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他本人也落得個被東吳擒殺的下場,蜀漢擴張的道路戛然而止,從此由盛轉衰。許多三國愛好者對此非常惋惜,提出疑問,如果換成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這四位虎將之中的任意一位,甚至兩位、三位、四位,能否守住荊州呢?通過詳細分析,實際上換誰都不行,除非龐統還活著。
首先分析一下關羽丟失荊州的客觀原因
其一,關羽沒有搞好和東吳的關系。
諸葛亮在入川前,給關羽留下了可保荊州萬無一失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八字方針,然而關羽表面上記住了,實際卻沒當一回事。關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心高氣傲,看不起孫權,面對孫權的求親,直接說出“吾虎女安嫁犬子”,一口拒絕了孫權。孫權為自己的兒子求親失敗后,記恨關羽,時刻都想著報復關羽。
其二,關羽北伐,沒有見好就收。
關羽北伐,剛開始只是想趁漢中之戰勝利的余威擴大戰果,從曹軍手中搶奪幾個城池,然而沒想到的是太順利了,輕松拿下襄陽,又將曹仁圍困在樊城,利用漢水暴漲的機會水淹于禁的七軍,威震華夏。關羽為了取得更大的勝利,將防備東吳的軍隊都調到前線,參與北伐。如果關羽在水淹七軍后,便見好就收,撤兵回南郡,便不會被呂蒙端了老窩。
如果換成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這四位虎將,他們可能能夠不折不扣執行諸葛亮的八字方針,和東吳搞好關系,全心全意和曹軍交戰。然而即使這種情況,也無法守住荊州(南郡),這是因為關羽丟失荊州除了以上兩個客觀原因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其一,孫權做夢都想全據荊州,保證自己的安全。
孫權繼承了他的父親孫堅、兄長孫策的基業,其核心區域是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但是東吳和荊州共同占據荊州,很難防守。因此孫權想要“競長江所極,據而有之”,如果東吳把長江兩岸所有地盤占據了,那么便能夠進可攻退可守。因此周瑜、魯肅、呂蒙三任大都督做夢都想完全占據荊州,確保東吳的安全。
其二,曹操做夢都想消滅關羽,破解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隆中對》戰略規劃,從漢中和荊州兩路北伐,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顧,便能克復中原,復興漢室江山。諸葛亮能看到這一點,曹操及謀士自然也能看出來,他們為了破解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規劃,必須干掉盤踞荊州的關羽。
孫權和曹操雙方都想干掉坐鎮荊州的關羽,他們為了共同的目標,暫時達成共識,前后夾擊關羽,關羽腹背受敵,丟失荊州。面對這個幾乎無解的局面,即使換成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四位虎將守荊州,結果也是一樣的,守不住荊州。其實換誰也沒用,要想守住荊州,除非龐統還活著。
如果龐統還活著,跟隨劉備征戰益州,那么諸葛亮便不會入川。諸葛亮和關羽、張飛、馬超等武將不同,他是《隆中對》戰略決策的制定者,最清楚荊州的重要性,也知道孫權和曹操兩人做夢都想要奪取荊州,于是會不遺余力做好荊州的防守工作。
如果諸葛亮防守荊州,他必定能搞好和東吳的關系,因為他的兄長諸葛瑾在東吳,即使雙方發生一些誤會,也能解釋清楚,不至于徹底翻臉。
諸葛亮即使從荊州北伐,他也會秉持謹小慎微的一貫作風,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會被東吳和曹魏兩方前后夾擊。如諸葛亮六出祁山,在和司馬懿魏軍的交戰中,雖然遭遇過街亭丟失的失利,但不至于被包圍,能夠全身而退。
綜合以上分析,關羽守不住荊州,即使換成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四位虎將也沒用,除非龐統活著,諸葛亮便不會入川,一直留守荊州,嚴格執行“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戰略決策,才有一線希望守住荊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