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宣布將征收對等關稅,而且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國家跟公司可以豁免。好家伙,上一次有這樣氣勢的人,還是斷水流大兄弟,我不是針對誰,我說的是在座各位都是垃圾。那特朗普這個對等關稅,能否為美國帶來制造業回流?
我們先說說什么是對等關稅?簡單來說,就是你收我10%的關稅,那我就跟著收你10%的關稅。這樣大家關稅就一樣了,那就有助于貿易逆差的減少。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前15大貿易伙伴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稅率大都高于美國。其中印度、韓國、巴西、越南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明顯高于美國的2.2%。中國臺灣地區為6.5%,高于美國的3.3%。歐盟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跟美國差不多,可是在汽車環節上歐盟征收美國10%的關稅,明顯高于美國征收歐盟汽車2.5%的關稅。
2024 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達到破紀錄的 1.21 萬億美元。這是目前特朗普最頭疼,也是最想解決的問題。巨額的逆差背后正是美國制造業的反應。同時強勢美元又加劇了逆差的擴大。特朗普已經多次給美聯儲施壓,希望他們進行大幅度降息,可是目前美聯儲并不為所動。1月份、2月份美聯儲繼續按兵不動。隨著1月份的CPI上漲到3.0%,今年降息基本算是黃了。
那對等關稅之后,貿易逆差跟制造業回流的問題能否徹底解決?這兩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問題,如果美國制造業強盛,不僅可以減少進口,還可以增加出口。
目前美國確實存在很多本土企業把工廠外遷,再反向出口商品到美國的情況。比如說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福特、通用和斯特蘭蒂斯,他們的大部分車型都是在境外生產,隨后再反向出口到美國,福特預計因為加征關稅的原因,他們今年將減少大約30億美元。特朗普現在這么干,就是要逼著他們把工廠回遷美國。另外蘋果公司的生產鏈幾乎也是在海外,如果收取對等關稅他們也將受到不小的影響。
可問題就是,這些企業不把工廠回遷美國,到底是關稅的問題,還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呢?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上臺,隨后給出了巨額的補貼,吸引富士康去美國建廠。可是如今8年過去了,這個當初號稱投資100億美元的高端面板工廠最終是成為了爛尾工程,只能生產一些低端的產品,而且總計投資也只完成了10億美元,當初規劃的地皮很多都長滿草,最終被劃給了微軟。
富士康在美國沒有成功的原因很多簡單,第一美國沒有成熟的產業鏈,他們去美國建廠之后,零配件依然還得從海外進口過去,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第二美國工人奇缺,富士康在美國常常面臨工人不足的問題,制造業本來就是利潤率非常低的產業,美國一個缺工人,一個勞動力成本奇高。第三美國本土沒有下游的客戶,生產完的產品又得再出口到海外市場,這又增加了額外的成本,減少了產品的競爭力。
目前幾乎所有的制造業去美國發展,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假設蘋果把工廠搬回去美國,雖然未來可以節省一部分的關稅,但是他們的工人去哪里找,他們的零配件還得從海外進口,最后他們生產出來的蘋果也得在出口到其他國家。蘋果這樣的跨國大企業也不是只服務美國一個市場,他們還需要考慮中國、日本、歐盟等等市場的需求。綜合下來之后,哪怕美國加了關稅,他們未必就會把工廠遷移回去。
說來說去,特朗普搞加關稅也好,搞對等關稅也好,最終很可能就是一場徒勞無功的鬧劇。美國根據沒有合適制造業發展的土壤,強行加征關稅也會損人不利己,最終美國自己也要面臨貿易摩擦升級、供應鏈再調整、通脹壓力加劇等等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