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長城基金“扛把子”、頂流基金經理又被罵了。
原因很簡單,又虧基民的錢了唄。
銳眼哥上一次研究劉彥春還是去年的4月底,那個時候劉彥春的代表作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的凈值還在1.9以上,如今再看其凈值已經跌至1.6的位置,但是這期間A股三大股指其實都是上漲的。
這種“逆勢”操作,不免又讓人想起了2023年下半年劉彥春自己減倉新興成長開溜的情形。
近三個月虧超10%,同類中墊底
先說說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最新的情況。
截止2月13日數據,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最新凈值為1.6990、累計凈值3.5060,近一個月表現2.91%,近3個月表現-10.30%,近6個月表現4.68%,近1年表現-7.51%,近3年表現-31.57%,成立以來383.19%,最新規模219.05億。
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近3個月表現在同類產品中更是嚴重墊底。
對比去年4月24日銳眼哥發布文章《“割韭菜”的劉彥春:基金巨虧400億,自己竟然先開溜!》時,當時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單位凈值1.9230、累計凈值3.7300,規模272.06億。
自去年4月24日至今年2月13日,劉彥春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單位凈值下跌11.65%,累計凈值下跌6%,規模下降59.01億、下降幅度21.69%。
讓基民(甚至非基民)看不下去的是,從去年4月底至今,A股三大股指雖然一度大幅波動但整體上漲,且上漲幅度不小,上證指數上漲10.46%、深證成指上漲16.84%,創業板指數上漲26.39%。甚至于,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跟蹤的中證800指數也上漲12.7%。
劉彥春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這樣的表現,怎能不讓基民氣憤,被人罵似乎也是合理的。
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的這種表現,只會讓投資者對主動管理基金越來越失望,既然這樣還不如直接投資被動指數基金,被動基金管理費還要少些。
巨虧400多億后,管理產品公司墊底
對于關注劉彥春的投資者來說,看到他這樣的業績表現其實并不驚訝,一貫如此嘛。
在去年4月底的那篇文章中,銳眼哥曾仔細了分析劉彥春管理產品的財務數據,在只管理了6只產品的情況下,2021年-2023年3年就讓基民虧掉430多億,平均每年每只產品穩定虧損近24億。
銳眼哥統計這份數據的時候,劉彥春管理的產品還沒有發布2024年半年報,到基金半年報發布之后,僅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在2024年上半年就虧了27.57億,到三季度終于賺了25.52億,但是四季度又虧了24.73億,整個2024年虧了26.78億。
劉彥春管理的另一只規模超百億的產品景順長城鼎益基金,2024年上半年虧損13.5億,三季度盈利12.35億,四季度虧損11.56億,2024年全年虧損12.71億。
(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財務數據,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景順長城鼎益基金財務數據,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這樣算下來,從2021年-2024年,劉彥春管理的6只產品累計虧損已經接近500億。
另外,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在景順長城旗下的所有353只基金產品中,近一年表現最差的一只產品就是由劉彥春管理的,該基金就是景順長城鼎益,甚至景順長城旗下表現最差的產品都是劉彥春管理的。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突然覺得有些基民在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基金吧里說“這個也是要有能力的”,是多么正確和無奈。
假如基民當初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肯定就不會選擇劉彥春管理的基金了。
這樣就進一步說明了,2023年下半年劉彥春將所持自己管理的基金大幅減倉,是多么的有“先見之明”。2023年下半年劉彥春所持景順長城新興成長份額從當年上半年的大于100萬份降至10萬-50萬份,提前開溜。
自基金經理劉彥春開溜之后,景順長城新興成長至今凈值已經下跌超12%,期間最大下跌超26%。
景順長城3年巨虧500多億
實際上,劉彥春過去四年的表現也成了景順長城基金公司的縮影。
景順長城基金公司目前管理資產規模5855.56億,在國內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0位,整體資產投資配置方向以債券為主,2024年末資產持倉債券占比53.33%、股票占比32.39%、現金占比15.75%。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景順長城這樣的資產配置結構屬于典型的平衡偏保守型配置,2021年一季度時債券持倉比重只有21.40%,到2024年底債券持倉比重提升了約1.5倍,在過去幾年的債券牛市中可謂吃盡了紅利。
2021年初至今國債指數上漲超22%,景順長城旗下的債券型產品在2021年-2024年上半年分別盈利24.88億、8.6億、38.3億、40.35億,累計賺了112.13億。
看起來債券資產賺了100多億,還不錯,但是這點利潤僅面對劉彥春一個人管理的產品虧損都顯得杯水車薪,更別說景順長城旗下那么多基金的虧損了。
景順長城旗下產品整體表現實際上與劉彥春的情況差不多,2021年虧32.84億,2022年虧損396.66億,2023年虧損131.05億,2024年上半年虧損8.99億,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計虧損569.54億。
這其中,混合型產品虧損最多,2021年虧損128.27億,2022年虧損346.64億,2023年虧損184.59億,2024年上半年虧損69.95億,2021年-2024年上半年累計虧損729.45億。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另外,景順長城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在2021年-2024年上半年期間也虧損超72.64億,其中2021年盈利41.89億。
所以,過去幾年債券和現金資產配置的盈利只是減少了景順長城股票型、混合型產品的虧損,但仍剩下569億多的虧損缺口無法對沖。
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劉彥春及景順長城的持續虧損似乎并非偶然,而是長期投資策略與市場表現失衡的結果。在基民的失望與質疑聲中,反映出的是基民對基金經理責任與能力的不信任。
未來,作為基金公司的景順長城,若不能適當限制劉彥春這類基金經理的持續虧損,恐怕不僅會被基民罵,也不利于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