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這一好發于青年男女的皮膚頑疾,常常讓人困擾不已。其病發部位常見于顏面、前胸、后背,癥狀包括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不僅影響容貌,還可能反復發作……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皮膚科專家丘保潤表示,本病早期以肺熱及腸胃濕熱為主,晚期有痰瘀。
1、肺經風熱:素體陽熱偏盛,肺經蘊熱,復受風邪,熏蒸面部而發。
2、腸胃濕熱:過食辛辣肥甘厚味,腸胃濕熱互結,上蒸顏面而致。
3、痰濕瘀滯:脾氣不足,運化失常,濕濁內停,郁久化熱,熱灼津液,煎煉成痰,濕熱瘀痰凝滯肌膚而發。
在中醫看來,痤瘡的形成并非單純的表面現象,而是與身體內部臟腑功能的失衡息息相關。
中醫對痤瘡的辯證治療理念具有獨特性和綜合性。通過從整體角度出發,調理臟腑功能、氣血運行以及體內環境,中醫不僅可以消除痤瘡的表面癥狀,還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同時,中醫外治法的應用也為痤瘡患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治療選擇。
肺經風熱證
證候:丘疹色紅,或有癢痛,或有膿皰;伴口渴喜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滑。
治法:疏風清肺。
方藥:枇杷清肺飲加減。
腸胃濕熱證
證候:顏面、胸背部皮膚油膩,皮疹紅腫疼痛,或有膿皰;伴口臭、便秘、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解毒。
方藥:茵陳蒿湯加減。
痰濕瘀滯證
證候:皮疹顏色暗紅,以結節、膿腫、囊腫、疤痕為主,或見竇道,經久難愈;伴納呆腹脹;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除濕化痰,活血散結。
方藥:二陳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醫案
劉某,男,30歲,2024年8月初診。
患者3個月前,面生粉刺,大便不通,口服牛黃解毒片,有所緩解,近期因過食辛辣,癥狀加重。
癥狀表現:面部散在丘疹及結節,小的丘疹能擠出白色分泌物,大的結節紅腫觸痛,頰部較重,面赤,口渴,煩熱,大便秘結,5日1次,舌紅,苔黃,脈滑數。
診斷為痤瘡之熱毒內蘊證,治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擬方如下:山銀花20g,玄參20g,黃芩10g,連翹20g,梔子15g,桑白皮10g,蒺藜20g,生大黃10g,熟大黃10g。
二診:半個月后復診,排出大量燥結糞便,熱退,面部丘疹漸消,仍有口渴,上方去生大黃、熟大黃,加天冬、麥冬以養陰清熱。
三診:一周后復診,二便通暢,面部丘疹大部分消失,繼予上方加減鞏固療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