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間的長津湖戰役,是一場在極端惡劣環境下,我軍以少勝多的典例。
但鮮為人知的是,長津湖戰役結束后,第26軍部隊卻遭到了嚴懲,多達200余名與長津湖戰役相關的干部遭到處分。
這場看似我軍大獲全勝戰役的背后,有哪些對我軍來說未盡的遺憾?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軍在長津湖大勝過后,依然嚴厲整軍?對長津湖戰役的反思,對后來我國的軍隊改革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今天小詔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長津湖戰役背后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給【經史如詔】點點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精彩,又不會錯過最新內容。
長津湖戰役中,我軍面臨嚴重非戰斗減員
1950年12月13日,艱苦卓絕的長津湖戰役以美軍付出1.3萬人傷亡的代價落下帷幕。這場將美軍逼退至三八線以南的戰役,對日后的朝鮮戰局幾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可面臨如此大獲全勝的結果,中央軍委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對于志愿軍來說,長津湖戰役有兩大憾事:其一是我軍面臨著嚴重的非戰斗減員;其二是我軍并未順利完成殲滅美軍王牌部隊陸戰一師的任務。
看過《長津湖》電影的朋友們或許都知道“冰雕連”的故事,受極寒天氣影響,長津湖戰役中我軍主力第九兵團因凍傷造成的減員就高達30732人。
雖然“冰雕連”的故事堪稱悲壯,但在戰場上任何的非戰斗減員實際上都是可以避免的犧牲。
而造成第九兵團凍傷如此嚴重的原因,與第九兵團倉促入朝作戰密切相關。
1950年11月,囂張的美軍朝鮮戰場總司令官麥克阿瑟,高調地喊出了“圣誕節之前結束戰爭”的口號,下令美軍在11月底肅清鴨綠江一帶中朝抵抗力量。
倍感壓力的彭德懷只好下令,從國內調撥第九兵團在戰場上增兵。
第九兵團的士兵大部分隸屬于第三野戰軍,在入朝之前曾于山東進行大規模集訓。
這支主要由南方人組成的部隊,本就沒有經歷過嚴寒的天氣。讓他們從四季常青的南方,一下子進入正值嚴冬的朝鮮,結果可想而知。
但更為要命的是,由于入朝作戰的命令十分倉促,第九兵團入朝作戰的士兵,起初只帶了2床棉被,這根本無法抵御朝鮮當時零下二三十度的極寒天氣。第九兵團入朝作戰第一天,就有700余人凍傷。
在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我軍依然能夠在長津湖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已著實難能可貴。
不過,長津湖戰役所暴露的,還遠遠不止我軍的后勤供給問題。
我軍痛定思痛,戰后嚴厲整軍
如果說因為高寒天氣出現的非戰斗減員,對中央軍委來說尚且情有可原,那么一些部隊暴露出的其他問題,就顯得有點難以接受。
在第九兵團入朝作戰后,中央軍委也考慮到了第九兵團前線作戰艱難的情況,于是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當時中央一讓入朝作戰的第26軍作為預備隊,一旦遇到前線部隊頂不住,或者需要增兵的關鍵時刻,我軍就會押上這張底牌。
但中央軍委沒有想到的是,原本被看好的第26軍,因為入朝作戰不熟悉地形,加上大雪封山,部隊里有三個師出現了嚴重的迷路情況。
按照既有的作戰計劃,這三個師當時的任務是封鎖住美軍陸戰一師的南下路線。但正是因為第26軍三個師迷路的緣故,給了美軍可乘之機,使我軍錯過了全殲美軍王牌主力陸戰一師的機會。
而且美軍為了讓王牌部隊陸戰一師成功突圍,還派遣了大量的轟炸機,對我軍進行轟炸,試圖用空軍形成一道火力封鎖線,阻止我軍追擊美軍陸戰一師。
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之下,我軍第88師262團傷亡慘重,3500人打得僅剩下了750余人。
當時指揮262團作戰的副師長王海山,靠著躲進美軍坦克的殘骸里逃過一劫。
但此戰之后,王海山似乎對美軍的空襲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在他的指揮下,88師軍隊始終躊躇不前,同樣錯過了殲滅美軍主力的戰機。
實際上,88師指揮層無非是想保留自己的番號,擔心如果部隊徹底被打光,88師的番號就成了一個空殼,但這恰恰犯了我軍“山頭主義”的大忌。
因此在長津湖戰役結束之后,我軍就立即開始對部隊內部進行嚴厲的整頓,其中,負責第九軍團后勤補給的后方200余名干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處分,更有甚者還有2名營級干部被直接槍斃。
而在戰場上懷有私心,想要保留88師建制的師長吳大林、政委龔杰,則被免去職務,88師的番號從此被取消,這和他們最初的想法事與愿違。
在完成了對長津湖戰役各支部隊的功過評定后,雖然這場戰役就此告一段落,但是一場規模更大的持久戰才剛剛開始,那便是我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工作。
長津湖戰役結束后,現代化后勤建設拉開帷幕
長津湖戰役落下帷幕之后,最引起我軍關注的,莫過于軍隊的現代化后勤建設。
倘若后勤無法得到充分保障,志愿軍就難以在冰天雪地的異國他鄉取得勝利。
長津湖戰役結束后,彭德懷曾不止一次對負責志愿軍后勤工作的洪學智說道:“無論如何,都一定要保障志愿軍的后勤工作。”
在洪學智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我軍開始實行晝伏夜行、輪班頂替的后勤補給制度,同時作為朝鮮戰場后方的東北,也是不遺余力地進行經濟生產,為抗美援朝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
在朝鮮戰爭結束之際,在朝鮮榮獲勛章的彭德懷高興地說:“這個勛章,不應該頒給我,而應該頒給高麻子和洪麻子。”
其中,高麻子指的就是當時主持東北生產的高崗,洪麻子指的就是洪學智。
與此同時,我國的防空部隊建設也在朝戰結束后緊鑼密鼓地進行。到抗美援越時,我軍的防空部隊已經可以和美軍正面硬碰硬,前線再也沒有發生過遇見美軍戰機就發生怯戰的情況。
無論是對朝鮮戰爭而言,還是對共和國日后的現代化軍隊建設而言,長津湖戰役都是一座有著重大意義的里程碑,值得后人永遠的尊敬和緬懷!
參考資料:
學習時報:2021-10-04:長津湖戰役為什么志愿軍能勝
人民網:2014-03-04: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的給養供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