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性矛盾的升級:當行政權遭遇司法狙擊
2023年10月,美國移民局(USCIS)發布《維持期備忘錄》(Sustainment Period Guidance),要求區域中心在EB-5項目存續期間持續證明其符合“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目標,否則將面臨授權撤銷。這一政策被行業視為USCIS對EB-5生態的“全面接管”,直接觸發了IIUSA的聯合訴訟。
核心爭議的演變:
1.“五年維持期”的博弈:IIUSA主張將維持期設定為五年,認為這是平衡監管效率與行業生存的合理方案;而USCIS堅持動態審查機制,要求區域中心每年提交經濟影響報告并接受突擊審計。法官在2025年1月的聽證會上明確質疑USCIS的“無限期監管權”,指出其可能違反《行政程序法》(APA)對“明確性”的要求。
2.程序合法性的致命漏洞:與2022年Behring案類似,IIUSA再次瞄準USCIS的“立法越權”。USCIS以《2022年EB-5改革與誠信法案》(RIA)為執法依據,但RIA僅授權其制定“實施細則”,未明確賦予動態審查權限。法官尖銳指出:“USCIS正在以執行之名,行立法之實”。
權力重構的暗流:
國會兩黨推出的H.R.7220法案提議設立“EB-5咨詢委員會”,試圖通過制度化溝通渠道削弱USCIS的壟斷性決策權。然而,這一機制被批評為“官僚緩沖帶”,可能進一步延緩政策落地。
IIUSA的訴訟策略已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立法推動”,其2025年游說重點包括將五年維持期寫入聯邦法規,并限制USCIS的自由裁量權。
二、行業分裂:從“虛假共識”到利益陣營分化
1.頭部機構與中小玩家的對立
利益分化:CanAm、EB5 Capital等頭部區域中心支持USCIS的嚴格審查,認為這將“凈化行業生態”;中小機構則指責其利用合規成本打壓競爭者,形成寡頭壟斷。2025年IIUSA內部投票顯示,關于訴訟立場的分歧票數比例達37%。
資源爭奪戰:USCIS“雙遞交”政策(允許I-526與I-485同步提交)表面上利好投資者,實則加劇行業分化——僅有資金雄厚的區域中心能承擔快速審批所需的律師費和加急服務費(Premium Processing),中小機構被迫退出高凈值客戶市場。
2.投資者的“結構性犧牲”
排期陷阱的擴大:盡管鄉村項目享有簽證預留配額,但2025年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申請人實際排期仍超過10年。
USCIS允許“雙遞交”創造的“境內等待紅利”,本質是將排期成本轉嫁給投資者:Combo卡持有者雖可合法工作,但投資款需鎖定至I-829審批(平均周期達48個月),流動性風險倍增。
維權通道的堵塞:如佛羅里達州EB5 United訴EB5AN案所示,區域中心間商業詆毀訴訟激增,但投資者往往因“合同管轄權條款”被排除在爭議解決外,淪為利益博弈的旁觀者。
三、司法裁決的雙刃劍效應:短期解套與長期風險
1.訴訟勝利的“副作用”
若法院支持IIUSA的五年維持期,區域中心短期內可避免頻繁審計,但USCIS可能通過提高I-829拒簽率(目前為15%)實施“隱性報復”。數據顯示,I-829補件請求中,67%涉及就業計算模型爭議,而USCIS拒絕公開審核標準。
判決可能觸發“監管套利”:部分區域中心或將項目周期壓縮至五年內,通過快速退出規避審查,但此類策略將加劇就業創造不達標的系統性風險。
2.政策不確定性的金融化
EB-5資金的“避險遷徙”:2024年起,EB-5資金流向呈現“去地產化”趨勢,新能源與醫療基礎設施項目占比升至43%。然而,這類項目依賴政府補貼和長期運營,與EB-5的“就業快速創造”要求存在本質沖突。
二級市場的野蠻生長:部分區域中心推出“EB-5份額轉讓平臺”,允許投資者在排期期間折價出售權益。但此類交易缺乏監管,2024年已發生兩起涉及中國投資者的跨國欺詐案,損失超2億美元。
四、終極拷問:EB-5的制度性死亡與重生
1.行政權的“慢性自殺”
USCIS的監管邏輯已陷入死循環:為遏制欺詐加強審查→審查拖延導致資金撤離→為吸引投資放寬標準→新欺詐漏洞滋生。其2025年“誠信法案”修訂版要求區域中心高管提交個人財務披露,但未建立相應的反腐敗調查機制,被行業嘲諷為“紙面合規”。
2.投資者的“覺醒年代”
訴訟工具的平民化:2024年Battineni v. Mayorkas案確立投資者可集體起訴USCIS“不合理延遲”,催生“排期訴訟基金”等新型維權模式。然而,此類訴訟平均耗時3.2年,且勝訴僅獲優先審批權,不解決配額短缺本質。
離岸架構的興起:精明投資者開始通過加勒比投資入籍計劃(如圣基茨)獲取第三方護照,再以第三國身份申請EB-5,規避中國大陸排期。此類策略雖合法,但成本增加30%且面臨美國反避稅審查。
3.行業救贖的最后一搏
IIUSA的終極底牌是推動EB-5納入《綜合移民改革框架》,但其游說能力正被兩黨移民政策對立削弱。若2025年大選后國會分裂加劇,EB-5可能淪為“政治人質”,進一步加速制度性崩塌。
寫在最后:當資本遇見權力,誰為制度潰敗買單?
EB-5的困境是美國移民制度“資本至上”邏輯的終極體現:資本渴望流動的自由,權力追求控制的快感,而投資者成為兩者博弈的抵押品。IIUSA的訴訟不過揭開了制度裂痕的一角,真正的危機在于——當最后一波區域中心因合規成本倒閉時,USCIS將失去監管對象;當最后一波投資者因排期絕望撤資時,EB-5將失去存在意義。這場博弈沒有贏家,只有幸存者。#美國eb5投資移民#
(本文援引數據及事件均來自公開司法文件與行業報告,分析基于作者執業經驗,不構成法律意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