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馬云一直都很低調,幾次露面,雖然也引起了一些“復出”的猜測,但喧囂之后,又很快歸于平淡。
可這一次不一樣。
最近一周,整個阿里系的股票都在瘋漲。
原因是馬云現身之前,市場送了份大禮給阿里。
有媒體報道稱,蘋果已經提交了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大模型的申請,正在等待批準。
2024年,蘋果推出的iPhone16的系列產品本來都內置了AI功能,在海外,合作廠商是ChatGPT。
但因為中國的法律政策,ChatGPT無法落地中國,蘋果只能尋找國內的大模型廠商。
本來市場上都猜測蘋果的合作伙伴是百度。
畢竟百度的文心一言是國內最早出頭的大模型之一,用戶廣、應用多。
2015年,百度也是Siri的默認搜索引擎。
但現在不少媒體爆料,蘋果和百度的合作并非一帆風順,百度的產品尚未達到蘋果的高要求標準。
在經過一番深度評估后,蘋果又選擇了阿里巴巴合作伙伴,同時也沒有放棄和百度的合作。
這樣看來,蘋果的算盤就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誰先出成果就先用誰的。
在去年12月,馬云在螞蟻20周年活動上致辭,特別提到,“未來20年的AI時代能帶來的改變會超出所有人想象,因為AI會是一個更加偉大的時代。”
這幾年阿里一直在下大力氣去搞AI研發,阿里云推出的通義千問Qwen大模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之一。
在海內外開源社區中,Qwen的衍生模型數量已超9萬,超過了美國Meta旗下的Llama的系列開源模型,位居全球前列。
一個被人忽視的信息是:
DeepSeek的開源模型基礎,就用到了通義千問Qwen。
其R1推理模型,向AI社區開源了6個模型,其中4個模型是基于Qwen開發的。
有媒體透露,蘋果看中阿里一個原因是,阿里掌握比百度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個人數據,例如用戶的購物和支付習慣。
阿里的AI模型可以幫助蘋果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多定制服務。
蘋果也非常希望根據用戶的iPhone使用情況給出更個性化的答案。
還有媒體報道,蘋果也和DeepSeek討論了合作,但蘋果認為DeepSeek缺少和大公司合作的經驗。
而且蘋果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來做定制化開發,而DeepSeek缺人,此外,DeepSeek背后的深度求索公司仍在大舉投入研發進程,短期內對商業化的期望并不太大。
2月13日,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也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會上回應傳聞,確認了一個信息:
“最終,他們選擇與我們做生意。我們非常幸運,也非常榮幸能夠與蘋果這樣的偉大公司做生意。”
綜合目前的信息來看,蘋果最后的AI合作廠商,大概率會是阿里,而且會在今年落地。
因為從蘋果發布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財報看,其在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跌高達11%。
CEO庫克在財報會議上坦承,iPhone缺乏AI功能是導致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日在中國落地AI,對蘋果的營收來說,非常關鍵。
對于阿里來說,蘋果的意向也為資本市場注入了活力。
近期,阿里巴巴(9988)股價大幅攀升,自2022年7月以來,首次突破120元。
自上個月29日發布最新大語言模型通義千問2.5以來,阿里股價上升了25%。
曾經的淘寶,引領了中國的電商時代,也帶領了杭州這個城市,從“浙江老二”,變成了全國城市都在羨慕的對象。
隨著AI時代的到來,全世界的企業都在大洗牌,在這個過程中,阿里Qwen的發展可謂路子對、步子穩。
和文心一言不一樣,阿里的Qwen是開源大模型,和DeepSeek是一個流派。
早在2019年初,達摩院下面的語言智能實驗室和計算智能實驗室就開始攻關AI。
2023年3月28日,阿里又啟動了“1+6+N”組織變革,此后阿里云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投入AI技術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以AI為中心,全面重構底層硬件、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大數據。
阿里成績怎么樣,對手最清楚。
去年年末,字節跳動以連升兩級、8位數的千萬年薪,挖走原阿里通義大模型技術負責人周暢,與他一起跳槽的團隊成員,也同樣升職加薪。
但這似乎并沒有影響到阿里的AI創新力。
上個月,通義千問公布了Qwen2.5-Max,號稱在性能超越了GPT-4o和DeepSeek。
阿里云表示,新模型展現出極強勁的綜合性能,在多項公開主流模型評測基準上獲得高分,并且全面超越了目前全球領先的開源MoE模型以及最大的開源稠密模型。
在Huggingface2024年的開源模型下載統計中,Qwen系列中的Qwen2.5-1.5B-Instruct模型下載量占總下載量的26.6%,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開源模型。
著名AI科學家李飛飛的團隊同樣以Qwen為基礎,利用較少的資源和數據成功訓練出了s1推理模型。
現在的AI大模型之戰,已經不是單純的廠商之戰,而是國運之戰。
2月11日,馬云也從新西蘭過完春節歸來,閃現阿里巴巴園區。
外界猜測阿里將會又有大動作。
到底是什么動作呢?
我不清楚,但有一個道理是明確的:
真正的創新永遠誕生在開放協作的土壤里,阿里的通義和DeepSeek都是基于開源大模型制作。
中國近20年的行業、產業變化也多是民營企業在領頭推動。
對于這個時代而言,最好的風向不是馬云“又露面了”,而是人們把馬云的露面當成一種常態。
當包容和創新成為一個社會的常態,我們的科技又何愁不會爆發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