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
《官場現形記》是李伯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自1903 年開始連載于《世界繁華報》,共計60回。與劉鶚的《老殘游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海花》一起被稱之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官場現形記》以其真實的描寫,生動的語言,辛辣的批判,從多個角度揭露了晚清社會的腐敗和墮落,從本質上對官僚制度進行了細微人骨的觀察,為世人展現了一幅活生生的晚清官場百丑圖。李伯元在每個刻畫的人物身上包裹了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憤怒與失望,在一個個讓人嘆為觀止的故事中,揭示出社會衰敗的根本原因。
在《官場現形記》中,描繪最多的就是一個個官吏,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小吏門衛,都是無官不貪,無權不弄。尤其是基層小吏和門衛,更是仗勢欺人,將權力的勢能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小說的第三回到第四回描述知府的門房居然成了巴結知府的小官的中介者,因此典史這類層級的官員以“兄弟”與之相稱,更甚者,門房竟威脅知府里唱戲的掌班:“唱的好,沒有話說;;唱的不好,送到縣里,賞你三百板子”,清楚呈現出知府的門房仗勢欺壓百姓、插手管理府內事務的嘴臉。
那么,我們的問題,為啥一個甚至連小吏都不是的門衛都敢刁難百姓?根本原因在于專制,在于門衛是官吏的門衛。
為啥官吏的門衛都敢刁難百姓?
門衛和小吏刁難百姓都是一個道理,他們仗勢欺人,百姓不是怕門衛或者小吏,而是怕官,因為門衛和小吏背后都是官。說白了還是官與民的問題,而百姓怕官,無非是官吏有權。這個權力是無邊無際的,掌握了他們的生死和財富。因為專制社會中權力高度壟斷,壟斷于君主。
所以,小吏和門衛刁難百姓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專制制度。君主“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
明清時期又是專制社會的頂峰,權力高度壟斷,要使“家天下”世代得以延續,就必須加強基層的社會控制,使各社會體系的運作更為周密,保證國土內的一切皆可管可控。這一時期,國家控制的強化使得社會管理陷入了文牘主義的陷阱,政府部門對行政工作提出了更專業、具體的要求,于是需要大幅增加吏額,并且賦予地方胥吏更多的管理事務,以維持和保證統治者對社會的控制。
由此,胥吏搭上弄權直通車,雖處附屬地位卻手握實權,將權力的觸角伸至社會各個角落及官府事務的每個環節。
胥吏包括書吏和衙役,合稱書差、書役、吏役、胥吏等。書吏多掌管文書律例,衙役是指幫衙門跑腿辦事的專職人員,通常負責行動抓捕、征糧收稅等。
,盡管胥吏在官場上身份低微,但其地位和權力已經遠遠超出制度規定的范圍,發揮著稅賦征繳和維持治安等支撐社會運轉的重要作用,成為君權的基層代理人,在百姓眼中則是君主權力的化身。
同時,由于小吏沒有合法的官僚身份,不在體制內,就意味著無監督,無法晉升意味著無所顧忌。朝廷對小吏們沒有如同官員一般的處罰規則,且越是接近于基層,對于權力的監督也就越接近于零,天高皇帝遠,所以胥吏供職衙門之后往往以斂財為目的。
由于胥吏在衙門中可獲得的“油水”較多,他們多私相授受,壟斷官府事務。當任期到來時,胥吏便偷換身份,或將職位轉至家人,以繼續在位、謀取私利。使得小吏出現“世襲化”趨勢,說白了也是權力的私有化。小吏們必然是更加的肆無忌憚,不失一切機會借公事為名敲詐勒索,把工作當做尋租貪污的利器。就連官吏的門衛也跟著沾光,仗勢欺人,想千方、設百計的刁難百姓,有了一點看門的權力,就耀武揚威,吆五喝六的,頭仰的比天還高,不知道的還以為也是個“官”呢?
本文參考文獻:
李伯元.《官場現形記》
朱亞娟《清代地方胥吏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啟示》
吳秉勛.《官場現形記》對清末官場生態及社會現象的批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