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的開源模型DeepSeek-R1,近期在全球范圍內爆火,受到了廣泛關注。在中美科技戰背景下,社會對我國科技創新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月12日,盤古智庫舉辦“DeepSeek之爆對中國創新路徑的啟發”研討會,線上線下共一百多位嘉賓參與此次會議。與會嘉賓深入剖析DeepSeek成功的背后原因,分析其對中國創新體制和創新路徑的深遠影響,并探討如何借鑒其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動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
易鵬理事長主持會議并做開場致辭。他表示,春節期間DeepSeek以破圈之勢爆火全球。在當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在新大航海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創新該怎么干,DeepSeek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DeepSeek,以及《哪吒2》,對中國創新的體制機制,對各方面都是一次觸動,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市場的力量、基金的力量、場景的力量,年輕人的力量和寬松環境的力量。總之,DeepSeek的爆火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更是對創新思維的肯定。它提醒我們,只有不斷調整思路,才能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抓住機遇,實現突破。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DCCI未來智庫與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作為首位分享的嘉賓,為大家介紹了DeepSeek基本情況,并從把產品技術、產業市場和經濟放在一個更大的場域里統合形成的“創新生態”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觀點。他指出,DeepSeek低成本做出了一個原理接近ChatGPT o1的模型并且開源給了全世界。算力低成本、類o1原理、開源這三個關鍵點,是它產生巨大反響的原因,也是這件事的實質。DeepSeek的亮點,按實際價值其實依次是強化學習、混合專家模型MoE、知識與模型蒸餾、多頭注意力、多Token預測、混合精度訓練和PTX等,排序越往前對模型水準的技術價值越大,排序越往后對成本效率的工程價值越高。實質上準確的講,這些技術沒有一項是DeepSeek自己完全原創、獨創的,但是DeepSeek成功的進行了非常系統的再創新。再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創新角度。不管是強化學習還是MoE架構,在每一個方面DeepSeek都是有新的突破的,這些系統的再創新,使得DeepSeek模型在推理能力方面大大提升并實現了降本增效,也讓模型能力的展開成為可能。過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DeepSeek對業態有了明顯帶動,并產生了算力成本的產業沖擊效應、用戶市場的引爆效應、開源生態的激發效應,以及對于市場信心的提振效應。這四個效應功莫大焉。我們的業態和美國的業態有很大的差異,但從技術來講亦步亦趨。最大的差異可能在于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迭代能力,尤其在于產業市場形成商業閉環的能力,這個產業閉環不僅僅是技術產品和市場用戶,還包括資本市場的閉環。我們非常希望這四個效應能夠持久深入。從生態涌現角度講,AI大模型會出現一個體量龐大的后市場,大家會用開源模型包括基于閉源模型的API做許許多多的事情,每個開源模型會有成千上萬個分身??傮w來講,現在是一個生態涌現時刻,是中國AI 2.0產業市場開始起飛的狀態,但是到底能不能飛起來,取決于我們從創新生態角度為這些企業做些什么樣的事情,以及DeepSeek本身,和行業企業大家接下來能否一起相輔相成做一些事情。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圖靈新智算創始人暨董事長劉淼為大家做了分享。他表示,DeepSeek的出現,讓走向最終AGI的信心被確認了。因為系統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單位Token的成本急劇下降,一定會導致智算產業的爆發,“杰文斯悖論”再現。DeepSeek給了整個行業很大的信心,無論是政府、投資人,還是上下游鏈條。同時,DeepSeek的成功是工程學優化的證明。在目前AI領域幾乎很難有從0到1的原創了,OpenAI第一個走出來,利用算力、數據、算法作出了智能涌現。DeepSeek則是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達到了高質量、低成本的效果。它的成功證明了,以工程學的路徑達到整個系統優化是完全可行的。劉淼提到,DeepSeek只是我們走向AGI的高峰之一,不是終極的喜馬拉雅山,很快會出現更多的“DeepSeek”。按照目前的方法論和工程學的優化,很多企業也能做出DeepSeek-R1甚至比R1更好的版本。甚至,大家用它的方法論或者工程學,可以在模型、基礎設施、芯片、軟件等各行各業都做出頂尖的成果,這個時候世界就將發生巨大的改變。
隨后,多位嘉賓圍繞會議主題分享了觀點并交流討論。 專家表示,DeepSeek事件反映出,第一,有時候匱乏反而是財富,正是因為算力的匱乏倒逼了DeepSeek做匯編語言方面的編程,就像以色列資源極度匱乏,但反而極度創新,這是值得國內目前處于弱勢地位的行業和機構思考的。第二,DeepSeek的成功恰恰是因為非共識、非主流、非中庸。這件事給我們創新路徑一個最大的啟發,就是社會、各級組織,要包容那些非共識的人,不光是個人的包容,更要變成機制的包容,文化的包容。所有的創新都是對原來領域權威和規則的否定。越前沿的東西 可能 越是非共識的,我們的文化當中要給這些 “ 非共識 ” 一些 土壤,從機制上保證,資源上保證,文化上保證。
專家指出,在不同產業和不同發展階段,政府與市場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太一樣的。僅以芯片和AI為例,在芯片領域,我們目前處于明顯的追趕階段,且這一領域的主要挑戰并非來自科學理論,而是工程實踐中的經驗積累。因此,在這一領域,政府的作用較為重要。相比之下,在AI等前沿顛覆性創新領域,政府應更多地扮演“園丁”的角色,專注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創新自然生長。特別是80后、90后和00后,他們往往能夠基于興趣和理想進行創新研究,未來的顛覆性創新有望在這一群體中不斷涌現。
此外,與會專家還圍繞教育前沿領域的改革與落地、金融資本在支持科技創新中的關鍵角色、企業在創新生態中的主體地位、企業的創新思想、文化氛圍對創新的重要性等多個關鍵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以下為部分參會嘉賓名單(以姓氏拼音為序)
鄧永強 英諾創新空間創始合伙人、清華校友總會互聯網與新媒體專委會秘書長、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副會長
葛 頎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赫集團副總裁,工體元宇宙創始人、CEO
胡延平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DCCI-未來智庫與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
紀 彭 國家人文歷史新媒體中心副主任
李志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
梁春曉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老齡研究院首席專家
劉 淼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圖靈新智算創始人暨董事長
馬旗戟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秘書長、老齡社會研究院院長
梅德文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
孟祥武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秦 朔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
盛希泰 洪泰基金創始人、資深投資銀行家
吳 聲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場景方法論提出者
夏 春 上善資本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邢 杰 中國首套元宇宙書籍、優實資本董事長
熊 園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熊智輝 智屏時代創始人、總經理
張中祥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
鄭曦原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
責任編輯:劉菁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