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南昌市觀西村村民在山上發現了一個14、5米深的洞,覺得可能是盜墓洞,便撥打了電視臺的新聞熱線。
考古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至此,一個因盜墓者半途而廢的神秘古墓,得以在2000多年后再見天日。
隨著真相一點點被揭開,這個占地約4.6萬平方米的考古現場不僅震驚國內,而且大大勾起了海外各界學者的好奇心。
讓大家最為驚嘆的是,這里竟然同時具有王的規模、侯的規格、皇帝的規制三種墓穴形式,簡直不可思議。
墓室開啟后,內在的光景立刻讓國內專家們意識到,這一定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陪葬品最豐富的西漢侯國聚落遺址。
其中數件出土文物更是創下全國首例,此前從未見過,妥妥地把“考古任務”變成了“挖寶奇遇”!
因此,有的專家甚至認為這座古墓的考古價值,超過了長沙馬王堆漢墓!
那么,究竟是誰的墓室能擁有如此宏大的規模呢?是王、是侯、是皇帝?
不管怎樣,這位勢必是“寶藏男孩”無誤了!
出土寶物展現一個
文藝貴公子形象
對這個墓的研究,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首先要跟大家介紹的是里面的金器,不僅數量多多,而且種類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漢墓中最全的。
1、眼花繚亂的重量級黃金陪葬
在主槨室中,一大亮點就是黃金多,多到好像當時全國的黃金都在里面似的——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和金餅285枚。
平攤著這么一看,金燦燦的晃眼睛!墓主人身家之豐,令人咋舌!
馬蹄金,內凹,中空,因狀如馬蹄而得名,在強光照射下,內嵌的琉璃還會泛出嫩綠的光斑,麟趾金和馬蹄金屬于類似款。不要問我上面刻著“上、中、下”什么意思,專家都不知道。
一個馬蹄金的重量約有240克,一個麟趾金也約有80克,它們層層疊疊,都擺放在棺槨附近,象征著天馬、瑞獸正在帶領主人升天。
馬蹄金和麟趾金,這倆似乎不是通俗意義上的金幣?是的!在古代,通常是用來賞賜那些效忠于皇室、或有軍功的大臣的寶貝,非同凡響!
2012年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同樣的金器(馬蹄金),一個就能被拍出919萬。按此價格推算,墓中的48枚四舍五入就是5個億(還是7年前的行情哦)。
馬蹄金、麟趾金的制作工藝涉及拔絲、錯絲、掐絲、填、焊等,每一環節都是純手工完成,且環環相扣,錯一環誤整個!
它們上面還有精美的紋樣,可見其工藝多么講究,絕對的宮廷頂級貨。
除此之外,墓中還發現了20塊金板,“壕”的如此簡單純粹~就算是曾出土金縷玉衣的中山靖王墓也沒見過半塊!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問,黃金多是多,成色如何呢?經過專家鑒定,都是千足金!
事實上,無論是馬蹄金、麟趾金,還是金板、金餅,都不是當時社會上普遍流通的金器,而是高等級貴族用作賞賜和儲備用的。
墓中還發現了成堆的五銖錢,共有200多萬枚,重10余噸,一共相當于現在的50公斤黃金(折合人民幣1000多萬)……
要知道,這些銅錢數量相當于當時西漢中期全國一年鑄幣的百分之一啊!工作人員光清點就花了半年時間,跟之前的黃金比起來,這點零花錢也不覺得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了吧!
從這些黃金、銅錢中,專家們感覺,歷史上有個人很符合——海昏侯第一代劉賀。
墓中發現的木牘上,清晰的“昌邑九年”四個字也告訴我們,當過昌邑王的劉賀是墓主人無疑。
2016年3月,不同于一般的虎鈕、龜鈕,一枚鳳鳥紋鈕私印的出土,徹底將墓主人的身份鎖死在了劉賀身上。
這個外貌酷似梟的鳳鳥,在許多古籍里都記載了:尾巴長而卷曲,雙翅寬而伸展,是梟鳥與鳳凰結合而生的怪獸,這種組合一如他當過皇帝、又當過諸侯王又當過列侯的扭曲而復雜的心情。
2、普通皇帝的珠寶都沒他的好
這些黃澄澄的黃金還不算是最值錢的,在整個內棺中,最為顯眼的就是一床金縷琉璃席,真可謂豪氣干云。
金縷琉璃席由數不清的金縷和2000多片長方形琉璃串制而成。西漢琉璃的制造技術一直被掌握在皇室貴族手中,秘不外傳,當時的人們把琉璃看得比玉器都值錢。
這床金縷琉璃席的琉璃雖然單片表面沒有紋路裝飾,但是整體四周編綴了極其精美的裝飾包邊。
包邊之上不僅有貼金、彩繪,而且鑲嵌了云母片與玉飾件,并等距離串連了柿蒂紋的青銅飾物,華麗得用再多的言語描述都覺得難以說清。
墓中這個通體流光的黃色血點瑪瑙,造型如象征著財富的貝幣,能用如此奢侈的材料再造出來也不知道干嘛使,純粹是錢多燒心吧。
還有這些仔細打磨的珠串了,精美的纏絲瑪瑙管珠、橄欖形紅瑪瑙掛件、三色瑪瑙劍璏、多棱水晶、臥虎造型的血珀,每一顆都是貴族才能擁有的奢侈品啊!
在西漢朝堂,貴族的腰部必系帶鉤,多用青銅鑄造。
在劉賀身上發現的這件青銅帶鉤,通體鎏金,其脊背還鑲嵌了三顆水滴狀的寶石(目測兩顆綠松石,一顆紅瑪瑙)。
古墓當中,有金的地方,沒有玉,是不太可能的。劉賀收藏的玉器也不少,在他的棺材中,琳瑯滿目地堆砌著玉璧、玉磬、玉衣、玉劍等。
從棺木旁的這件精致的扭絲文玉環(下圖左邊),我們便可一窺西漢貴族對玉器的癡迷程度有多深;另一件前所未見的環狀銅鑲玉配飾(下圖右邊),精美絕倫,也充分代表了西漢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君子無故,玉不離身”,這個墨玉玉璏(音zhì),是嵌飾于劍鞘等器物上的飾物。
同時,它有固定革帶的功能,頂端的龍紋也是惟妙惟肖。
更讓專家驚訝的是劉賀身邊的一枚精美絕倫的龍鳳紋韘形佩,該玉佩無論是質地,還是造型都非常精美。
韘(音shē)形佩,俗稱雞心佩,起于秦,盛行于西漢,是帝王才能擁有的掛飾。
更不用說這個玉瑗,有學者考證,瑗為禮玉,是身份的象征,非皇帝不能使用。換言之,劉賀這是到死還把自己當皇帝呢!
3、失傳千年的古文獻只有他有
墓中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還是繪有孔子最早肖像、記錄孔子生平的漆屏風,和失傳近兩千年的文本《齊論》了。
考古人員還在主墓藏槨中發現了大量的竹簡、木牘,經初步估算,竹簡逾萬枚、木牘兩百余片。
同時出土的,還有成套的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甚至包括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
可見劉賀是一個多么愛吃喝享樂的貴公子了,黃金、珠寶、書籍、音樂、飲食等等,即便是到了地下也要樣樣不缺,快樂不比活著時少。
要知道,史書上無一例外地將漢廢帝劉賀描述成一個荒淫暴虐的昏君,而一個尊崇儒家禮教,文藝范十足的人能做出那些荒唐的事來么?
史上第一個作天作地
的“熊皇帝”
漢廢帝劉賀,史書無一例外地將他描述成一個荒淫暴虐的昏君。
前段時間,熱播的古裝偶像劇《云中歌》,以西漢歷史為背景,并讓包貝爾飾演劉賀一角,更讓人對這位皇帝是不是正經人加深了懷疑……
“劉賀臨終吃了不止一個香瓜,人之將死,大嚼香瓜……”央視紀錄片《2017考古進行時:海昏侯大墓考古發掘現場》,這段不正經的旁白,卻讓劉賀在現代吸了一大票粉絲。
原來,劉賀在歷史上是很苦命的人,他是第二代昌邑王,也是最后一代昌邑王,同時也是第一代海昏侯。
話說,劉賀是個根正苗紅的皇室boy,他的祖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而他的祖母就是“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夫人。
劉賀的生父是昌邑王劉髆,這位只享受了二十多年榮華富貴,便離開了人世,史稱哀王。在生父死了之后,劉賀自然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和財富,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瀟灑自在!
可惜,好日子沒過幾天,他就被卷入權謀之爭了。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在位的皇帝、他的小叔叔劉弗陵突然駕崩,重臣霍光為了大局安定擁立他為新天子。
進京當皇上那天,劉賀擺足了氣派,一路揮霍無度,入宮后也不收斂,在眾多大臣面前,繼續驕傲放縱、肆意妄為。
史書說他是糊涂天子,在位僅27天就干了1127件壞事,平均每天干壞事42件,每個小時就得完成1.7件左右,比史上最壞的皇帝還能作死。
捧劉賀上去的大臣們自然不干了,又合伙把他拉下皇位,并把他連降幾十級,一直貶到平民為止,灰頭土臉的被趕回之前的封地。
過了十多年的監禁生活后,在他之后上任的漢宣帝,考慮到他到底是皇室血脈,又把他送到南國當諸侯,給的封號就是“海昏侯”,食邑四千戶,相當于現在一個縣那么點大。
海昏侯這個頭銜確定不是在諷刺他?是也不是。秦漢學家王子今認為,“海昏”是一個侮辱性的稱謂,海是晦、黑的意思,而昏則指昏聵、昏庸,合在一起就是“昏了頭”的意思。
不過,學界目前還對此存在爭議,大家姑且先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吧~
反正心塞的劉賀在海昏侯位置上,更傷心了,“茍且”活了不到5年就去世了,足見其身體狀況之差、心中抑郁之深。
你看他的那些黃金上面寫著 “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其實是他打算帶去京城長安祭祖用的酎金。
可惜,怕他回來搞事情的大臣們跟漢宣帝說,“嚚頑放廢之人,不宜得奉宗廟朝聘之禮”。
所以這些代表著“恥辱”的酎金,直到他病死在封地也沒能帶回去,既然送不出去的,只能自己帶著下葬了,去地下送給老祖宗了...
劉賀這人雖然熊了點,但是沒做什么喪心病狂的事情。
畢竟,“皇帝都當過了,還那么在意錢干嘛”,想來這個敢于拿先輩的把玩件來堵肛門的奇男子,死后到了另一個世界也不會虧待自己的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