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院最近干了件大事——直接給央企保利發了張懸賞令!
2月13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一則執行懸賞通告,直指央企保利發展集團旗下商業板塊企業——廣東順祺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原因是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超過4000萬元!
一個堂堂央企,竟然登上“老賴榜”,不僅欠錢不還,還被法院直接掛上懸賞令!要知道,懸賞執行通常針對的都是“賴皮”公司,而保利這樣背景雄厚的央企竟然能淪落到這個地步,實在是讓人瞠目結舌。
1、
央企保利成“老賴”,欠款4000萬懸賞追繳?
根據法院公告,廣東順祺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付款義務,被執行金額高達4476萬元。這個數字,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天文數字,但對于保利這種年營收數千億的央企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但就是這九牛一毛,他們選擇了不還。
更值得玩味的是,經股權穿透分析,廣東順祺的背后,正是保利發展集團。這意味著,這場欠款風波的真正“金主”,就是保利自己。
“金蟬脫殼”?保利廣場悄然退場
如果說這起欠款風波只是個案,那可能還說得過去。但保利近年來的商業地產運營,可謂是“一地雞毛”。通過涉案公開信息查詢,以這次涉案的山東嘉保(青島保利廣場運營方)為例——
2022年,青島保利廣場因租金糾紛、商戶流失等問題停擺,2023年,運營方徹底撤出市場。更讓人疑惑的是,在此期間,山東嘉保的法人代表多次變更,是否是為了逃避債務,已經不得而知。
2、
保利廣場全國潰敗,多地項目“爛尾”
青島保利廣場的失敗并非孤例,事實上,保利的商業板塊近年來堪稱“災難現場”。
南充保利廣場:2019年開業,短短三年后因客流不足、商戶糾紛等問題關門,最后被萬達接手。
無錫保利廣場:2012年投入運營,但因“保利卡拒收”風波、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十余年未能恢復生機,徹底爛尾。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拖欠賬款,小供應商成最大受害者
相比于這些大型商業地產項目的失敗,廣東順祺的欠款行為更讓人憤怒。畢竟,這筆被拖欠的4000多萬元并非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游戲,而是壓垮眾多中小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保利,作為一家央企,本該在履約方面起到帶頭作用,如今卻拖欠民營企業欠款,逼得法院都要靠懸賞令來強制執行,這難道不是對央企信譽的一記重擊?
3、
國家重拳整治失信央企,保利何去何從?
拖欠賬款問題,已經成了許多央企的“頑疾”。2024年10月,國務院專門發布《關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明確要求央企、國企必須清理拖欠賬款,并建立長效防控機制。
然而,保利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央企,依舊我行我素,任由旗下企業拖欠欠款,甚至直接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這不僅是對國家政策的挑釁,更嚴重損害了央企的公信力。
央企信譽正在崩塌?
一旦央企失去了市場的信任,將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供應商合作意愿下降,資本市場信心動搖,銀行信貸政策可能收緊。換句話說,保利這次如果不主動解決問題,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資金鏈危機。
保利真的無力償還?
有人可能會說,保利會不會是真的資金吃緊,無法償還欠款?但從保利的發展軌跡來看,這樣的說法并不成立。2023年,保利發展集團的總營收達到了4000億元,2024年上半年,保利的資產負債率依舊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其現金流狀況依然穩健。既然財務狀況并未到“無米下鍋”的程度,那么欠款不還就只能理解為“有意為之”了。
央企保利,能否擺脫“老賴”標簽?
保利發展集團作為央企,曾經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地位毋庸置疑。但這幾年,商業地產暴雷、運營失敗、債務纏身,再加上這次欠款被法院懸賞追討,已經讓保利的信譽跌到了谷底。如今,保利面臨著一道選擇題:是痛快還錢,挽回市場信任?還是繼續拖延,成為眾矢之的?
無論如何,作為央企,保利的發展絕不是孤立的個案,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未來央企誠信體系建設的標志性案例。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