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點地區要繼續強化大氣排放源管理|重溫2024,展望2025
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凸顯。特別是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已進入關鍵階段,亟需通過產業、能源、城鄉建設、交通結構等綠色低碳轉型來實現突破。在此背景下,2025年重點地區繼續強化大氣排放源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完善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清單核算體系,提升基礎能力,將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回顧2024:奠定基礎,明確方向
2024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編制技術指南》),這一指南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編制技術指南》細化了排放源分類分級體系,將同時排放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人為源分為六大類:電力熱力源、工業源、移動源和油品儲運銷、生活源、農業源和廢棄物處理源。根據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產生機理、排放特征,進一步將各類排放源按照行業、燃料/原料/產品、工藝技術以及末端控制技術分為4級。此外,指南還明確了人為排放源的核算邊界,并提供了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方法,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和易操作性,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2025:精準核算,協同推進
進入2025年,各地應嚴格按照《編制技術指南》的要求,精準核算本地區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排放清單和污染物排放量。結合2030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制定“十五五”期間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增效、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低碳轉型等行動計劃或措施。
1.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大對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逐步減少對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賴。
2. **節能降碳增效**:推動企業采用更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
3. **城鄉建設低碳轉型**:推廣綠色建筑標準,推動建筑行業向低碳、節能方向發展。
4. **交通運輸低碳轉型**:鼓勵發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車,減少交通領域的碳排放。
同時,按照《編制技術指南》提供的計算方法,各地應計算出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年尺度、月尺度和日尺度清單和排放量,為空氣質量預報預警、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準確的月尺度清單可以幫助我們提前了解某個月可能出現的污染趨勢,提前做好防控準備;日尺度清單則能在污染天氣出現時,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最大程度減少污染對人們生活和健康的影響。
政府責任:加強投入,確保落實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排放清單編制完善工作。這一工作不僅能支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目標的識別、路徑優化、政策制定和效果評估,還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上。政府應加大對相關工作的資金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山東世一重工有限公司,憑借 10 年深耕工業油煙廢氣處理領域的技術沉淀與生產經驗,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在產品方面,其擁有多元且全面的產品線。RCO、RTO、TO 、CO等工業廢氣處理設備,以及沸石轉輪吸附濃縮組合工藝,還有濕式靜電除塵器、電捕焦油器、工業除塵設備等,能針對不同工況和廢氣特性,精準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2025年重點地區強化大氣排放源管理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協同努力,才能確保如期實現“十五五”制定的空氣質量改善、應急減排等目標任務,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奮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