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全世界最沒有人氣、最失敗的奧運比賽之一。彼時全世界最強的國家不惜90億美元(當時約合594億人民幣)重金投入,僅場館搭建一項就耗資近40億美元。
為了確保運動員的伙食達到高標準,調用的肉類和水果總量更是以萬噸計。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然而,遺憾的是,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所有這些巨額投入幾乎全部化為泡影。
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國和美國這兩個體育大國更是直接宣布退出奧運比賽,導致全世界參與比賽的運動員總數加起來才5200人。原本預計會座無虛席的奧運場館,最終卻面臨“空無一人”的尷尬境地。
這一切都因為舉辦了這場奧運會的國家名叫蘇聯,而蘇聯在舉辦奧運會的前一年,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發動了臭名昭著的阿富汗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戰爭的爆發
1979年的時候,蘇聯克格勃下屬的阿爾法特種部隊,“信號旗”特種部隊,以及蘇軍下屬的總參謀部偵察總局格魯烏特種部隊,聯合對阿富汗總統阿明下榻的官邸展開了突襲。
伴隨著三個小時的激烈攻堅以后,蘇聯特種部隊成功消滅了總統府衛隊,并擊斃了阿明。
(阿富汗總統阿明)
同時,駐阿富汗蘇軍開始集體調動解除阿富汗正規軍的武裝,并迅速控制了整個國家的關鍵地區,阿富汗戰爭由此拉開了帷幕。
雖然因為蘇聯軍隊的快速出兵,整個阿明政權,連同阿富汗軍隊,在總統阿明本人身死以后,隨即走向了覆滅。
但與此同時,蘇聯卻沒有在阿富汗建立一套完整的秩序。
(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就導致了,民間武裝伴隨著大量舊政府軍逃兵的加入,發展壯大了起來。
再加上,被阿明政權牢牢壓制的舊部落勢力,也在此時因為局勢的混亂得到了死灰復燃的機會。這些部落勢力利用民眾對蘇聯入侵的憤怒情緒,迅速組織起反蘇游擊隊,使得阿富汗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阿富汗游擊隊)
而這些游擊隊的背后,甚至還有美國CIA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的身影。美國希望借由這些游擊隊的抵抗,將蘇聯拖入到永無止境的戰爭消耗當中。
而巴基斯坦則因為與阿富汗接壤,唇亡齒寒之下,也積極參與了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支持和援助。
(美國CIA也介入此事)
隨著戰爭的持續,阿富汗逐漸陷入了一場漫長的消耗戰。蘇聯軍隊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在阿富汗復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下,以及當地民眾的頑強抵抗下,進展緩慢,傷亡慘重。
蘇聯政府為了維持這場戰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源和人力,可這樣做的后果,卻又是在無形當中,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國內經濟因為戰爭的巨大開支而陷入到了無止境的動蕩當中,國民生活水平也因為經濟的動蕩而一落千丈,最終轉化為無休止的憤恨與怨氣。
(80年代的蘇聯街頭)
戰爭下的奧運悲劇
在這樣的背景下,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原本計劃通過奧運會展示蘇聯國力和團結的愿景,如今卻因戰爭的陰影而變得黯淡無光。
贊助商和合作伙伴紛紛撤資,運動員的參賽熱情也大受影響,連同中國和美國兩大體育大國在內,共60多個原本計劃參賽的國家選擇抵制,以表達對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抗議。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奧運會的賽場上,盡管仍有少數運動員在堅持比賽,但觀眾席上卻幾乎空無一人。那些曾經為奧運夢想而努力的運動員們,如今只能在空曠的場館中默默奮斗,他們的身影在寂靜中顯得格外孤獨。
而與此同時,蘇聯國內有關于不滿這屆奧運會的呼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很多人滿臉痛苦的表示,因為輕工業體系的羸弱,蘇聯很多商品都需要進口,以至于供不應求。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可克里姆林宮卻在這個時候,一方面發動了戰爭,讓前線軍人正在阿富汗的槍林彈雨當中面臨生死考驗的同時,也將寶貴的資源全部浪費在了戰場之上。
另一邊又大興土木,一擲千金,搞出了這樣一場無人喝彩的奧運會,這簡直是對奧林匹克的和平精神,以及蘇聯軍人的一種褻瀆。
民眾的憤怒如同烈火烹油,迅速蔓延至整個蘇聯社會。
而蘇聯官方,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來試圖挽回奧運會的聲譽,但戰爭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整個賽事之上,讓這場原本應該充滿歡笑與激情的體育盛事,變成了一場沉重的記憶。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悲劇還在延續
最終,這屆奧運會以一種近乎悲劇的方式結束。它不僅沒有成為蘇聯展示國力和團結的舞臺,反而成為了一場揭示戰爭殘酷和人性光輝的見證。
而蘇聯,也在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1989年宣布停戰退兵。可退兵僅僅兩年時間,1991年,也就是這場奧運會正式結束的11年后,蘇聯這個曾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可一世的巨人,悄然迎來了解體的結局。
(蘇聯)
蘇聯雖然解體了,但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及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的影響還在繼續。
這場戰爭摧毀了阿富汗原有的秩序和穩定,并最終讓阿富汗成為了極端主義思想的養蠱之地,為后來的多個恐怖組織興起埋下了伏筆。
而莫斯科奧運會方面,蘇聯為了這場奧運會大興土木,興建了大量健身設施,鼓勵全民運動,但全民運動卻不知為何,最終演變成為斗毆潮流。
而在一場場的斗毆當中,有大量年輕人卷入了流氓團體和黑幫,最終,改變了全球犯罪版圖的俄羅斯黑手黨也因此浮出水面。
蘇聯解體后,這個組織將因為大量阿富汗戰爭退役蘇軍的加入,而迅速壯大,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黑道集團之一。
時至今日,阿富汗戰爭和俄羅斯黑手黨甚至成為了莫斯科奧運會留給世人的最大印象。
而當年這場奧運會本身卻幾乎被人遺忘,只留下了一座座宏偉場館作為蘇聯時代終結的象征,也讓人們對那場幾乎被人遺忘的奧運會唏噓不已。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30年了,為什么還要了解蘇聯?》
界面新聞《奧運往事:莫斯科的眼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