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前腳剛結(jié)束法國訪問,后腳就飛往華盛頓見特朗普,本想談關(guān)稅談合作,結(jié)果自家后院突然“炸鍋”——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直接開火,至少2名巴方士兵死亡!更魔幻的是,美俄英法德集體“靜音”,連個勸架的表情包都沒發(fā)。
先看這場沖突有多微妙。時間選在莫迪與特朗普會談前48小時,地點又是克什米爾這個“火藥桶”。印度咬定是巴方先動手,巴基斯坦反手曬出傷亡名單,雙方各執(zhí)一詞,真相成了羅生門。但明眼人都懂,克什米爾這塊地皮,印巴爭了70多年,隔三差五就要“擦槍走火”,這次不過是老劇本換了新演員。
三個細節(jié)值得玩味:一是沖突前一天,2名印軍士兵在克什米爾被炸身亡,印度憋著口氣要報復(fù);二是莫迪訪美行程撞上邊境槍聲,難免讓人聯(lián)想是不是有人“遞投名狀”;三是國際大佬們集體沉默,仿佛約好了“吃瓜看戲”——畢竟印度軍火市場這塊肥肉,誰不想咬一口?
翻翻歷史賬本更精彩。2019年印巴空戰(zhàn),印度戰(zhàn)機被擊落,飛行員被俘,莫迪差點下不來臺;2020年雙方炮戰(zhàn),平民傷亡慘重。這次沖突雖不算大,但時機太巧——特朗普剛放話要對所有國家加征關(guān)稅,印度正頭疼怎么接招,邊境槍聲一響,國內(nèi)民族情緒立馬被點燃,轉(zhuǎn)移矛盾這招屬實玩得溜。
國際社會“裝聾作啞”也不難理解。美國忙著賣F-35,俄羅斯攥著S-400訂單,法國惦記著“陣風(fēng)”戰(zhàn)機續(xù)約,這時候誰勸架誰斷財路。網(wǎng)友神評論:“軍火商的算盤打得比克什米爾的炮聲還響!”
但莫迪真敢讓局勢升級嗎?看看印度國內(nèi):恰蒂斯加爾邦剛爆發(fā)反政府武裝沖突,31人死亡;農(nóng)民抗議還在持續(xù);疫情后經(jīng)濟還沒緩過勁。這時候再和巴基斯坦硬剛,簡直是“左手滅火,右手澆油”。更何況,真打起來,美國軍火商數(shù)錢數(shù)到手軟,印度百姓可就得勒緊褲腰帶了。
槍炮解決不了克什米爾的百年恩怨,反而會讓老百姓買單。與其在邊境“互扔憤怒”,不如學(xué)學(xué)中國和東盟——談合作、搞發(fā)展,把火藥味換成煙火氣。畢竟,鄰居吵得再兇,最后還得一個桌上吃飯,何必讓外人看了笑話?和平這堂課,印巴是時候補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