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挑戰,踏上征程
在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總有一些人懷揣著對未知的渴望和挑戰極限的勇氣,踏上令人驚嘆的冒險之旅。
2025 年 2 月 8 日,一則震撼人心的消息傳來:重慶小伙周揚和他的搭檔張治國,歷經 40 天的艱難跋涉,徒步 1005 公里,以全自助無后援的方式,成功橫穿了素有 “死亡之海” 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完成了中國首次此類壯舉。
周揚,這位來自重慶的熱血男兒,似乎天生就與徒步有著不解之緣。
早在十多年前,他在南岸區彈子石一家公司上班時,就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徒步天賦。當時,他住在巴南附近,距離公司二十多公里,可他卻選擇了每天步行 20 公里上班,日復一日,風雨無阻。
這段獨特的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體魄,更讓他對徒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愛,也為他日后成為一名職業徒步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他的搭檔張治國,同樣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徒步愛好者,有著長達 15 年的徒步經歷。兩人在徒步的道路上相遇相知,彼此信賴,配合默契,共同開啟了一次又一次的超長距離戶外徒步之旅。
在此次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之前,他們就已經耗時七個多月,完成了穿越太行山脈的千公里級徒步,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走到了北京延慶的八達嶺鎮,實際徒步距離約 1830 公里。
這段經歷讓他們更加堅定了挑戰自我的決心,也讓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加艱難險阻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瘋狂的夢想,執著的準備
從 2017 年起,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夢想就在周揚的心中種下了種子。這片神秘而又充滿危險的沙漠,對于他來說,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誘惑,是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象征。
而在 2024 年穿越太行山后,這個夢想終于迎來了實現的契機。
為了完成這次史無前例的穿越,周揚和張治國提前七個月就開始了精心的準備。他們深知,塔克拉瑪干沙漠絕非尋常之地,想要成功穿越,必須擁有強健的體魄、充足的物資和詳細的計劃。
在體能訓練方面,兩人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他們每天都會進行長時間的徒步訓練,模擬沙漠中的行走環境,背著與實際穿越時相同重量的背包,在各種復雜的地形中穿梭。
除了徒步,他們還進行了大量的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和柔韌性訓練,以增強身體的綜合素質,提高應對極端環境的能力。
物資準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由于是全自助無后援的徒步穿越,他們需要攜帶所有的生存物資。每個背包重達 85 - 100 斤,其中帳篷、睡袋、防潮墊、炊具以及電子產品等基礎裝備重約 25 斤,而其余的 60 斤左右則全是食物和水。
為了確保在沙漠中能夠獲得足夠的能量和水分,他們精心挑選了各種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如五谷雜糧粉、牛肉干、糖等,同時還準備了充足的飲用水。此外,考慮到沙漠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他們還攜帶了急救藥品、修理工具等應急物資 。
路線規劃同樣至關重要。塔克拉瑪干沙漠中一共有三條沙漠公路,他們仔細研究了這些公路的位置和沿途的服務區、小鎮分布情況,提前規劃好了補給路線。
他們使用專業的導航軟件,結合衛星地圖和實地考察,確定了最佳的穿越路線,力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行程。為了確保通訊暢通和安全,他們還攜帶了 2 部衛星電話和 1 部北斗信使,新疆藍天救援隊也隨時關注著他們的動態,一旦出現危險,能夠及時提供救援。
極限穿越,與死神共舞
(一)艱難開局,傷痛來襲
2024 年 12 月 21 日,冬至這一天,周揚和張治國滿懷壯志,從若羌縣的康拉克湖正式踏上了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征程。
然而,他們沒想到,僅僅進入沙漠的第三天,周揚就遭遇了巨大的挑戰。腳部凍傷的問題突然出現,而且迅速惡化,與此同時,由于他們每天都背負著 85 斤重的物資,腳底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磨損非常嚴重,膝蓋也在長時間的行走中受到了損傷。
在接下來的幾百公里路程中,周揚幾乎是一瘸一拐地前行,每走一步都伴隨著劇烈的疼痛,腿甚至都無法伸直。
但他沒有被這些傷痛打倒,他知道,在這片廣袤的沙漠中,放棄就意味著失敗,甚至是死亡。他咬緊牙關,憑借著頑強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無論多么艱難,都要堅持下去,完成這次穿越。
(二)體能極限,步步維艱
塔克拉瑪干沙漠屬于流動沙漠,沙子異常松軟,每走一步,腳都會陷入深深的沙中,很難發力。這與在山地等其他戶外環境徒步截然不同,在這里,每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和精力。他們就像在沼澤中行走,每一次抬腳都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著,體能在這種艱難的行走中迅速消耗。
為了應對體能的巨大消耗,他們必須嚴格控制食物和水的使用量。飲用水是他們在沙漠中最寶貴的資源,每天只能限量飲用 3 - 6 瓶水,絕不能超標。食物方面,他們攜帶了五谷雜糧粉、牛肉干、糖等高熱量的食物,這些食物能夠在關鍵時刻迅速補充能量,維持他們的身體機能。在沙漠中,他們學會了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口食物,因為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在這里卻關乎著他們的生死存亡。
(三)極端溫差,日夜煎熬
沙漠的氣候條件極為惡劣,晝夜溫差高達 45℃。白天,熾熱的陽光毫無遮攔地照射在沙漠上,地面溫度急劇升高,最高可達零上 40℃,酷熱的天氣仿佛要將一切都融化。在這樣的高溫下,他們身上的汗水不停地流淌,剛一滲出皮膚,就被炙熱的空氣迅速蒸發,皮膚被曬得黝黑,甚至開始脫皮。為了躲避白天的酷熱,他們只能盡量選擇在清晨和傍晚時分行走,利用相對涼爽的時段趕路。
而到了夜晚,沙漠又仿佛變成了另一個世界,溫度驟降至零下 15 - 30℃,寒冷的北風呼嘯著席卷而來,仿佛要將他們的身體凍僵。防潮墊在這樣的低溫下都會結冰,他們必須穿上厚厚的保暖衣物,鉆進睡袋中,才能勉強抵御寒冷。在寒冷的夜晚,他們常常被凍醒,只能緊緊地裹著被子,等待著黎明的到來。
(四)心理挑戰,孤獨堅守
在沙漠中,除了身體上的折磨,他們還面臨著巨大的心理挑戰。長時間的徒步,讓他們與外界幾乎隔絕,每天陪伴他們的只有無盡的黃沙和烈日。那種孤獨和寂寞,如同沙漠中的風沙一樣,時刻侵蝕著他們的內心。
除夕夜,當千家萬戶都在團聚,享受著溫馨的節日氛圍時,周揚和張治國卻還在沙漠深處艱難前行。為了給家人報平安,他們摸黑走到有信號的服務區附近,撥通了家人的電話。那一刻,聽到家人熟悉的聲音,他們的心中涌起了無盡的思念和孤獨。然而,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道路,必須堅持走下去。在沙漠的寂靜中,他們學會了與自己對話,學會了在孤獨中堅守,用強大的內心支撐著自己完成這次艱難的旅程。
榮耀時刻,夢想成真
終于,在 2025 年 2 月 8 日下午 5 點,經過 40 天的艱苦跋涉,周揚和張治國的身影出現在了麥蓋提縣 N39° 沙漠探險基地,他們成功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那一刻,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所有的疲憊和傷痛都在這一刻煙消云散。
他們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了這片廣袤的沙漠,用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
在這次穿越中,他們不僅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升華。
周揚感慨地說,這趟旅程讓他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勇氣,讓他明白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要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他認為,這種向死而生的精神,是中國人獨有的 “荒野浪漫”,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敬畏。
他們的成功穿越,也為當地的文旅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麥蓋提縣抓住這一契機,積極開發與沙漠穿越相關的文旅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沙漠探險的魅力。
越來越多的人被周揚和張治國的故事所激勵,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充滿了向往,想要親身感受這片神秘沙漠的獨特魅力。
新的征程,永不止步
成功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對于周揚和張治國來說,并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他們骨子里流淌著的冒險血液和對挑戰的渴望,讓他們在完成這次壯舉后,又將目光投向了更加艱難的目標 ——“中國大十字” 線路。
這條 “中國大十字” 線路堪稱徒步界的珠穆朗瑪峰,其難度之大令人咋舌。它西起昆侖山,東至大別山,北達大興安嶺,南跨高黎貢山,幾乎貫穿了中國的東西南北,將中國最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串聯在了一起。在這條線路上,他們不僅要穿越高聳入云的山脈、廣袤無垠的草原,還要跨越奔騰不息的河流、茂密幽深的叢林。每一段路程都充滿了未知和挑戰,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氣。
周揚和張治國計劃用四到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條線路,這意味著他們將長時間遠離熟悉的生活環境,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與各種艱難險阻為伴。他們清楚地知道,這條線路的難度遠遠超過了之前的任何一次挑戰,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危險和困難,比如極端的天氣條件、復雜的地形地貌、難以預料的野生動物襲擊等。但是,他們沒有絲毫的退縮之意,反而充滿了期待和興奮。
為了迎接這個新的挑戰,他們已經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和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一樣,他們首先要進行體能和技能的訓練。他們加大了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不僅要提高自己的耐力和力量,還要學習各種野外生存技能,如攀巖、渡河、識別可食用植物等。同時,他們還開始收集關于 “中國大十字” 線路的各種資料,了解沿途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人文風俗等,以便制定更加詳細和合理的行程計劃。
在物資準備方面,他們也絲毫不敢馬虎。由于這次行程時間更長、路線更復雜,他們需要攜帶更多的物資,包括更先進的通訊設備、更耐用的裝備、更充足的食物和藥品等。他們精心挑選每一件物品,力求在保證安全和必要的前提下,減輕背包的重量,提高行動的效率。
對于周揚和張治國來說,“中國大十字” 線路不僅僅是一條徒步路線,更是他們追求夢想、挑戰自我的象征。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挑戰,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中國人勇于挑戰、永不放棄的精神風貌。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繼續踏上這段充滿未知的征程,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大地,用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壯舉的影響與意義
周揚和張治國成功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壯舉,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強烈的反響,其影響和意義深遠而重大。
從個人層面來看,這次穿越是他們人生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歷。他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克服了身體和心理上的重重困難,實現了自我超越和成長。周揚所說的 “瘦掉的 20 斤肉,換來了 20 斤勇氣”,深刻地體現了這次旅程對他們精神層面的巨大影響。這種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將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激勵著他們在未來面對任何困難時都能勇往直前,永不退縮。
在行業領域,他們的成功為徒步探險界樹立了新的標桿。長期以來,無后援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的壯舉打破了這一認知,證明了人類在充分準備和具備頑強意志的情況下,能夠挑戰看似不可逾越的極限。這無疑為徒步探險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激勵著更多的徒步愛好者去挑戰自我,探索未知,推動了徒步探險行業的發展 。
從社會層面來說,他們的故事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激發了大眾對冒險精神和挑戰自我的追求。在這個快節奏、充滿壓力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往往被各種瑣事所困擾,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激情和勇氣。周揚和張治國的經歷讓人們看到,生活中還有無限的可能,只要有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就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他們的故事像一束光,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對自由和挑戰的渴望,鼓勵著更多的人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
他們的穿越行動也為當地的文旅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麥蓋提縣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契機,充分利用 “中國首次無后援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 這一熱點,大力開發 “N39° 沙漠探險基地”。
基地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項目,如星空營地,讓游客在浩瀚的星空下感受沙漠的寧靜與神秘;沙療項目,利用沙漠獨特的沙質資源,為游客提供養生保健服務;還有各種刺激的沙漠越野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沙漠探險的樂趣。這些項目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年接待游客量突破 10 萬。原本相對沉寂的沙漠地區,如今變得熱鬧非凡,不僅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 。
周揚和張治國的成功穿越,不僅僅是一次個人的冒險行為,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一種對夢想執著追求、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勇于挑戰、敢于突破的精神風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骨子里的 “荒野浪漫” 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他們的故事,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永不放棄 。
結語:致敬勇者
周揚和張治國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戰歌,奏響了人類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旋律。他們用 40 天的時間,穿越了 “死亡之海” 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僅征服了這片廣袤無垠的沙漠,更征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和怯懦。他們的勇氣、毅力和決心,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精神的偉大力量。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不會像他們一樣去挑戰如此極端的環境,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也許我們會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會感到疲憊和迷茫,但只要我們懷揣著像周揚和張治國一樣的勇氣和信念,就一定能夠跨越重重障礙,走向成功的彼岸。
讓我們向這兩位勇敢的探險家致敬,他們是生活的強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讓我們勇敢地邁出追求夢想的腳步,去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