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
牛!牛!牛!
從大年初一開始,就是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刷新各種紀錄的一天又一天。
上映16天,國產動畫片《哪吒2》的票房已經突破100億!
一騎絕塵的《哪吒2》,陸續干翻好萊塢動畫片也已經不是夢!
剛看完《哪吒2》就已經有無數觀眾在催《哪吒3》了,雖然現在還是遙遙無期的事情,但片方拿出了《哪吒2》最新的幕后紀錄片,讓大家又能先過下癮。
《哪吒之魔童鬧海》幕后紀錄片《不破不立》已經趁熱推出,首次曝光更多關于影片的幕后團隊的努力過程。
導演餃子在紀錄片開頭的那一句:做得能對得起觀眾,絕沒有撤退可言。
讓人看到更加百感交集,如果不是這么拼,這么有匠人精神,這么精益求精,就不可能有《哪吒2》的如此成功。
所以,紀錄片一上線開播,網友就各種彈幕刷屏,大家一開始就各種眼淚忍不住,或者淚目,或者熱淚盈眶,紛紛刷屏。
看了《哪吒2》的紀錄片,你會發現,幕后團隊的成功毫無捷徑,全是各種死磕!
》》龍宮里令人稱奇的大場面鐵鏈戲怎么來的?
當時這個場景難度巨大,極其耗費時間,搞到執行制片人最后都在“求情”,跟導演溝通鐵鏈要不要做,怕周期保不住。
但導演餃子還是非常堅持,他說這個必須做實,也相信自己的團隊成員能做出來。
》》眼花繚亂的打斗動作戲怎么設計的?
團隊說這部分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既漂亮,又不能脫離真人運動規律,做動畫的成員干脆自己就拿著東西,兩個人互相比劃起來,再從中尋找靈感。
》》憤怒的哪吒粉身碎骨的一幕怎么拍的?
因為影片是要老少皆宜,他們避免了血腥的呈現,而是將哪吒的身體分成600塊碎肉,而這每個碎塊都要他們對應去制作拼接,而背后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巨大工作量。
怎么辦?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和克服,和時間賽跑,從頭再來。
要怎么呈現哪吒身體被分割的狀態?
又是團隊成員自己拿線,先在自己的手臂上呈現真實的效果,再來表現。
》》影片的音樂是怎么制作的?
西方樂團和東方樂團的組合,還有琵琶、嗩吶、笛子等各種民族樂器的參與。
在大鼎壓龍宮時,有厚重的呼麥,在寶蓮盛開時,侗族少女的吟唱,難怪如此直抵人心。
紀錄片中,有團隊成員形容導演餃子是哪吒和敖丙的合體,其實,遠遠不止這兩個角色。
因為,這次的紀錄片中,導演餃子的“戲精”本性再也藏不住了!
之前,大家知道餃子給片中的鼠老大配了音,但沒想到,這次在紀錄片看到了叫餃子的更多表演天賦。
果然,一個好的導演腦子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包括每個角色的狀態!
在紀錄片里,導演餃子宛若“周星馳附體”,幾乎所有重要角色,他也像星爺那樣,自己都要先用肢體給同事表演一番,和同事們溝通角色的動作和表情細節,事無巨細到每個點位。
所以,無論是哪吒,還是太乙真人,還是鼠老大,甚至魔鏡都有導演餃子的表演痕跡在里面。
整部紀錄片中,處處讓人感動的都是幕后工作人員對每個細節的死磕,尤其是導演餃子,更是一點也不放松要求。
片中,執行制片人談到制片是想快點完成東西,但導演是“我想好好的完成東西”。
所以,在紀錄片里導演餃子看上去完全是一個全情投入其中的“強迫癥”,他對大家做的鏡頭各種“挑剔”“吹毛求疵”,說“這個太沒美感了”!
正是餃子對標準的把控,讓大家一同不斷精進,才有了今天那么精美絕倫的《哪吒2》。
紀錄片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又很感動。
導演餃子和工作人員交流時,他以連鏡為例,提到大家要觀察觀眾看不看得出來——
“我們是為觀眾服務,不是為導演服務。”
《哪吒2》為什么這么成功?
導演餃子6年前說過的那句話,含金量還在上升。
“靠自學,靠摸索,靠死磕精神!還是能磕出東西來的。”
如果欺騙了觀眾,觀眾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答案已經擺在那里了:比我們優秀的人,比我們還要努力,而且第一部成功了之后,第二部還繼續加碼和自己死磕。
坐等《哪吒2》票房破百億后,再沖150億!
第一時間推薦解讀好電影、好劇、好演員,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歡迎點擊關注“頭號電影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