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人山人海、過年必打卡的糖球會,如今成了“全國統一模板小吃街”。青島人一邊吐槽,一邊忍不住去湊熱鬧:不逛糖球會,這年就算沒過完?
▲青島糖球會上的蔬菜糖球
1、
糖球會,青島特色消失了?
擁有百年歷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青島糖球會,終于在正月十六結束了。還記得小時候的糖球會嗎?那時候的四方街頭巷尾,糖球的香甜氣息彌漫整個海云庵。人頭攢動的小攤上,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孩子的歡笑聲交織成一首熱鬧的春節交響曲。
▲海云庵糖球會
如果說過去的糖球會是“淘寶天堂”,現在的它更像是“韭菜收割機”。如今再去糖球會,發現曾經的百年糖球會,已悄然變成“山寨小吃+預制菜展銷會”。烤魷魚、炸雞排、烤串……以及套圈這些“老演員”,占據了糖球會80%的攤位。
▲糖球會上的小吃攤位
▲糖球會上的套圈攤位
冷凍預制菜直接加熱售賣、五花八門的網紅食品比商場里還貴……3米的標攤,攤位費一天900元起步,商家不抬高價格都難回本……而昔日那些充滿人情味的小攤、手工藝人、特色民俗表演,似乎都被精致的商業化運營取代了,成了全國小吃街的“復制粘貼”,青島特色消失了。甚至有外地游客這樣毒舌吐槽:青島糖球會?不如改名叫全國夜市連鎖青島分會場!
2、
糖球會,漸成商業化犧牲品?
“小時候的糖球會,凍出鼻涕也要逛”
老青島人回憶,以前的糖球會,賣十三香的邊唱邊賣,皮影戲、耍猴的圍滿人……那時的糖球會,是青島人過年必打卡的“文化地標”,更是孩子眼里的奇幻世界,捏面人、糖畫、蘿卜雕刻,逛一天都嫌不夠。
▲沿黃非遺手造大賽
如今的糖球會:情懷還在,靈魂沒了
當蘿卜會、元宵會、糖球會,被硬湊成“三合一”,歷史淵源模糊了,文化特色稀釋了。如果問年輕人糖球會來歷?十個有九個答不上!更諷刺的是,糖球會主會場連根蘿卜幾乎都見不著,反而是和青島半毛錢關系沒有的沿黃非遺手造大賽成了主角。
▲沿黃非遺手造大賽
3、
更期待更好的糖球會!
糖球會的商業化,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過度商業化導致傳統文化的流失。懷念過去的糖球會,不代表反對它的發展,而是希望它能真正煥發新生,而不是淪為一個圈錢項目。時代在發展,糖球會不能停滯不前。但如何在保留傳統的同時,讓它不變味兒呢?
降低攤位費,回歸市井氣息
攤位費太貴,商家就得加價,最后倒霉的是消費者。如果能適當降低攤位費用,扶持本地老字號和小商販,吸引更多真正有特色的商家,而不是一堆靠預制菜走天下的展會專業戶,那糖球會才能回歸它的親民本質。
甄選商家,提高小吃質量
糖球會變成“預制菜展銷會”,是消費者最詬病的問題之一。與其讓全國各地的網紅小吃占據主要攤位,不如鼓勵本地傳統美食攤主回歸,比如曾經的老字號糖球攤、蘿卜雕刻師傅、地道的元宵手工藝人,讓游客能真正體驗“青島味兒”。
▲糖球會上的小吃攤位
增加文化民俗,找回年的味道
糖球會不應該只是個“吃吃吃”的地方,曾經的傳統廟會,更多的是文化、手工藝、社交、節慶氛圍。如果能重新引入傳統的雜耍、非遺表演、剪紙、捏面人、皮影戲等,讓糖球會不再只是商業氣息爆棚,也許能吸引更多青島人愿意帶著家人、孩子再次光顧。
▲海云庵始建于明代,已有560年歷史
糖球會,別讓我們只剩回憶!
如今的糖球會,像極了被資本裹挾的中年人:拼命迎合潮流,卻丟了最珍貴的本色。青島人罵它,是因為愛它;吐槽它,是怕它徹底變了味。或許,糖球會需要的不是更多標簽,而是找回那份純粹熱鬧。畢竟,節會的靈魂,從來不是貴和新,而是人情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