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為伴 筑夢遠航
書香法苑
沉浸在知識的海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每每回想起《城南舊事》,我就情不自禁地吟唱這首家喻戶曉的《送別》。
讓心靈的童年永存
《城南舊事》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創作的短篇自傳體小說,出版于1960年。但我最初接觸《城南舊事》是緣于該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可愛善良的英子讓人難以忘懷。
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平城南為背景,通過小女孩英子的視角,敘述了當時發生的一系列童年趣事。全書主要由五個小故事構成,英子隨父母遷居北平南城,在這里她認識了秀貞母女,交到了大朋友“偷兒”,幫助蘭姨娘找到了人生歸宿,送別了保姆宋媽,最后經歷了爸爸的去世,英子也從一個天真懵懂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富有責任感的大人。
這本書回憶了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的三個經歷——童年、離別、成長。
因為《城南舊事》是采用孩子的視角,大家可以想象語言是多么富有童趣,不知不覺就把我帶回到了童年,尤其是作為一名客家人,里面的客家方言常常讓我粲然一笑。
為什么我們總是覺得兒時喝過的汽水最解渴,吃過的甜筒最香甜,看過的動畫片最難忘?我們明明知道現在有品類豐富、更加好吃的零食,各種制作精良的電影,但還是找不回小時候品嘗、觀影的幸福。
有一句話說“幸福的時光是失去的時光?!睍r光里有什么?有當年的人、物、景組成的世界,有當年的感覺和心情。我們可以找回那汽水、甜筒、動畫,可是找不回時光。我覺得這就是我對童年念念不忘的原因,并且時光在孩子面前是無窮無盡的,長大意味著要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再也回不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但人總會長大,長大的過程中難免要經歷生離、甚至是死別。
書中的英子一開始是一個稚氣未脫、對所有事情都充滿好奇的孩子,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但這些人一個個都離開了。作者仿佛通過小說告訴我們:人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離別。正如《送別》的最后一句,“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但同時,這本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哀而不傷。英子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離別之痛后,內心也漸漸成長起來,直到小學畢業爸爸因病去世,她終于完成了蛻變,肩負起了自己作為長女的責任。
在一次次的生離死別中,英子失去了實際的童年,但同時也留下了心靈的童年,那些純真、善良、堅強、執著、勇氣、責任,還有愛!
真正的閱讀,其實都是在讀自己。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離別故事,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城南舊事”。
我從初中開始寄宿,直至研究生畢業后在家工作四年,后又來到孝感中院,30多年的人生中,接近一半的時間是遠離家人和家鄉的。從初中三年每次淚眼汪汪離家上學,到上大學一別就是一個學期,年齡愈大,我也愈來愈習慣、愈來愈堅強了。從最初的父母逼著讀書,之后在理想的學府求學,到現在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我完成了要我學、我要學和我要干的轉變,肩負起身為女兒、妻子、母親的責任,以及一名法院干警的職責。這個過程中,我也經歷了幾位親人的離世,一些朋友的愈走愈遠,學著釋懷離別的存在。
在離別中,我們永別了實際的童年,但希望我們都能永存心靈的童年。
我們一些年輕干警已經或者以后會陸續走上審判崗位,我們是否純真、善良,關乎我們如何在做好依法審判的基礎上,踐行“就是頭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情辦好”的決心和“如我在訴”的為民情懷。
我們是否堅強、執著,關乎我們在面對日益繁重的審判執行任務時,還能永葆對司法工作的熱愛和對公平正義不懈的追求。
我們是否勇敢、擔當,關乎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在履職盡責中甘于吃苦奉獻。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愿我們都能以童心凝望成長,努力做一名不負祖國、不負組織、不負家人、不負自己的“大人”。
書香法苑
來源:郭嘉華
編輯:李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