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慢、體力差、不會后期…人老了,根本拼不過現在的年輕人!”春節期間,我的家人朋友們在聊到攝影話題時,有很多抱怨。
我發現這種自我懷疑是老年朋友的普遍現象,為了反駁“精力不夠、技不如人”的老年思維,我開始尋找“中老年攝影逆襲”的案例,其中一個很有代表性。
上面這張照片,有強烈的光影感和高對比度,將海灘賦予了一種神秘且生動的畫面氣氛。你能猜到這張照片來自于一位古稀老人之手嗎?
中老年攝影的隱藏優勢——慢
年輕人接收信息快、行動力強,但中老年人有生活沉淀,更容易觀察深層故事;年輕人一天能跑幾個景點,而中老年可以固定一個場景,慢慢拍,更適合“預判式拍攝”——提前觀察光線和場景,等待最佳瞬間。
意大利攝影師Sandra Cattaneo Adorno的攝影生涯起步于60歲,2013年開始學攝影,起點很晚,但她對攝影的熱愛和天賦迅速得到了展現,作品先后獲得馬格南人類肖像獎(2019年)、Julia Margaret卡梅隆獎(2020年、2021年)等多項國際大獎。
所以攝影水平和年齡并不會直接關聯。本文就以這位古稀老人的攝影作品為案例,共同學習她到底有些什么攝影技巧。
光影魔法:把平凡場景變成“電影級畫面”
光影是絕對的靈魂,Sandra有很強的個人風格,跟她長期在固定的場所拍片有密切關系。比如《金色之水》系列幾乎全部拍攝于日落前的“黃金1小時”。
要想精準卡點“魔幻時刻”,至少提前半小時到達拍攝現場,觀察太陽角度變化,觀察場景中的人和景,進行構圖思考。
比如遇到海邊,利用海邊的場景特色,通過強烈的逆光與水面反射,將普通的海灘場景變成流動的金色畫布。
海邊拍攝,光線較好的情況下,ISO 100-400,光圈f/5.6-8(平衡景深與進光量),快門速度1/500s以上(捕捉動態)。
色彩敘事:用飽和色調講一個“情緒故事”
你有沒有發現,Sandra的作品雖然飽和度都很高,但并不會覺得刺眼?對比度很強,但也沒有過銳?這是因為色彩很“干凈”。
作者很善于用色彩引導情緒,每張照片的顏色只有1~2種色彩。
大家平時拍攝,都應該注意避免畫面超過3種主色。如果遇到雜亂,無法避開時,就虛化背景或裁剪構圖。
提到色彩,一定避不開后期。這里推薦一個后期公式,LR(LightRoom)調色三步法,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變化。
第一步:統一色調(HSL中降低冷色飽和度,暖色適度增加);
第二步:色彩分級:高光加橙、陰影加青,增強電影感;
第三步:柔化過度:用“顆粒”功能添加輕微噪點,模擬膠片質感。
動態捕捉:如何讓照片“呼吸”?
如何讓照片不死板?我們并不需要天馬行空地創造,只需要通過細心的觀察,用鏡頭捕捉現有場景的畫面——飛濺的水花、奔跑的孩童、人們的各種動作形態或表情。
攝影師需要像獵人一樣觀察,鎖定一個場景(如游樂場滑梯),觀察人物動作循環規律,提前對焦至動作的爆發點(如孩子即將躍下的瞬間)。這個時候70-200mm的鏡頭能讓你事半功倍。
拍攝動態場面,不要怕浪費快門。設置高速連拍(至少5張/秒),采用“追蹤對焦”模式。只要能從100張中選1張,那就是成功。
有時候也可以用慢門制造模糊的動態感。嘗試1/30s-1/60s快門,讓部分畫面虛化(如流動的人群、搖動的樹葉),穩定技巧:倚靠墻壁或使用三腳架,保持主體清晰的同時讓背景出現拖影。
這些作品如何?有沒有給你拍攝啟發?
Sandra用鏡頭證明了攝影從未被年齡定義。當你不再糾結“能不能拍好”,而是專注于“我想表達什么”,遲早就會抓到那些皺紋里的故事、歲月沉淀的視角。
ok,春節期間,你又拍了哪些照片?想聽聽老師的點評意見嗎?趕快提交攝影習作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