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剛剛官宣,文心一言上線深度搜索功能,并將于4月1日零時起全面免費。
此前的收費模式已被證明是一種失敗的策略。不過,百度自己可能不這樣認為,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在全員會上表示,“國內大模型去年‘惡意’的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創收相較國外差了多個數量級”。
這一表態遭遇火山引擎總裁譚待隔空回應:大模型降價是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的,大家應像DeepSeek一樣聚焦基本功,少做無端猜測。
沒錯,不僅是百度,在新興力量DeepSeek面前,國內其他大廠(如阿里、騰訊、字節、美團、京東等)面臨集體困境。究其根源,既有“創新者窘境”的經典難題,也與企業文化、技術路徑選擇密不可分。
百度作為中國AI領域的“先驅”,在戰略上搖擺與滯后,近期又因文心一言的閉源策略、收費模式調整、技術爭議以及“價格戰”言論陷入輿論漩渦,是一個很好的剖析標本。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1
百度自2010年起布局AI,2013年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2017年正式提出“All in AI”戰略。縱觀其在AI領域的戰略布局和產品表現,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態勢,盡管早期投入巨大,但市場存在感逐漸減弱。
雖然在智能云與產業應用(如智能客服、智能制造等)、老產品(如百度文庫)AI化改造上,百度仍有值得稱道之處,但其更核心的產品如文心大模型,作為國內首個大語言模型,2023年推出后曾引發關注,后續迭代速度卻放緩,市場反響不及預期。
文心一言與阿里、騰訊、字節的大模型相比,缺乏差異化優勢。行業對技術性能的邊際效益遞減,百度未能建立技術護城河。
不僅如此,百度因競價排名、魏則西事件等歷史問題飽受爭議,內容生態質量未能改善用戶體驗,AI技術依賴的數據基礎受到更多質疑。
在商業模式上,百度面臨的最大矛盾是,作為傳統搜索引擎老大,它嚴重依賴用戶停留時間提升廣告點擊率,但AI直接生成答案縮短了用戶停留時間,導致廣告收入下滑。
大語言模型之外,百度的自動駕駛(Apollo平臺)、智能音箱(小度)等產品,均高開低走,未形成持續競爭力,反而被后發者超越。
加上百度內部派系斗爭嚴重,早期引入吳恩達、林元慶等頂尖科學家,但因“工程師派”與“科學家派”分歧,核心團隊頻繁變動,人才流失導致技術路線執行缺乏連貫性。
所以雖然李彥宏多次表示,AI是“持久戰”,需通過場景應用逐步釋放價值;百度也累計AI研發投入超1700億元,堅持“應用優先”策略,強調技術落地而非單純追求參數規模……
但從目前的態勢看,非常不好。
2
我們再看最近圍繞百度AI的爭論。
關于收費與價格戰。百度顯然將問題歸咎外部,而沒有反思自身。問題的核心其實是百度技術創新滯后:DeepSeek通過稀疏模型架構UltraMem等技術,將推理成本降低83%,而百度仍依賴“成本每年降90%”的樂觀預期,缺乏實質性突破。
這是路徑依賴的代價——百度長期押注閉源與會員制,忽視用戶對低價、開放的需求。當DeepSeek以“厘時代”價格(0.001元/千tokens)顛覆市場時,百度卻也只能被動跟進。
李彥宏曾高調宣稱“開源是智商稅”,認為閉源模型在能力和商業模式上更具優勢。然而,這一策略在DeepSeek的沖擊下顯露出局限性。
閉源模型依賴內部團隊迭代,速度受限。而DeepSeek等開源或低價模型通過社區協作快速優化,不僅覆蓋了文心一言的核心能力,甚至被百度自身接入以彌補短板。
百度的生態號召力不足:OpenAI通過閉源+開放API構建生態,但百度未能形成類似號召力。當DeepSeek以“性能比肩GPT-4,價格僅1%”殺入市場時,阿里、騰訊、字節等大廠紛紛轉向其模型,而非繼續依賴文心一言。
此次官宣免費,意味著文心一言的商業模式在進行被動調整,這是在DeepSeek低價策略下的轉進(套用當年國民黨的術語),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用戶對其信心的動搖。
免費之后,百度將直面技術變現效率問題。AI研發成本高企(如全球AI行業2023年芯片成本500億美元,收益僅30億美元),百度需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3
百度技術能力的爭議首先來自用戶反饋,如用戶指出文心一言在醫療、編程等場景輸出錯誤答案,專業領域漏洞頻出。而開源模型(如DeepSeek-R1)表現更穩定。
在商業合作中,百度也錯失良機。因百度未能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蘋果未選擇與其合作開發iPhone AI功能。
盡管百度計劃推出多模態文心5.0,但OpenAI的GPT-5已宣布免費開放,DeepSeek也集成語音、畫布創作等能力,百度再次面臨“追趕者”角色。
百度在AI領域的困境源于商業化路徑依賴、技術同質化、戰略執行斷層及用戶信任缺失。
未來百度若能在如下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強化差異化技術優勢(如垂直領域大模型);加速C端爆款應用孵化(如AI搜索與智能體結合);修復內容生態與用戶關系(提升搜索質量與透明度)……則仍有機會在AI長跑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
但時間窗口正在收窄。
4
不僅是百度,阿里、騰訊、字節等大廠在DeepSeek面前也顯得被動,這是國內大廠的集體困境:為何被DeepSeek“降維打擊”?
正如章云蘇所言:
新神的僭位勢在必行,不是梁文鋒也必另有其人。沒有人能對抗住時代的潮流,馬云也不能。這是AI迭代互聯網的最具象的一次演義。
而在這第四次革命中,梁文鋒也將成為中國大陸躋身全球AI眾神殿的第一人。
章云蘇,公眾號:不正確。《馬云地位不保》
大廠可能更傾向于優化現有產品(如電商、社交),而非顛覆性創新。DeepSeek作為量化投資公司幻方旗下的團隊,不受傳統業務束縛,以技術突破為核心目標。
但原因可能不只是“創新者窘境”這么簡單。
百度的爭議與國內大廠的困境,本質上是技術革命中“舊巨頭”與“新勢力”的博弈。DeepSeek的崛起證明,真正的創新往往來自邊緣而非中心。
若大廠繼續沉迷于閉源壁壘、路徑依賴和內部博弈,恐將錯失AI時代的核心機遇。正如李彥宏所言:“創新的速度比過去快得多”,但速度的背后,是對技術初心與開放精神的堅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