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革命浪潮
1907年,陳修良出生在浙江寧波的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 ,父母極其重視對她的教育,安排她進入學寧波女子師范學院接受新式教育。
1925 年,五卅慘案震驚全國。陳修良看到報紙上的報道后,義憤填膺。她登上講臺,向同學們講述事件的嚴重性,呼吁大家罷課、上街游行,以實際行動反抗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暴行。
在陳修良的振臂高呼下,同學們紛紛響應。然而,這次學生運動很快被寧波當局制止,警察局以擾亂社會治安為由驅散了學生隊伍,陳修良作為領頭人,更是受到嚴厲批評,并被學校定為 “赤色分子” 開除。
被開除后,陳修良沒有因此而退縮,同年,她憑借努力考入浙江省立女子中學。在這里,她接觸到了更多進步思想。1926 年,國內大革命進入高潮,陳修良在上海國民大學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后,在團中央書記任弼時的推薦下,她成為了中共早期婦女運動領導人向警予的秘書。
次 年 5 月,在向警予的介紹下,陳修良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輾轉求學與艱難斗爭
1927 年,陳修良受組織委派,毅然踏上了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求學之路。
三年后,陳修良學成回國,迅速投身到國內的革命工作中。然而,因為叛徒的出賣,陳修良的身份暴露,遭到了敵人的追捕。在生死攸關之際,她不得不與丈夫沙文漢一同逃亡日本,以躲避敵人的迫害。
在日本期間,陳修良并未停止革命活動,她積極與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取得聯系,繼續為革命事業貢獻力量。1935 年 10 月,國內形勢稍有緩和,陳修良毅然回國,再次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1937 年,全民族抗戰爆發,陳修良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婦委書記,積極組織婦女投身抗日斗爭,為抗戰勝利貢獻力量。
1945 年 10 月,抗戰勝利后,陳修良出任中共華中分局城工部南京工作部部長,負責領導南京地區的黨組織工作。她深知南京作為國民黨統治中心的重要性和危險性,但她毫不畏懼,毅然承擔起這一艱巨的任務。
臨危受命,勇挑重擔
1946 年 4 月,對于陳修良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轉折點。這一年,她被任命為中共南京市委書記,肩負起領導南京地下黨組織的重任。
南京,作為國民黨的統治中心,自 1927 年蔣介石發動 “清黨” 以來,中共地下組織歷經磨難,連續 8 次遭受毀滅性破壞,8 任市委書記壯烈犧牲,倒在敵人的屠刀之下。
1937 年,日軍攻占南京,殘酷的戰爭使得地下黨員幾乎銷聲匿跡。盡管此時南京地下黨組織開始艱難恢復,有 220 多名地下黨員分布在各個領域。
陳修良的丈夫沙文漢深知妻子此去南京,危險重重,前途未卜,但他也明白陳修良的堅定信念和無畏勇氣。
陳修良告別了在上海的家人,毅然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征程。為了掩護身份,她佯裝成貴婦人 “張太太”,先是住進中共南京市委委員朱啟鑾家中,后又以 “姑媽” 的身份住進地下黨員柏焱和柯秀珍家。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她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開展工作。
初到南京,陳修良面臨的首要任務是重建中共南京市委,重整黨的基層組織。
在陳修良的努力下,南京黨組織逐漸得以保存和發展壯大。在 3 年的時間里,她領導下的南京市委相繼建立了工人、學生、小學教員、公務員、文化、警察、銀錢業、店員、中學教員等 9 個工作委員會以及情報、策反系統,并在鎮江、蕪湖、宣城等地區建立了 1 個工委和幾個支部。地下黨員數量也從最初的 200 多人發展到 2000 多人。
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戰場上的形勢逐漸朝著有利于我黨的方向發展。1948 年 9 月,中共中央上海局向南京地下黨下達了一項重要任務:“積極進行策反工作”,爭取更多國民黨進步人士,共同迎接解放。陳修良深知這一任務的艱巨性和重要性,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策反工作中。
助力渡江戰役,迎接南京解放
1949 年,解放戰爭進入關鍵階段,人民解放軍兵臨長江北岸,渡江戰役一觸即發。此時,陳修良也街道一項重要任務: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籌措渡江所需船只。
然而,國民黨政府早在 3 月就宣布 “封江”,將長江上那些船全部趕進內河,企圖以此阻止解放軍渡江。這一舉措使得人民解放軍在江北面臨著無船可用的困境,渡江行動面臨著巨大的阻礙。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陳修良沒有絲毫退縮。她深知渡江船只對于戰役勝利的重要性,也明白這項任務的艱巨性,但她毅然決然地投入到了緊張的籌備工作中。
陳修良首先想到的是依靠南京地下黨的力量。她迅速組織南京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深入到各個角落,尋找那些被國民黨藏匿起來的船只。
在她的帶領下,地下黨員們不顧危險,四處奔走,與時間賽跑。他們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到內河沿岸的村莊和碼頭,耐心地向船主們宣傳革命的道理,動員他們為解放軍提供船只。
在這個過程中,陳修良充分利用自己在南京建立的廣泛人脈,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情報,了解船只的藏匿地點。同時,她還巧妙地利用國民黨內部的矛盾和腐敗,設法說服一些國民黨官員和士兵,讓他們暗中幫助尋找船只。
在陳修良的努力下,地下黨員們陸續找到了一些船只。4 月 23 日,南京下關電廠的地下黨員們積極響應號召,將千方百計保存下來的運煤船 “京電號” 開向北岸。與此同時,機務段輪渡所的工人也將保存下來的 “凌平號” 拖輪及可載二三百人的躉船開出,勇敢地駛向江北,迎接解放軍渡江。
然而,僅僅依靠這些船只還遠遠不夠。為了進一步擴大船只的數量,陳修良又將目光投向了水上警察局。她通過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與水上警察局的一些愛國人士取得了聯系,向他們宣傳解放軍的政策和渡江戰役的意義。
在她的努力下,水上警察局的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紛紛行動起來,他們成功地把國民黨軍隊趕進三汊河的 8 艘巡艇開出,并拖著民船,乘風破浪向江北疾駛。隨后,他們又積極組織木帆船、小劃子、大小輪船等,加入到接運解放軍的行列中。
在整個籌備過程中,陳修良始終堅守在一線,指揮著各項工作的開展。她不顧個人安危,頻繁地與地下黨員和革命群眾聯系,了解工作進展情況,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她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意志,深深地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激勵著大家為了實現渡江戰役的勝利而努力奮斗。
4 月 24 日早晨,在陳修良和南京地下黨的共同努力下,人民解放軍終于成功渡江。陳修良坐上接收過來的吉普車,激動地駛向 35 軍軍部。35 軍政委何克希見到陳修良后,興奮得跳了起來,兩人緊緊相擁,連聲說道:“我們會師了!”
南京獲得解放后,陳修良擔任南京市委組織部負責人、市委常委成員及婦女工作委員會書記。新中國誕生后,陳修良相繼出任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組織部副職負責人、浙江省委宣傳部代理部長、上海社會科學院顧問等要職。1998年11月6日,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離世,終年9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