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全球AI峰會上發表了演講,面對臺下各國首腦,內容讓人心里一顫,
全程四十分鐘講話,雖然沒提到過兔子,卻話里話外都在暗指兔子,毫不避諱的展示敵意,
他甚至將整個AI的發展,人類存亡直接掛鉤到意識形態沖突里面,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遏制某兔的AI技術,
萬斯這人吧,本就是辯論選手出身,口才能力甚至能看到澤連斯基的身影,人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能夠預見,有萬斯這種極端的右派作為川普的左右手,未來四年任期里,中美關系想好就是有鬼了,
我們看到的是,Deepseek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頂尖科技公司,成功點燃了整個中國科技股的熱情,可對方看到的是,需要立即關注中國的AI威脅,
和平年代是技術共贏,現在講的是技術威脅,
既然AI已經成了下一個階段的核心戰爭點,那么未來不久,鷹醬很可能會對出口到兔子的芯片進一步遏制,并要求老黃繼續給特供芯片降效降頻,
故從確定性來說,賣鏟子還是整個AI里確定性最大的商業模式,回顧23年chatgpt問世以來,其實漲的好的并不是大模型公司而是芯片股,
比如23年以來,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為101%,英偉達營收增長了4倍,但對其他的如谷歌、微軟業績推動卻十分有限,
而像Deepseek問世后,對于同樣也有大模型業務的中概股如阿里、騰訊、百度、360等帶來的變化,這種既是競爭又是促進,方向就沒有那么明朗了,
我們觀察財報就可以看出,BAT的營收在這波AI潮中并沒有帶來增長,反而是Ds開源之后,百度的文心一言模型改成免費,損害了基本面。
就和早幾年的新能源車一樣,大多公司始終無法靠自動駕駛實現盈利,但新能源車的大賣,對于芯片的需求卻是實打實暴增的,
因此如果這些科技股的上漲沒有基本面加持,那確實要警惕短期的回調風險了,
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或者處理中概股呢?
首先眾所周知的,自從我10月8號前后賣出一大部分中概互聯之后,一直沒怎么加倉,
第一是中概股雖然跌了很多,但是隨著基本面的下滑,這些公司的估值并不算很便宜,比如阿里是23PE,騰訊是22PE。
雖然估值水平相比美股七姐妹具備一定的優勢,但中概這些年已經被折騰成了內需型的公司,對于中概與納斯達克,已是兩種押注的邏輯。
中概的風險是內需通縮的風險,這幾年降本增效,業績勉強維持,依靠行業LD地位,瘦死駱駝比馬大,對內跑出超額收益。
納指的風險是宏觀風險,行業估值和增長預期雙高,預期不崩壞YYDS,但遇上黑天鵝,也照樣下跌。
對于競爭,這倆者可以說幾乎是沒有的,你看中概股內地業務占比90%以上,和海外巨頭競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主線按全天候的思路,股票類肯定是配確定性高的,副線再考慮嘗試反轉型的,資產配置框架,切忌丟西瓜撿芝麻。
對于中概近期這種漲幅,現在就是明顯波動率放大,今天日內振幅達到5%以上,說明短期風險可能會加劇,換我是會偏謹慎。
那說到鏟子股,英偉達、臺積電這種龍頭業績確實不錯,但A股芯片又是否受益了呢?
這點我們可以直觀去看數據,從2022年三季報到24年三季報來看,芯片大爆發的兩年多時間,內地芯片股營收和利潤增長只有1%左右,
像寒武紀這些公司,市值和估值越來越高,PB從8倍漲到50倍,這幾年營業收入反而大幅下降了:
這也說明,這波AI浪潮下,內地的科技公司算力需求,實際上還是轉移給了歐美,并沒有給國內芯片股帶來業務增長。
所以我們看到內地芯片股的暴漲,2個億營收支撐3000億市值,只是我A市夢率走向極致的體現,完全沒看到什么確定性,我還是建議盡可能的遠離。
最后,回到長線配置該怎么做,不需要說太多了,中國資產里其實真正有一定超額的,未來大概率是國企紅利+中概巨頭。
但周期下行的β里,賺錢并不是那么容易,總倉位需要嚴格控制,并且結合擇時才更符合大A的風格,自己把控好風險,進行權重劃分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