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國汽車產業升級以及全球車市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馬太效應愈發顯著,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將率先掀起中國汽車工業前所未有的變革,有望成為重塑全球汽車格局的關鍵落子。不過,汽車行業的兩大央企合并重組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涉及龐大系統的協同和資源整合。在東風、長安重組的節骨眼上,在兩家央企都擔任過要職的劉衛東被查,這意味著什么?】
撰文|郭 梓、編輯|禾 子
蛇年以來,汽車圈被一個接著一個的重磅消息轟炸,繼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風汽車”)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兵裝集團”) 旗下的長安汽車開啟合并重組之后,又傳出在這兩大央企里都擔任過高管的劉衛東被查。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2月12日消息,兵裝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衛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劉衛東為何被查?
有人分析認為,劉衛東被查是拔掉釘子而為重組開路;也有人認為,這兩件事情互不相干。目前,尚未清楚劉衛東因何事而被調查,以及是在兩大央企中的哪個任職期間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出生在1966年的劉衛東,曾是東風汽車的主力干將之一。他在1988年大學畢業之后即進入東風汽車工作,一干就是30年,曾擔任過神龍汽車總經理以及東風汽車副總經理等要職,見證和參與創造過東風汽車的高光時刻。作為曾經擁有最多主流合資車企的東風汽車,2016年以427.67萬輛銷量達到頂峰時刻,其中旗下合資車企東風日產、東風悅達起亞、神龍汽車和東風本田分別貢獻113萬輛、65萬輛、60萬輛和59萬輛的銷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恰好也是長安汽車的高光時刻,憑借長安福特貢獻近百萬輛的銷量而沖至306萬輛的峰值。隨后,這兩家央企車企皆受作為“現金奶牛”的合資車企日漸式微等因素影響而進入下行通道。2018年,時任東風汽車副總經理的劉衛東調任兵裝集團的副總經理,自此劉衛東在汽車圈亮相的頻率驟降。在長安汽車前幾年高層變動時,一度傳劉衛東執管長安,但最終傳言落空。而劉衛東最后一次亮相,是他參加兵裝集團高層拜訪兵器工業集團的活動。
正值東風汽車、長安汽車開啟合并重組的關鍵時刻,劉衛東此時出事備受關注。雖然劉衛東被查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業內猜測劉衛東被查緣起東風汽車任職期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自2014年東風汽車原總經理助理、東風日產原副總經理任勇被查以及2015年東風汽車原總經理朱福壽被查以來,東風汽車多年來持續推動反腐行動。據媒體報道,東風汽車僅在2024年就公布46起反腐事件,而2025年公布的第一起反腐事件是東風本田采購部零部件采購科電子電器系原系長張繼寧涉嫌嚴重違法。在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貪污腐敗等行業亂象也在不斷滋生,而曾經多年躺著數錢的部分合資車企是容易滋生腐敗的“溫床”。劉衛東此前掌舵多年的神龍汽車,很長時間以來也是東風汽車反腐的重地,高先俐、饒杰等多位神龍汽車高管近年陸續被查,而神龍汽車當前則岌岌可危。
去沉疴痼疾造超級車企
劉衛東在此時被查,或許可視為汽車央企合并重組之前重拳去除“沉疴痼疾”而迎接新發展階段的重磅事件。
多年來,一汽、東風、長安合并重組的傳言此起彼伏,這三大汽車央企的高管互相交叉任職曾被當成是合并重組的信號,但合并重組此前一直未有實質性的進展,業內認為這與三大車企旗下體量龐大、根深蒂固、錯眾復雜的合資車企如何整合有莫大關系。
而如今,這在發生變化,合資品牌日漸式微,無論是長安汽車還是東風汽車,旗下皆有多家合資車企敗陣退出,而自主品牌快速上升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銷量為268.4萬輛,同比增長5.1%,其中,自主品牌銷量達到223.1萬輛,占比超過80%,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73萬輛,增幅達到50%;同期,東風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約為248萬輛,同比增長約2.5%,其中,自主品牌汽車銷量約為137萬輛,同比增長34.3%;銷售新能源汽車約86萬輛,同比增長64.4%。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進入快車道,為汽車央企進行一場中國式變革與突圍創造了機會,并且有了更大的底氣對旗下合資車企深度梳理和整治破解 “沉疴痼疾”。
當下,隨著中國對汽車產業改革開放力度加大,跨國汽車品牌在華發展模式也逐漸多元化,未必一定要與央企或國企深度捆綁,特斯拉獨資模式為跨國車企在華電動化領域開創先河,起亞脫離東風汽車之后調整戰略并在2024年成為增速最快的合資品牌。
在百年未有的汽車大變局之下以及市場重塑之時,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跨國品牌都面臨著更多的可能性,并終需經受達爾文法則的炙烤以及叢林法則的挑戰。如今,東風與長安籌劃重組,超級汽車央企呼之欲出,將是中國汽車工業與自主車企一次大膽的探索,有望穿越“大而不強”的陰霾。即使在一汽尚未確定加入的情況下,東風與長安兩家的體量合在一起也超過516萬輛,將超過比亞迪,成為僅次豐田、大眾、現代起亞和Stellentis集團的全球第五大車企。
在中國汽車產業升級以及全球車市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馬太效應愈發顯著,強者之間的戰略聯盟成為加速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革新與普及的關鍵路徑,東風與長安抱團有必要性。面對比亞迪、吉利、長城等民營車企快速發展以及小鵬、理想、問界、小米等新勢力快速崛起,以及豐田、大眾等跨國車企巨頭發起新一輪攻勢,央企也亟需派出一位強大的汽車代表應戰。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通過合并重組,將有助于提高產業集中度,減少重復投資,淘汰落后產能,整合資源和集中精力突破“三電”和智能化等關鍵技術。已實施“香格里拉”新能源計劃與“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的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領域積累了深厚底蘊,而東風汽車關于馬赫電混、固態電池以及氫燃料等技術研發也不斷突破,一旦這兩大車企順利重組,將可以實現人才、技術、產能等方面共享以及市場協同,加快技術落地并降低成本和風險。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擴大規模效應和品牌力,共享海外渠道等資源,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
雖然錨定新方向是光明的,但跨越半個多世紀(參數丨圖片)的東風汽車與進入不惑之年的長安汽車要開啟一場大規模的實驗,僅是雙方旗下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如何梳理與整合就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而且兩大汽車集團之間的企業文化差異、利益分配、人事調整、管理權整合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包袱等問題,雙方需要時間去磨合與理順。長風起,東風與長安攜手蓄勢待發,邁向存在諸多未知的征程。
點評
劉衛東在這個節骨眼上被查,或是偶然的事件,與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的合并重組無關,或是這兩家車企大刀闊斧地對內部管理和人事等進行針針見血、刀刀見肉改革的開始,拔掉釘子而為重組開路。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