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們走入雪場,享受冰雪運動的快樂。
吉旅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供圖
▲長白山萬達國際度假區。
吉林省文旅廳供圖
白山雪谷市集。吉林省文旅廳供圖
臺灣青年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拍照。新華社發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李熙爽
日前,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開幕,借此東風,“冰雪熱”再度席卷全國。
在北京什剎海感受冰雪運動的樂趣,在吉林松原觀賞冰湖騰魚的盛景,在呼倫貝爾參加熱烈歡騰的冰雪那達慕活動……這個冬季,在全國各大冰雪景區,人氣“聚”起來了,消費“火”起來了,經濟“活”起來了。
過去,冰天雪地的景觀雖然雄渾壯麗,但也“凍”住了部分地區發展的腳步。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為各地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指明了方向。
向冰雪借東風,向冰雪要發展。近年來,全國多地深入發掘冰雪資源稟賦,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全產業鏈發展,用白雪換白銀,推動冰雪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冰雪運動:“冷冰雪”變成“熱運動”
在新疆阿勒泰,腳踩“毛皮滑雪板”出行,在滑雪的同時體驗獨特的民俗風情;內蒙古阿爾山滑雪場坐落在群山和森林的懷抱中,在這里腳踏雪板俯沖而下,仿佛在林海雪原中穿行;前往“中國滑雪之鄉”吉林省通化市,在吉旅萬峰通化滑雪度假區(以下簡稱萬峰度假區)的雪道上高速飛馳,感受高山滑雪的刺激與魅力……這個冰雪季,全國多家雪場人氣十足、熱鬧非凡,身著各色雪服的游客們成為白色雪場中的亮麗風景。
“這個雪季結束,我們的到訪游客有望突破50萬人次,相比去年大幅提高;度假區營收可能突破億元大關,預計同比增長10%。”萬峰度假區運營總監姜澤吉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萬峰度假區開業4年來,游客量逐年增長。“47%的游客來自遼寧省,15%是吉林省雪友,其余的游客遍布全國各地,其中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雪友占比較高。”綜合往年數據,南方游客的數量不斷攀升。“冰雪運動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大家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我是被萬峰度假區的單人住滑優惠套餐吸引來的。”杭州游客王先生表示,住滑產品一般是“雙人套餐”,對喜歡獨自出行的他而言性價比較低。“萬峰度假區推出的單人住滑產品,相比雙人套餐便宜三四百元,讓我不用考慮找同伴,一個人住宿、滑雪、泡溫泉,徹底放松身心,感受特別好。下個雪季,我還來!”
游客得實惠,經濟添活力。據悉,每1元錢雪場門票,就可以帶動10元錢的相關消費支出。冰雪運動不僅是體育產業的新亮點,還牽動著長長的產業鏈。
就業就是鏈條中的重要一環。萬峰度假區開業以來,帶動1500余人就業,徐超龍就是其中之一。“過去,我春夏務農,冬天就打零工或者‘貓冬’,家里有兩個孩子要養,經濟負擔較重。萬峰度假區開放后,我擔任雪場的巡邏隊隊長,不僅能在家門口工作,收入還增加了。如今,身上的擔子輕了,日子也舒坦了!”他笑著說。
在滑雪場附近開店,為游客提供雪具、雪服租賃服務;在度假區經營飯館,為旅客用餐創造便利條件;擔當滑雪教練,在工作的同時享受滑雪樂趣……徐超龍坦言,自己的經歷不是個例,冰雪運動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讓眾多當地人吃上了“冰雪飯”。
“如今,黑龍江積極開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建立起大中小一體化冰雪體育教學體系,為冰雪體育運動發展培養后備人才;新疆結合當地特色,組織冰雪馬拉松、雪地賽馬、冰雪嘉年華等冰雪休閑賽事活動,打造群眾冰雪賽事品牌;廣東大力打造室內冰雪場館,建設可移動、智能化的移動冰場,讓群眾更方便地參與冰雪運動……”姜澤吉告訴記者,中國的冰雪運動早已跨過山海關,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以滑雪為例,目前,我國投資規模達百億元的滑雪度假區有十余家,滑雪場900余家,滑雪人次約3000萬人,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13億人。”
一個個“小數據”,折射出冰雪運動的蓬勃之勢。從北方發展到全國,從冬季拓展到四季,冰雪運動的發展,正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冰雪文旅:“冷資源”拉動“熱經濟”
松花江在吉林市穿城而過,隆冬時節,這段水域并不凍結,江水與冷空氣共同締造出一種氣象奇觀——吉林霧凇。
萬縷銀絲樹間掛,寒江兩岸開瓊花。剔透的霧凇與清澈的江水交相輝映,令劉瑜一家深感不虛此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廣州長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句詩的實景。”劉瑜感慨,看到連綿不絕的玉樹瓊枝,自己最大的感受是震撼,“真切體會到了冰雪景觀的壯美。”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冰雪旅游同樣火爆。當地組織的古老毛皮滑雪比賽、雪地賽馬、馬拉爬犁等冰雪活動,令慕名而來的游客大飽眼福。
“與活動相比,更吸引人的是冰雪文化。”游客田先生告訴記者,毛皮滑雪板曾是阿勒泰牧民冬季狩獵的主要交通工具,用松木做板芯,再用馬皮包裹,滑行時依靠一根木制手杖調整方向。“了解民俗文化后再去體驗這項活動,我會把自己代入到牧民的角色中,此時的我跟漫山遍野的冰雪、跟這片大地更貼近了。”
近年來,全國多地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積極推動重大冰雪項目建設,通過完善交通設施、優化服務等方式,探索打通“冰天雪地”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助力冰雪旅游進入高速發展期。
《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5)》預測,2024—2025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有望達到5.2億人次,這項活動的收入預計超過6300億元。這組令人振奮的數字,讓我們看到冰雪旅游的廣闊市場和無限機遇,它不僅為東北等地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不僅如此,中國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專項調查顯示,冰雪旅游消費的綜合帶動能力突出,可以拉動餐飲、住宿、運輸等配套產業和服務發展,形成“旅游+”和“+旅游”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吉林省文旅廳日前開展的2024—2025冰雪消費券、雪博會消費券活動,帶動消費3100萬元,惠及滑雪場、景區、餐飲、住宿、購物等業態的80余家文旅企業;春節期間,冰雪景區迎來新一輪客流高峰,帶動長春市民宿預訂量增長1倍,吉林市民宿預訂量增長八成;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承辦的國際雪聯單板滑雪障礙追逐世界杯(中國站)比賽,度假區內重點酒店自除夕至初五連續6天爆滿……“我們的冰雪景區開園后,附近新增酒店12家,新增餐飲、購物、娛樂行業的商戶80余家,創造了多元的消費場景,帶動了多個產業的發展。”旅游從業者姜先生說道,近年來,冰雪旅游行業大有可為。沉睡的冰雪資源已經被喚醒,“冷資源”正在變為“熱經濟”。
冰雪裝備:“冷裝備”構筑“熱產業”
輕便的冰鞋,锃亮的冰刀。在長春百凝盾體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凝盾公司),各式冰雪運動器材讓人目不暇接。
一塊鋼制刀狀物吸引了記者的視線,百凝盾公司董事長王陽向記者展示:“這是還未安裝的冰刀,由進口鋼打造而成,又經歷了淬火、打磨、校準等多道程序,方寸之間包含了十余個技術點,成品柔韌性強又耐用。”
高技術產品的背后,是百凝盾公司10余年的投入與鉆研。王陽告訴記者:“高端的冰雪裝備制造技術曾被國外長期壟斷,讓中國人穿上國產的冰刀、冰鞋,讓我們的運動員們擁有合心稱手的運動裝備,這是公司成立的初衷。多年來,我們堅持將年營收金額的10%投入研發工作,共計發明專利兩個,擁有自主創新的外觀專利12個,實用新型專利16個,軟件著作6個。”
國家大力發展冰雪經濟,借此東風,百凝盾公司也掛上“高速擋”,跑出“加速度”。“公司2024年的營收約為3000萬元,是2022年的2.5倍。2022年,我們還在黑龍江七臺河建立了子公司。”更令王陽驕傲的是,如今的百凝盾公司掌握了冰鞋制作的核心技術,打通了產品的上下游產業鏈。“我們研發的產品不僅遠銷海外,還走上了冬奧會的賽場,助力運動員奪冠。”
百凝盾公司的崛起是中國冰雪裝備飛躍發展的縮影。輕便好用的碳纖維滑雪板、3D打印定制化頭盔、溫暖的自發熱裝備、室內模擬滑雪設備……近年來,一批專注于冰雪裝備制造的創新企業嶄露頭角,以科技賦能提升產品質量,開辟了廣闊的消費市場,也讓冰雪體驗走入千家萬戶。
“長白山的瀑布,在冰天雪地之中也不會凍結,依舊在奔騰、在流淌。”王陽的話語鏗鏘有力,“就像我們這些冰雪裝備制造企業,誕生于冰雪之間,但困難不會讓我們停止探索、停止創新、停止發展。參與冰雪運動的群體不斷增加,冰雪裝備的消費市場前景廣大,我們有信心不斷超越自我,將‘冷裝備’變成‘熱產業’,變成助力經濟發展的‘熱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