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年的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調整以及有些地方將以前根據職稱級別年終發放的政府獎勵性津補貼分攤到每月并按月發放來看,職稱級別越高,增資額度和分攤數目就越高,獲得高級職稱的重要性早就是不言而喻而且今后還會更加突出。
之前有位老師在我相關文章底部評論區里留言(如上圖所示),說自己工作已經34年了,中級10檔(10檔是中級的最低檔)也有25年了,只能讓自己想開點。類似于這位老師的情況已是普遍存在,也引發了眾多一線教師一直抱怨高級職稱評審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有《教師法修訂草案》所明確的通過評審等方式競爭性獲得以及人社部所強調的注重評價原創性貢獻、學術影響力和研究能力,但在實際操作中職稱評審尤其是高級職稱評審跟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教學和管理能力和水平等關鍵性因素嚴重脫節,最終導致職稱級別高低與教學水平高低無太多關聯。
因為職稱評審過程中存在著包括材料造假、證書失真、人情路線、暗箱操作等等不正之風,這種原本是要通過激烈的競爭性獲得漸漸演變成為了一種另類競爭性獲得,最后使得很多不具備高級職稱評審必備條件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不高的、甚至少帶課或不帶課的老師也能評上高級職稱。
這種與職稱制度設立的初衷相違背的狀況嚴重干擾和妨礙了大多數符合參評條件但不屑于走人情路線而且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很高業績很好的一線教師職稱晉升的機遇,損害了職稱評審的權威性,正如人社部所強調的,要嚴肅處理職稱評審中“說情打招呼”“圈子評審”等現象,營造風清氣正的職稱評審環境。
盡管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這么多年來隨著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原有的一些突出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包括之前硬件條件之一的論文已不作硬性要求以及參評渠道增加了鄉村教師的綠色傾斜通道等等,這些都是降低了參評高級職稱的難度。
工作34年,中級10檔25年,類似的情況僅因為高級職稱名額限制嗎?雖然高級職稱有一定的比例設置,但終究還是有比例的,有了比例就只能通過競爭獲得。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具備參評高級職稱所必備的諸多硬件并且還要讓自己的條件比別人更優越。
高級職稱評審程序嚴格,材料繁多,缺少一項都有可能前功盡棄,所有必備的硬件都必須要對照參評要求早做計劃并趁早準備,因為有些硬件不是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拿出來的,比如:榮譽證書、競賽證書、課題結題證書、考核優秀等次、鄉村支教經歷、班主任經歷等等。
很多中級職稱的教師在長達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都是遇到過參評高級的機會的,最后與高級職稱無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思想麻痹所引起的無所謂態度而導致硬件缺乏或不過硬,從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評上高級。早計劃、早安排、早準備,多主動、多參與、多費心,參評高級絕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