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于菲菲/謝旗/李家洋團隊發現作物抵抗寄生的關鍵基因
中國農業大學于菲菲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謝旗研究員及李家洋院士等,發表在《Cell》上的研究指出,通過敲除高粱中的SbSLT1和SbSLT2基因,可降低獨腳金寄生,保持作物產量。這一發現為開發抗獨腳金的作物品種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獨腳金寄生對全球經濟作物如高粱、玉米等構成嚴重威脅,每年損失超過10億美元,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這強調了新的控制策略的必要性。
通過泛素 - 蛋白酶體通路抑制癌癥進展!中國醫科大學:發現惡性腫瘤治療新策略
中國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關于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cRCC)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指出,METTL14介導的m6A修飾可通過鋅指蛋白14(ZFP14)靶向并抑制STAT3,進而抑制ccRCC的進展。研究表明,ZFP14低表達與ccRCC的發展相關,其通過促進STAT3的降解減少了腫瘤轉移。這項發現強調了深入了解ccRCC分子機制對治療方法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Cell 重磅:石正麗等團隊揭示冠狀病毒新奧秘
武漢大學嚴歡、華盛頓大學David Veesler、中國科學院病毒研究所鄧增欽及廣州實驗室石正麗的研究團隊在Cell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中東呼吸綜合征相關冠狀病毒(MERSr-CoV)對ACE2受體的獨特使用模式。研究發現,兩種蝙蝠MERS相關冠狀病毒利用ACE2受體,其結合模式與其他冠狀病毒截然不同。這項研究拓展了對冠狀病毒進化和傳播機制的理解,強調了公共衛生領域需關注不同病毒使用受體的多樣性,為跨物種傳播風險監測提供了科學基礎。
Cell | 破解亨廷頓舞蹈癥:基因“修復工”如何改寫神經命運的劇本
2月11日,Cell雜志報道了一項關于亨廷頓舞蹈癥(HD)的研究,揭示了負責基因校對的錯配修復機制在該疾病中的負面影響。研究發現,這些基因不僅未能修復DNA錯誤,反而推動了CAG重復序列的擴增,加重了病情。尤其在HD患者中,CAG重復數可從遺傳的140次達到260次,顯著加速神經元退行性改變。這一現象為HD治療指明了新方向,強調了特定基因抑制劑的開發及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