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縣古稱善無縣,隸屬于山西省朔州市,人口不到9萬人,占地面積卻達到1969平方千米,地廣人稀,但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的要塞,歷史悠久,人文古跡豐富。在右玉縣有很多人文古跡,縣城以北的松濤園,西北方向的大南山等都有故事,但在諸多古跡當中,最有著名的卻是殺虎口景區。
殺虎口雖是人造景區,但是處在晉蒙兩省區的交界處,它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歷史上曾是明清時期的軍事要沖和貿易通道,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聞名遐邇。位于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村,地處縣城北側城郊位置,距離不遠,只有30多公里不到40分鐘的車程。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明代長城的關口,那時候蒙古人常從此地入侵南邊,成為明王朝出長城作戰的重要出口,所以又叫“殺胡口”,這個胡字代表的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后來,康熙皇帝在此地御駕親征,平息叛亂,為了維護民族團結,化干戈為玉帛,才更名為殺虎口。
殺虎口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除了是戰略要塞以外,還是晉商“走西口”的關鍵節點,那時候殺虎口商貿發達,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就是發祥于此地,清朝以前,還設立了官稅局,對出入內蒙(綏遠)的商人,運煤隊,征收官稅,商業氛圍濃郁,有日進“千金千銀”的說法。
在2000年以前,殺虎口還只是一個擁有明代長城遺址的著名關口,雖然名氣很大,但是經濟不發達,地方管理者為了發展經濟,再加上突然興起晉商熱,就著手建設殺虎口景區,雖然過程曲折一些,但到2011年景區終于建成開放,你還別說,那時效果還不錯,當年接待游客83.42萬人次,旅游收入7.98億元,可以說創造了奇跡。
殺虎口景區從規劃建設開始就存在“發展和保護”的矛盾,因為有“不發展怎么解決問題”的說法,最終殺虎口開發旅游占據上風,其實這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是在開發景區時,殺虎口古長城城門被翻新重修,古長城被推倒,導致殺虎口最引以為傲的景觀成了人造景觀,沒有底蘊支撐,景區火爆沒有得到持續,最后被廢棄。
解決民生問題是地方管理者的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個道理在任何地方都說得走,但是,殺虎口景區的事實證明,解決問題還得注意方法,那種推倒老長城建設新長城做法實屬好心辦壞事,事實證明也是這樣,殺虎口旅游開發后游客消失不說,不遠處三十二長城沒有開發,原汁原味卻吸引眾多游客,并且應該原是殺虎口的游客,你說別去不憋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