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不是一句空話,證監(jiān)會對財務造假的打擊力度確實是空前巨大了,以前,頂格也就60萬,而如今,起步就是幾百萬,足能讓不少以身試法者傾家蕩產(chǎn)。
2024年的最后一天,上市公司ST恒久收到了證監(jiān)會的行政處罰告知書,因連續(xù)三年財務造假,包括實控人在內(nèi)的三個公司高管領到了巨額罰款。
如上,一共1750萬,三人被分別罰款1000萬、400萬、350萬,都不是小數(shù),尤其對于財務負責人馮芬蘭來說,350萬的罰款無異于滅頂之災。
我查閱了一下馮芬蘭在上市公司ST恒久的歷年收入。
2019年10月上任的,只干了兩個月,刨開2019年不算,2020-2023年的平均稅前年薪只有20萬。
要湊夠350萬的罰款,馮芬蘭得不吃不喝干18年。
不過,證監(jiān)會罰款可不比房貸,可以分期20年、30年,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分期繳納的話,期限最多不超過3年。
也就是說,馮芬蘭必須得狠狠地賣點啥,即使不傾家,蕩產(chǎn)是免不了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馮芬蘭沒有ST恒久的股份,只是個純粹打工的,拿20萬的工資,卻去冒350萬的風險,背后的底層邏輯令人深思。
ST恒久全名蘇州恒久,主營激光光導鼓,簡單說就是激光打印機的一種耗材,由實控人余榮清創(chuàng)立于2002年。
余榮清本來是廈門大學的老師,1995年到新加坡深造讀博士,之后就進入了三菱信息電子公司。
彼時的日本是激光打印設備的引領者,而余榮清所在的三菱信息電子就是激光打印機核心耗材光導鼓的研發(fā)部門。
根據(jù)歷史信息,2001年之前中國市場激光打印機的光導鼓主要依賴于進口,價格高昂,這就給國產(chǎn)替代提供了生存空間。
余榮清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從三菱辭職回國,創(chuàng)立了蘇州恒久,開始做激光光導鼓生意,并于2016年成功登上深交所。
激光光導鼓的整體市場容量并不大,行業(yè)競爭又激烈,所以蘇州恒久IPO之后的業(yè)績并沒有得到預期的增長。
于是,余榮清就開出了并購的增收藥方,2019年,蘇州恒久與一家叫閩保信息的公司達成了收購協(xié)議。
這家閩保信息號稱做的是信息安全領域軟件開發(fā),但實際上也就是一系統(tǒng)集成公司,不知道技術出身的余老板為何會看上它,7000萬的凈資產(chǎn),還開出了300%的溢價。
而就在雙方正式簽訂協(xié)議之前,一個重要的高管換人了。
2019年10月29日,蘇州恒久原財務負責人孫某辭職,而前面被罰款350萬的馮芬蘭就立刻接替孫某成為了新的財務負責人。
2019年11月2日,收購協(xié)議就正式簽訂了,上市公司并購,財務負責人是關鍵角色之一,現(xiàn)在看來,有些事情從那時起就已經(jīng)埋下伏筆了。
馮芬蘭1997年就是某公司主辦會計,2004年跳槽到蘇州恒久當會計主管,2009年才當上財務經(jīng)理,但離公司級高管還差著一步。
做財務的都明白,財務經(jīng)理幾乎干了所有的活兒,和財務總監(jiān)的差距說白了只是個頭銜的問題,所以,當原財務負責人辭職后,馮芬蘭自然是樂于接任。
只是,馮芬蘭沒想到的是,她這一接,居然是跳進了一個火坑。
開頭提到的三個被罰款人中的林章威就是被收購的閩保信息的原實控人,閩保信息被收購后林章威以閩保信息總經(jīng)理的身份也進入了蘇州恒久。
林章威賣股權雖然落袋了1.4億,但也對業(yè)績做出了超長期的承諾,一般并購業(yè)績承諾是3年,林章威承諾了6年。
當然,這并非林章威仗義,而是蘇州恒久的要求,而林章威面對高額的承諾,以及如果承諾無法完成就要承擔的高額補償,從被收購的第一年就搞起了假動作。
其實,造假的手法千篇一律,要說誰沒看出來那是假的,但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大家都裝聾作啞。
2019-2021年,閩保信息連續(xù)3年造假,而余榮清作為實控人,2020年起就發(fā)現(xiàn)貓膩了卻還幫著隱瞞。
既然實控人都看出來了,當然作為財務負責人的馮芬蘭也看出來了,但實控人都不吭聲,財務負責人也就裝沒看見了。
而就是這一假裝沒看見,讓馮芬蘭栽了大跟頭。
根據(jù)證監(jiān)會的處罰公告,對于馮芬蘭的定性是這樣說的:
“明知恒久科技 2020 年年度報告和 2021 年半年度報告涉及的項目存在重大異常時,未能履行財務總監(jiān)職責及時識別、阻止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并連續(xù) 3 年簽署了存在虛假記載的 4 期定期報告。”
換成大白話就是“包庇造假”,而包庇者與造假者同罪,所以,假裝不知情的馮芬蘭遭到的處罰與策劃、實施造假的林章威相當。
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馮芬蘭就是個打工的,老板讓他干啥就只能干啥,處罰未必太重了點。
但實際上,換個角度看,就應該對類似的裝聾作啞的人進行“毀滅式”的處罰。
上市公司造假是個大工程,一個人往往是無法獨立完成的,都是群體性事件,主謀固然可惡,但幫兇也不遑多讓。
很多幫兇的想法都是,我只是個聽命行事的,就算出了什么事,我不需要負什么責任。
如果證監(jiān)會的處罰真的按照這個邏輯,那必然助長造假的囂張氣焰,畢竟,實控人的家底都很厚,哪會懼怕幾百萬上千萬的罰款。
而對幫兇的“毀滅式”懲戒則能夠形成巨大的威懾,讓那些還想閉著眼睛幫老板簽字的人必須睜大眼睛。
也許有人會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老板讓你簽你不得不簽,但你可以選擇不拿,就像蘇州恒久那個辭職的原財務負責人,不就避開了這個大坑嗎。
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總監(jiān)的滅頂之災,就是咎由自取。
實際上,上市公司的潔凈就要靠互相的監(jiān)督,員工監(jiān)督高管,高管監(jiān)督老板,老板監(jiān)督高管,高管監(jiān)督員工,大家都做到了自己該做的,也就干凈了。
你不要以為火不是你放的,但你任由火起,火燒起來后,終會燒到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