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開年,外賣行業就被京東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
前不久,網上出現一則謠言,說京東要下場搞外賣,抽傭僅要5%,相比之下美團外賣抽傭高達30%,堪比暴利。
后來美團澄清,美團外賣實際商戶傭金率為6%-8%。
本以為這個事情就要淡化了,但沒想到,京東在2月11日發布了一則公告。
京東外賣抽傭不是5%,而是:
0。
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外賣市場基本是被美團和餓了么這兩大龍頭占據。
相比于餓了么,美團的布局更廣,除了外賣之外,社區團購、線上零售、本地生活、出行租賃等業務也是重點。
但隨著互聯網平臺增量的見頂,各大平臺都開始跨行“搶生意”。
比如抖音布局本地生活,淘寶布局社區團購,京東也在2024年涉及餐飲外賣的業務。
起初,京東的外賣生意進展并不快,但近日江湖上一直有京東傭金很低的傳聞。
無相君通過采訪知情人士,京東的傭金最開始確實在5%左右,但比起美團6%-8%的優勢并不大。
原因是入駐商家數量少,騎手沒什么單子接。
但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了“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宣布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
“0傭金”的顛覆性姿態,直接將外賣行業的暗戰推向了明面。
在京東APP內,“外賣”板塊已悄然上線。
雖然目前僅嵌入原"秒送"業務中,但對接了達達集團近萬名配送員的調度系統,配合京東零售多年積累的本地生活服務經驗,以及背后強大的供應鏈支持。
一切都在昭示著這場戰役絕非小打小鬧。
尤其是京東在公告上的那句:
招募只限“品質堂食餐廳”,助商家獲益,共同推動外賣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句話打同行三個巴掌:
1.你們的外賣食堂有太多不干凈、不健康的了。
2.你們商家被你們抽傭抽得沒錢賺。
3.你們讓行業越來越卷。
京東的“0傭金”并非簡單的價格戰。
數據顯示,美團2024年三季度傭金收入同比增長24.9%至268.9億元,在線營銷收入增長18.4%至135.39億元。
這兩項核心收入占總營收超60%。
傭金收入,就是對商家的抽成;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就是商家在平臺上面打廣告、買流量的費用,這兩項收入的增長都非常可觀。
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
外賣生意越來越卷,很多小老板們在賺錢越來越少的同時,還不得不花大量的廣告費在平臺上打廣告,否則連賺錢的機會都沒有。
而京東選擇此時以“0傭金”入局,至少是在聲勢上幫商家們出了口氣。
形式上,也是對當前平臺經濟底層邏輯的重新定義:
當行業龍頭依靠流量霸權坐收“數字稅”時,新玩家正在用價值重構來開啟一場革命。
其實京東發力即時配送業務的決心已久,比如京東到家改名京東小時達,又改名京東秒送,兩度改名,暗示著京東進軍外賣的迫切心理。
此外,京東做外賣,本身就有強大的優勢。
一方面,京東有自營配送團隊——達達,已經作為本地閃送服務商運營了多年,同時接入了不少商家。
達達集團的財報顯示,其即時配送網絡已覆蓋全國2700個縣區市,日均訂單量突破800萬。
這種運力優勢轉化為配送成本優勢,使得京東敢將運費統一定價5元,而無需轉嫁成本給商家。
另一塊就是“京東到家”系列業務,送菜上門,送貨上門,體驗都是業界一流的好。
現在整合下資源,增加個送外賣的業務,自然是輕車熟路。
而且京東的戰略也很高明。
首先,他首批邀請的商家定位于“品質堂食商家”,這就和自身的高端電商,優質服務屬性配套密切,而且它本身就有不少合作的品質堂食商家在。
比如瑞幸、蜜雪冰城、漢堡王之類的。
現在無非是讓它們明確掛上京東的一個標簽,并沒有產生別的成本。
京東的“0傭金”也是借鑒早期滴滴等平臺跑馬圈地的套路,先賠本賺吆喝,新平臺起步,要的就是商家和騎手們的支持。
“0傭金”的噱頭自然可以讓苦大平臺久矣的商家們紛紛進駐。
而且,京東進軍外賣,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對美團的反擊。
因為最早做商家“即時配送”業務的是京東,而美團在前兩年就開始逐步滲透這個業務,和京東、盒馬搶生意。
尤其是美團也在推廣各種3C產品的即時送達,這就是奔著京東的核心用戶去了。
這個時候京東的反擊也是情理之中。
2024年下半年,京東秒送業務就拓展了9.9免配送費送瑞幸咖啡的廣告,優惠力度明顯比美團更有優勢。
而京東外賣選擇“寄生”于主站APP,也是暗藏玄機。
畢竟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達5.88億,這些具有強消費能力的用戶群體,與外賣主力客群高度重合。
通過將外賣服務融入“小時達”場景,京東可以形成“電商+即時零售+本地生活”的消費閉環。
也就是說,京東要做的,不僅僅是電商,而是要在京東上買到一切和衣食住行有關的服務。
京東殺入外賣行業,之所以能掀起那么大的聲量,背后無疑是廣大商家的苦楚。
盡管美團宣稱只有6%-8%技術服務費,但在商戶實際運營中往往要承擔著“復合稅率”:
除了每單需支付基礎傭金外,還要承受配送服務費的5%,促銷活動的3%。
若想獲得流量加權,還需投入日均500元以上的推廣費。
綜合計算,實際支出確實達到了20%左右,這與行業調研數據高度吻合。
此外,平臺經濟也有著“規模悖論”——當用戶規模突破臨界點后,平臺的議價權會增強。
開始的生態紅利,反而會通過算法的壓榨不斷攫取超額利潤。
因此,京東的下場,就是要構建新的價值錨點。
京東零售CEO的辛利軍他曾痛批行業高傭金現狀:一些頭部主播的傭金高達20%以上,而許多企業的利潤卻只有5%左右。過去,是一個工廠養活了一大批員工,而現在是1萬個工廠養一個頭部主播。
辛利軍曾表示,京東不是做流量生意,是要做價值創造者。
這種理念在現在外賣業務中,就體現為“零傭金”模式。
這就和傳統平臺的“流量收費站”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在沒有傭金抽成之后,商家就可以將省下的資金用于菜品升級或包裝創新,提升單店利潤。
此外,京東外賣要求入駐商家必須擁有實體門店,并通過審核營業執照、審核門店照片、銷售人員線下拜訪核驗等方式確保品質,這與別的平臺早期的“野蠻生長”策略截然不同。
一手“去中間商化”、一手“提外賣質量”,京東外賣的變革,正在倒逼平臺重新定位自身價值。
京東外賣的“0傭金”沖擊波,本質上是平臺經濟下半場價值覺醒的縮影。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在這場新舊勢力的交鋒中,誰能在商戶生存空間、騎手勞動尊嚴、消費者體驗價值之間找到最優解,誰就能贏得下一個十年。
當平臺經濟從“資本驅動”轉向“價值驅動”,我相信,那些真正能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商業模式,終將能夠穿透流量迷霧,重塑行業格局。
而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平臺的良性競爭,也會很快回饋到自身的消費體驗中。
或許不用到處湊滿減,就能享受價格的減免,或許是外賣小哥遞過餐盒時,多了那么一句:
“祝您用餐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