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來到西興古鎮。陽光清冷,巷子里的青石板開始蘇醒。
這座枕著浙東運河的千年古鎮,并非一眼驚艷的古鎮。 它低調,樸素,自帶儒雅,骨子里還有一份自信。
這份自信,源自它獨特的地理基因。
這座古稱固陵、西陵的軍事要塞,遠在春秋時期,便扼守浙東門戶。
它的位置,恰處于錢塘江與浙東運河的交匯點。
由于錢塘江與浙東運河,水位高低有3米之差,船只無法直接通航,所以南來北往的貨船都得在這里卸貨,由挑夫挑過塘堤后再重新裝船運送。
于是,西興就有了“過塘行”這個特殊的產業。
所謂“過塘行”,就是專門替過往客商轉運貨物的轉運站,負責挑貨、渡江送貨到對岸,若有損失,過塘行也都會賠償,效率高,也很講信用。
據《西興鎮志》記載,鼎盛時期鎮上有七十二爿過塘行。
與此配套的客棧、飯館、南北貨店等,也隨之興起。
愛好和平的錢镠,嫌原來的名字不吉,把西陵改名為西興。
從此晝夜不息的挑夫隊伍,與往來不絕的詩舫官船,共同構成了水陸轉換的奇特景觀。
然而,現在我們看到的西興古鎮,并沒有明顯的商業化痕跡,它很安靜。 岸邊的小樓,低矮,小巧,看不出昔日物流中心的繁華氣象。 大部分老屋、歷史建筑住著人,飄出電視聲。
很難想象,小小的西興,隱藏著八處與古代商業相關的國保單位。
所以游覽西興古鎮,是需要想象力的。
好在歷代有文人墨客,在此妙筆生花,想象不至于太費力。
蘇軾“為傳鐘鼓到西興”中的鐘鼓,實為古代潮信報時的遺韻; 李白“西陵繞月臺”中的月影,映照著運河畔送別的離觴。 吳融《西陵夜居》中的“池魚定水螢”與白居易“燈火穿村市”的喧鬧形成張力,共同繪制出唐詩之路的晝夜畫卷。
這些詩句如運河上的波紋,將西興的物理空間升華為詩意的精神坐標。當我們在永興閘橋頭看暮色浸染馬頭墻時,仿佛能聽到那些被詩人們反復吟詠的江潮月色,早已將這座古鎮釀成了一壇唐詩的陳酒。
你看,商業交流的繁榮之地,往往又是文化交融的靈秀之地。
451位詩人經此南下,需在此完成從錢塘江航船到內河舟楫的轉換,西興古鎮,被譽為“浙東唐詩之路”的起點門戶。
白居易"煙波盡處一點白"的西陵驛臺,不僅是商船卸貨的碼頭,更是詩人們揮別吳地煙柳、啟程浙東山水的精神渡口。
一代代的文人,從南朝謝靈運的夜航,到南宋陸游的感嘆,西興的過塘行、堰閘、驛亭見證了浙東詩路的繁榮與衰落。這種時空疊影,讓西興超越了單純的地理概念,成為唐詩之路活態傳承的微觀樣本。
試問有幾個古鎮,能讓古代網紅大咖皆薈萃于此?
所以西興古鎮,它不僅是地理上的渡口,商業上的碼頭,更是文化上的界碑。
這讓西興古鎮的氣質,既沉淀了晉人風骨,又滋養了宋詞雅韻。
它的自信,不是迷之自信,而是有強大的基因支撐。 它無需吆喝,賣力推廣,它只需安靜的生活著,把詩的風雅,藏在生活里, 便能為濱江區的繁華與現代,注入深厚與沉淀。
交通方式:
地鐵:乘坐杭州地鐵1號線:到西興站下車,從B口出后步行約800米即可到達西興古鎮。
公交:乘坐195路或96路公交:到西興交叉口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乘坐586路公交:到西興老街站下車。
自駕:導航到“西興古鎮”或“西興老街”,古鎮周邊有停車場,停車費為5元/小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