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即沖刺,起步即起勢。
2025年一開年,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瓶子星球集團董事長陶石泉曬出梅見青梅酒春節銷量“成績單”:
- 蘇州城區某社區超市春節檔,單店梅見青梅酒銷售118箱,其中大瓶裝產品52箱,占比高達44%,大瓶裝銷量同比增長1040%。
從蘇州城區某社區超市的銷售數據中,我們不難見微知著,預測梅見青梅酒大瓶裝在春節期間的銷量將會有一個較大的增長。
然而,如果我們僅僅依靠這份簡單的數據來預測整體的銷量,無疑是管中窺豹,難以全面把握真實的市場情況。
經過數據換算,我們發現,所謂的夸張增速,其實是因為該社區超市梅見青梅酒大瓶裝的初始銷售基數較小。
這個瓶子星球集團旗下的、復刻傳統青梅酒工藝的新酒飲品牌,為何能在春節這個高度“白酒化”的消費場景中實現旺銷?
未來,它的增速還能持續多久?
其實從2024年中秋節開始,梅見青梅酒就顯現出了增長的苗頭:當時推出的2L裝產品,以“姓氏家宴酒”的定位,嘗試解決“全家舉杯”的消費痛點。僅2024年9月,梅見青梅酒的銷量就實現了25%的同比增長,因此,梅見在今年春節加大了市場推廣的力度。
(2024年中秋,梅見青梅酒推出家宴姓氏定制酒)
1
口感上:
突破壁壘,全家都能喝
中國酒飲風味歷來講究香型,但因其總體度數偏高且主打純飲,所以適飲人群相對有限。若要拓展人群邊界、跨越身份階層,首要任務在于突破口感壁壘。
這也是梅見青梅酒能實現“全家都能喝”這一目標的可能性之一。
在春節團圓的場景里,口感需求的痛點被進一步凸顯:當一家人歡聚一堂時,由于口味偏好、酒精耐受度等存在差異,很難找到一款能令所有人都滿意的酒品。
而梅見青梅酒憑借其酸甜平衡的口感和適中的酒精度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各年齡層、各口味偏好的人群需求。
這種廣泛的適應性,使得它在家庭聚餐、朋友聚會時成為了“周到”的選擇。
(梅見青梅酒出現在大眾的年夜飯餐桌上)
從兩三個人的“推杯換盞”到“全家舉杯”,梅見青梅酒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消費場景的主流化躍遷,消費人群也打破了身份與階層的標簽。
2
情感上:
打造“好久沒見”超級符號
梅見青梅酒的春節戰役,也是一場“情感投資”。
在品牌推出初期,就以“好久沒見”作為情感錨點,與“好酒梅見”共同構成了“超級符號”,強化了品牌認知。
“好久沒見”不僅易于傳播,還賦予了產品深厚的情感屬性——
- 與“好久沒見”的親人團聚時,需要“好酒梅見”來承載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
- 與“好久沒見”的朋友相見時,需要“好酒梅見”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 與“好久沒見”的老同學聚會時,需要“好酒梅見”來喚起青春的記憶。
新年期間,這些“好久沒見”的情感濃度達到頂峰。
此時,無論是送上一瓶梅見,還是在餐桌上舉起一杯梅見,產品都恰好成為了情感表達的儀式感載體。
情感表達激發了送禮需求。
往年,春節用酒通常是白酒,但今年很多家庭在超市直接整箱搬走梅見青梅酒。
除了在線下商超購買作為禮物,在線上梅見青梅酒還第一時間抓住了騰訊推出的微信藍包禮贈功能:通過定向私域推廣、視頻號直播、達人掛鏈接等方式,滿足了消費者在新年期間的送禮需求。
區別于常規意義上的禮贈,不少情侶也利用微信藍包功能贈送梅見青梅酒,以此表達他們“好久沒見”的相思之情。他們甚至在評論區玩起了“情書”游戲,附上平時并不輕易向對方表露的深情厚意。
情感需求與送禮效應最終在渠道端形成合力,推動梅見青梅酒在線上線下都取得了顯著銷量。
3
文化上:
轉譯東方風雅的當代生活方式
2023年,梅見青梅酒舉辦了“酸味進化論全球發布會”。
瓶子星球集團董事長陶石泉在發布會上表達了梅見的愿景:
過去,紅酒代表著西方文化藝術與優雅影響了東方;未來,梅見以全球發源地原產地的傳統與匠心,承載上下五千年的江山與美人、英雄與梟雄、刀劍與琴瑟、君子與知己、含蓄與風騷,以獨特的東方味道和優雅的傳統文化,將與中餐一道,謙遜優雅的呈現給全世界。
文化傳承最好的方式是讓它走進大眾的生活。
為此,梅見青梅酒聯合多位非遺傳承人,將古老技藝融入日常生活。
聯合非遺傳承人賴蕾,推廣流傳3000年的藍染技藝。從琺瑯彩冰梅紋中提取“冰梅藍”,再與24節氣藍染中的“夏至藍”融合,打造了藍染方巾、藍染酒布等文化周邊。
攜手非遺古琴藝術傳承人金潤一,在全球規模最大的年份梅酒陶壇酒窖里,演繹了一場“古琴雅集”音樂會。全世界最貴的古琴“九霄環佩”的復刻版也在雅集現場展出。
“高山流水覓知音”的琴曲滋潤著陶壇里的酒液,醞釀出“高山”“流水”古琴版梅見青梅酒。
邊聽古琴邊品梅見青梅酒,品味出另一種東方風雅。
今年春節,梅見青梅酒還邀請了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魏廣君、副所長謝小銓、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協會常務理事程興林等藝術家,走進重慶江津“楹聯之鄉”,為百姓寫春聯、寫新年帖,與當地百姓同吃民俗長桌宴,共飲梅見青梅酒。
琴棋書畫詩酒茶,本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風雅之事。青梅酬酒也是一種雅飲的生活方式。梅見算是將古人風雅與當代人的微醺需求進行了巧妙融合。
今年,伴隨著“非遺中國年”的社會熱度,東方文化被推向一個新的全民高潮。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的外國人,都在體驗中國新年傳統,品味中國青梅酒的東方風味。
4
精神上:
承載期許的“新年酒”
如果只停留在口感、情感、文化層面,梅見青梅酒或許能火一時。而真正能長久不衰的品牌,經營的是品牌的意義價值。
比如,可口可樂的內核是一家經營“快樂意義”的公司。
那梅見在經營什么意義價值呢?答案還是要回到消費中去尋找。
從元旦跨年開始,很多人把梅見青梅酒當作“新年酒”,敬過往、敬未來,寫下過去一年的總結和新年愿望清單。
除夕夜,抖音平臺上一位擁有442萬粉絲的博主“小徐呀”,回顧了自己一路走來被大眾不理解、嘲諷,但仍然堅持做自己,最終實現逆風翻盤的經歷。
他也用一杯梅見青梅酒敬過往、敬自己。
“小徐呀”的故事其實是我們普通大眾的一個縮影,每個人都能從他的經歷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對過去說再見,對未來說相見。
這場新年期許的UGC病毒式傳播,也在無形中為梅見青梅酒構建起了更加立體的情感和精神資產。
5
梅見未來的增速坐標系在哪
瓶子星球集團在2019年就提出了“新酒飲時代”的概念,但新酒飲究竟是一個偽命題,還是真的會成為行業共識和主流趨勢呢?
放眼世界酒飲市場,我們可以看到:
美國酒精飲料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創新性強、口味獨特的酒精飲料,以及低酒精啤酒、RTD(即飲飲品)等品類增長態勢積極。IWSR曾預計,美國低酒精度飲料市場在2021-2025年期間將以2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日本的情況更值得關注,日本RTD市場規模自2010年以來持續擴大,從2010年的67.98萬千升預計增長到2030年的近300萬千升。此外,在2024年日本的酒類消費結構中,預調酒等低度酒品類占據重要地位,銷售額占比達到7%。
進入新一輪消費周期的中國酒飲市場,也有相似消費趨勢。
據巨量算數調研,飲用低度酒的場景隨處可見:
放松休閑(47%)、朋友聚會(43%)、戶外活動(31%)、搭配佐餐(24%)、派對狂歡(16%),消費者不僅會和朋友一起喝,還會帶到戶外喝,搭配美食喝。
然而,站在國內新一輪消費周期的起點回望,梅見的火熱現象只是冰山一角。把它放到萬億白酒市場格局中來看,其市場份額仍然微乎其微。
市場更關心的是,“梅見現象”是否可持續?單從春節來看,梅見的消費場景主要聚焦在家庭場域,但隱藏的輕社交需求也正在逐漸浮出水面,預估這一市場規?;蜻_千億級。
梅見青梅酒才剛剛起步,新酒飲賽道的空間還很大。如果它能繼續把當前打下的口感、文化等基石縱向扎根,并持續拓展場景,未來或許能保持幾何倍速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