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巴音
本篇編輯 | 靖文
插圖來源 | Esa Riippa
今日導讀
2024年,我在郁金香發表了第一篇文章,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和表達,我非常欣慰有這樣的機會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過程。 新的一年,我重新復盤這幾年的抑郁經歷,同時也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和感悟,那就是我終于學會了接納自己的悲傷與憤怒。
這是《郁金香》的第163個青少年成長故事
哭不能解決問題,我不能悲傷
幼時的我,滿心依賴著身為醫生的父親。三歲那次騎車摔傷,膝蓋破皮流血,很疼,滿心恐懼與委屈的我奔向父親,渴望得到安撫與幫助。然而,等來的卻是如利箭般傷人的話語。“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一點小事就知道哭,你真是太脆弱了!”父親不屑地指責我,這些話,像一道道冰冷的封印,將我的悲傷與委屈禁錮起來。年幼的我心里被種下了一個信念:悲傷是不好的,哭泣是很丟臉的事情。從那以后,無論是考試失利的難過,還是被責罵后的委屈,我都只能獨自默默承受。無數個深夜,我在被窩里無聲哭泣,淚水浸濕枕頭,不敢發出聲音地哽咽,落淚,生怕被發現后又遭斥責。從凌晨到天亮,哭到手腳冰涼,哭到頭昏眼花…
后來,我似乎少了很多情緒,無論遇到什么難受的事,我沒有掉過一滴眼淚。
在長期壓抑下,我漸漸形成了一層看似堅不可摧的“外殼”。在他人眼中,我是情緒穩定、乖巧懂事的典范。面對他人的冒犯,我只是默默忍受,心中的不滿被我強行咽下;遭遇冤枉和不公平對待,我也只是習慣性地選擇沉默,麻木地接受;甚至被強迫做不喜歡的事情時,我也只是機械地服從,從不反抗。我以為這就是堅強,卻不知這層“殼”只是自欺欺人的偽裝。真正的我,內心早已千瘡百孔,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不斷積累,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隨時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一切都是我的錯,我沒資格憤怒
除了不會悲傷,不敢哭泣,我最不會的是憤怒。身邊所有人公認我脾氣好,溫柔大度,不計較,聽話,因為我從未在人前有過憤怒的情緒,永遠是一副笑面迎人的樣子。即便他人說了冒犯我的話,我只是會有些許不高興,不會說出來回擊對方;被冤枉或不公平地對待時,我貌似已經習慣,也不會感到委屈或憤憤不平;被強迫去做不想做的事情,還是會麻木地拖著不情愿的腳步去完成……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自己不會生氣這個點,更不知道這是一件影響多么嚴重多么糟糕的事情。直到高三,抑郁癥爆發,軀體癥狀和情緒癥狀都達到了重度。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未表達的情緒并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丑陋的方式爆發出來?!鄙钜詾槿弧N蚁耄?strong>抑郁癥的原因之一就是我過去積攢了太多太多的負面情緒,導致我的心已經不堪重負,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一并爆發了,軀體化就是積壓的情緒通過身體在表達。
在我開始接受治療的一年多里,我依然感受不到憤怒。心理咨詢師成為了我黑暗中的引路人,我逐漸學會在深夜獨處時釋放悲傷,讓壓抑已久的淚水盡情流淌。可每次咨詢師問我有沒有生氣的感覺,我的回答仍是“沒有”。一次咨詢,咨詢師因交通堵塞遲到了,想向我解釋,告訴我生氣可以對他表達出來。我的反應卻是:“我沒有生氣,能理解你,況且我也習慣了……”聽到我的回答,咨詢師不是高興,而是擔心地望著我又問了一遍:“真的一點點生氣都沒有嗎?”“沒有?!蔽艺Z氣平靜,面無表情。我說的并非謊言,我真的沒感覺到憤怒的情緒,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有。后來我才明白,如果一個人從來不生氣,那不是沒脾氣,是不正常的。那段時光,我請假在家,白天逼著自己看書復習,哪怕記憶力差的什么也記不住,堅持硬著頭皮看,看著看著會哭起來,淚水經常模糊了雙眼,打濕了書本,夜晚躺在床上,淚水又打濕枕頭…...我邊哭邊打自己的頭,用小刀割手腕,足夠疼了才愿意停下,留下了一道道傷疤,至今我的手腕時不時還會隱隱作痛。徹夜的失眠讓我疲憊不堪,每一個夜晚都變得無比漫長;無法進食,身體日益消瘦,體重驟降六十斤;胸悶、頭疼頭暈等癥狀如影隨形,時刻折磨著我的身體。更痛苦的是內心的自我否定,我覺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贅,是這個世界的負擔,無數次想用極端的方式結束這一切痛苦。我在黑暗的深淵中苦苦掙扎,卻找不到一絲光亮。
療愈路上的微光乍現
大學開學后,我無奈辦理了休學,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漫長的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的同時,我也積極去感受生活。去學車,一個月拿下駕照;嘗試出去打工掙錢;自學了樂器;去旅游看世界。雖然過程充滿艱辛,藥物治療穩定著我的身體狀態,每一次咨詢后的收獲,都讓我堅信,只要堅持,就一定能走出這片黑暗。雖然狀態時常反復,但每一次的哭泣都像是在黑暗中撕開了一道小口,讓一絲微光透了進來。然而,抑郁的康復遠沒有這么快而簡單。
情緒覺醒的力量
去年九月份,我身體里壓抑已久的憤怒如火山噴發般洶涌而來。
我的腦子昏昏沉沉,做事丟三落四,難以理解文字,反應變慢變遲鈍了許多,胸悶,呼吸不順的軀體癥狀再次加了。
最關鍵的是,我感覺到身體里有一股強烈的怒氣,一團兇猛的怒火將要溢出胸膛。
我努力壓制著這股火氣,愈發難受,我想砸東西,想大吼,想跺腳,但我不允許自己這么做,將怒氣堵在心口。
在一個失眠翻來覆去敲床板的夜晚過后,我煩躁地打開手機,刷到了林巨老師的視頻。
林老師講:“做個人吧!不要再追求情緒穩定了,人的情緒就像下水道一樣,需要流通,如果一座房子再漂亮,沒有下水道是住不了的,人也一樣。生氣時就該發泄出來,要看見,要允許,和當下心的感受在一起。”
我的憤怒在這個時候,開始流動了。
我開始嘗試打破束縛,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罵,允許自己發脾氣,允許自己哭。
去年國慶節,我與爸爸大吵了一架,剛開始他態度強硬地否定我,后來我的情緒再也繃不住,邊哭邊吵,將多年來積壓的委屈和不滿全部宣泄出來。
那一刻,我感到無比暢快,像是掙脫了長久以來的枷鎖。
喊出那些話之后,嗓子啞了,眼睛哭腫了,我坐在餐桌前流著淚,剛與我對峙的爸爸態度居然緩和了下來,拍了拍我肩膀輕聲叫我上樓休息。
爸爸是個十分威嚴又自我的人,過去十多年我未曾敢對他生氣,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沖他發火。
我慶幸那天沒有選擇繼續壓抑自己的委屈與憤怒,雖然發生了劇烈爭吵,但我終于明白,情緒是可以被表達的,我有權利去宣泄自己的感受,這是我走向成長的關鍵一步。
“為什么不管發生什么事,父母永遠都說是我的錯?!”
“我并沒有錯!是他們的認知錯了!”
“我是無罪的?。。 ?/p>
“有情緒是可以表達的,它們應該被看見和接納!”
父母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對,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也是傷痕累累的生命,他們也是延續了父輩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直到我這一代才覺察出這種方式對人的傷害。
重生后的蛻變
與父親爭吵后,我又多次與母親發生沖突,在爭吵中傾訴著自己多年來的痛苦和委屈。盡管會遭受二次傷害,但我不再退縮。
媽媽實際上也是那個沒被好好愛過的小女孩,我很愛父母,所以之前寧可委屈自己也要去顧及她的感受。可那些責任不是年幼的我能夠承擔的。
現在我一定要表達出我那么多年承受的所有不該承受的東西,一直在給父母做精神上的父母,滿足他們的期待,承接消化他們突如其來的情緒,照顧他們的感受,協調他們之間的關系,為他們各種恐懼各種焦慮負責……
我累了,我真的太累了,我想重來一次,好好做個孩子,體驗純真的快樂和輕松。
可惜世上沒有如果。好在,我沒有放棄自己,沒有繼續忽視那些被深埋的負面情緒,無論是悲傷,憤怒,委屈,不甘等等,它們都應該被看見,被允許,被接納。
壓抑情緒的時候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覺,但當它們越積越多,身心過載之時,埋藏已久的負面情緒必定似洪水猛獸般將整個人瞬間淹沒掉。
我不怪罪任何人,如今的我,學會了用愛去理解家人,也用愛來治愈自己。我努力改變壓抑情緒的習慣,讓情緒自然地流動。
心理醫生說我學會悲傷,敢于憤怒以后,目前的心理狀態比去年健康了不少。
《無分別的愛》里有一句經典的話語:“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和你的心的距離?!?/p>
愿我們都能和心在一起,接納一切情緒,無論它是不是所謂的負面情緒,都應該被好好地看見,療愈過去,擁抱嶄新的未來。
真正的幸福就是四個字:看見,允許。
備注: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家庭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文章中的分享,僅做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