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關于人工智能的高端峰會在法國和印度的聯合主辦下落幕。
這場峰會匯聚了全球多國政要和行業精英,共同探討AI技術的未來發展。
然而,原本應是共商大計的盛會,卻因美國副總統萬斯的強硬發言而氣氛驟變,讓在場的政要們臉色鐵青。
在這場峰會上,包括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等61個國家達成了共識,強調AI技術的發展必須是開放、包容且合乎道德與安全的,并應納入國際治理的范疇。
唯獨萬斯的發言與這一共識背道而馳,美國還和英國一起拒簽。
萬斯強調,美國是人工智能的“黃金標準”,并警告歐洲盟友不要對人工智能行業過度監管,以免扼殺這個由美國主導且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歐洲監管措施的不滿,以及對美國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強烈自信。
然而,這種“美國優先”的論調并未得到與會各國的積極響應。據報道,會議現場一度陷入了尷尬的沉默。顯然,各國對于美國的這種單邊主義做法并不買賬。
萬斯在講話中對于AI監管表現出的態度,可以說是對歐洲的一種壓力戰術。
《紐約時報》分析稱,這無異于向歐洲宣告“美國將主導AI領域”,希望歐洲能摒棄現有的監管政策,與美國保持一致。而法新社則評價他的措辭尤為具有對抗性。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試圖獨自掌控技術和市場規則的行為,都難免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和反感。
值得玩味的是,萬斯在發言中還暗示了與某些國家的合作可能會危及國家安全,雖未直接點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矛頭直指中國。
他提到,從監控設備到5G技術,市場上充斥著由“專制政權”補貼的廉價產品,與這些國家合作,等同于打開信息基礎設施被滲透的閘門。
這種無端指責和污蔑,不僅缺乏事實依據,也反映出美國在面對新興技術領域的競爭時,心態上的緊張和焦慮。
而這種“唯我獨尊”的態度,顯然與峰會的合作精神格格不入。
美國政府一直把遏制中國在AI領域的發展當作一種政績來炫耀。然而,這種封閉、自私的做法,在全球化的今天,顯得尤為不合時宜。
在本次聯合聲明中,各方一再強調“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國際治理的協調”,確保AI技術的開放與共享,但美國代表仍買賬。
他們似乎堅信,單憑美國的實力,就足以在AI領域獨占鰲頭,無需與其他國家攜手。
這種想法真的大錯特錯。
雖然美國在AI的“地基”——高性能計算卡設計方面有著不俗的實力,也在具體應用上取得了領先,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獨步天下。
因為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并且更愿意將這些經驗與全球分享。
以這次峰會上備受矚目的“DeepSeek”為例,這家中國公司的成功不僅讓同行們看到了希望,更打破了人們對AI發展高成本的固有認知。
《紐約時報》也指出,DeepSeek的成功證明,不需要天文數字的投入,也能在AI領域取得前沿成果。這對于資金和應用場景都相對有限的歐洲小型AI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中美對比之下,格局高下立判。
美國試圖通過壟斷和封鎖來維持自己的領先地位,但這種做法不僅阻礙了全球AI技術的交流與進步,也讓其盟友感到被排斥在外。
相反,中國的開源精神和分享態度,顯然更符合全球化時代的潮流。
再來看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態度轉變,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在峰會上,他先是強調AI發展需要規則和國際治理,似乎是對美國自私做法的一種回應。
但轉過頭來,在見到中國高層后,又立刻表示愿意與中國加強合作,共迎時代挑戰。
這種態度的快速轉變,不僅讓人質疑其決策的連貫性和堅定性,也損害了法國的國家信譽。
說到底,AI技術的發展不是一場零和游戲,而是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和協作的領域。
中國的開放和分享精神,不僅有助于提升自身在AI領域的影響力,也更符合全球化時代的發展趨勢。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的合作與交流,而不是封鎖與對抗。希望美國能夠認清這一點,放下傲慢與偏見,與中國等國家攜手推動AI技術的全球發展。
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DeepSeek公司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上的突破,更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的探索。
它告訴我們,AI技術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只有大國才能玩得起的“奢侈品”。
只要我們有創新的思維,有開放的態度,就能夠在這個領域取得自己的成就。
我想說,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應該把推動全球AI技術的發展作為共同的目標。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