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2月17日),北京百萬中小學生將迎來新學期。
新學期如何實現新變化、新氣象、新期許?近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教育動向?2025年首都基礎教育可能會在哪些方面發力,釋放出哪些教育信號?
京城教育圈為家長和學生整理出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八大變化,助力家長和學生規劃在前、抓住機遇、加速奔跑。具體內容一起來看——
01
今年新增2萬個!
中小學學位持續擴容
新學期,北京市將落實應對學齡人口達峰工作方案,更好滿足各學段學齡人口入學需求,計劃增加中小學學位2萬個,以緩解學位緊張問題,保障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其中,海淀區2025年將新增7900個中小學學位。新建校方面,清河地區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幼兒園,由清華大學附屬實驗學校作為承辦,納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西北旺地區新建小學和配套幼兒園,擬由中關村三小承辦,預計將于2025年3月竣工,并于同年9月投入使用; 上地學區也將新建十二年制學校和幼兒園,計劃于2028年秋季開學前交付使用,由北京市一零一中學承辦并參與學校建設;
西城區在新街口街道、陶然亭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外街道等多地新增教育資源并投入使用,繼續增加義務教育學位5000個以上;
朝陽區將在東壩、黑莊戶等地區新建改擴建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朝陽外國語學校北苑校區等5所學校,啟動建設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朝陽學校,成立北京師范大學朝陽基礎教育集團,將增加中小學學位6960個;
東城區將啟動北京五中東師校區建設,推動北京一中改造提升,新建北京二中分校禮士校區、171中學革新里校區,擴充中學學位4700個;
豐臺區新建北京第五實驗學校科技園校區、北京十一學校豐臺中學等7所學校,新增中小學學位7200個,新增中小學學校數、學位數居歷年之最,還新辦豐臺區科技中學、豐臺八中等4所高中,全區高中學校增加至25所。
02
義務教育階段將迎十年來
最長暑假
從北京市教委發布的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校歷來看,義務教育階段暑假時間為2025年7月7日(星期一)至8月31日(星期日),共8周。
據了解,北京中小學的暑假時長,前些年穩定在7周左右。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中小學暑假時長接近8周,而今年的暑假時間又增加了1天,稱得上是十年來最長暑假。
暑假時間變長,這與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的精神相契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休息和放松,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03
集團化辦學進入“3.0版本”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在媒體上公開發表的題為《以集團化辦學構建育人新載體,推動建立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文章,對北京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認識和實踐進行權威解讀,同時也釋放了下一步改革和優化的新信號。
李奕主任指出,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線性聯動階段、擴優提質階段、新發展階段。(相關閱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教育集團承載的功能也越來越重要,除了擴大優質教育集團覆蓋面以外,還更強調教育集團育人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未來,北京將逐步降低純小學階段教育集團的比例,積極擴大小初高一體化全學段教育集團的比例,可以在集團內進行學位和資源的調劑,以滿足辦學需求。
依托集團化辦學,開展普通高中集團課程創新實驗,集納大中小學、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優質資源,在教育集團中積極探索高校與高中聯合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月底,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市級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高水平學生社團認定結果,其中提到了“同意北京匯文中學教育集團等46個教育集團建設高水平學生社團,在集團內部試點開展體育、藝術、科技類人才培養”。
也就是說,未來北京中小學教育集團可能會加強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生的選拔與培養,為有相關特長的學生提供更多展示機會。集團內部可能會建立從小學到高中的貫通培養機制,確保特長生在集團內得到連續、系統的培養,助力其未來發展。
可以預見,新學期,北京中小學教育集團深入發揮貫通培養、協同育人的作用,在青少年創新人才,高水平體育、體育、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04
中招將迎三大新動向
在北京市當前“大減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載體”的總體教改思路下,北京中招迎來了結構性調整。
其一,考試科目有調整,小四科不再計入總分。2025年北京中考將迎來重大變化,生物、地理、歷史、化學將從考試科目變為考查科目,不再計入中考成績。中考總分由670分調整為510分。 考試科目中,道法變為開卷考,總分80分,其中筆試成績70分+綜合素質評價10分,考查的不單單是學生單純記憶的知識點,更看重學生的觀點,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過程性評價,因此同學們還是要理解學習。 物理科目中實驗操作考試融入日常課堂教學、隨堂組織,考試分值為10分。
其二,集團直升全面推開,招生規模擴大。據了解,北京多區教育集團的直升工作已經陸續展開,直升名額有了大幅提升。據熱心圈友分享,在去年部分高中試點集團直升基礎上,今年海淀20余個擁有高中校的教育集團直升將全面推開,集團直升參與學校和人數,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今年集團直升的招生人數預計比去年增加1倍。 從此前西城各教育集團公布的直升名額來看,數量也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如北師大實驗中學增加了20個,北京八中增加了約25個.......可以預見,未來北京中小學教育集團直升名額增加將會是一個重大趨勢,這也將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升學機會。
其三,全員享受校額到校,招生人數有望增加。今年是北京初中“全員享受校額到校”第一年,這意味著所有初中均享有校額到校資格。可以預見,今年校額到校招生人數將會有所增加,讓更多初中生進入優質高中的機會也會大大提高。
據了解,2024年北京107所優質高中校額到校計劃招生18497人,總計劃相比2023年增加了1834人。 以下為網傳西城區近2年校額到校名額對比,供參考:
特別提醒的是,新中考改革后,小四門成績采用等級劃分,中考總分下降,原校額到校報考條件也將有所調整。據熱心家長分享,除原有要求外可能會增加對歷史、地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的等級要求,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的日常行為表現等。這意味著,考生需要在這些方面符合要求,才能滿足報考條件。
隨著集團直升、校額到校擴招,再加上去年增幅明顯的“1+3”項目,今年的統招名額或將減少。但就目前來看,統招仍然是招生計劃的主體,預計入圍集團直升的孩子,如果參加中考,基本都能夠通過統招和校額到校就讀直升高中校。因此,部分牛娃參加集團直升,對其他孩子通過中招錄取進入高中龍頭校的機會影響并不大。
05
中小學科學教育“二十條”發布
十七個部門合力實施六大行動
今年1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十七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明確指出,北京將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培育、科學教師隊伍能力提升、社會大課堂實踐育人、科學教育資源集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六大行動。
具體包括開齊開足開好科學類國家課程,構建大中小貫通的培養鏈條,支持中小學與高校聯合教研,鼓勵高中學生參加高校學術活動,各校要由校領導或聘任專家學者擔任科學副校長等內容。
可以預見,未來北京中小學的科學教育,一方面會從基礎教育抓起,甚至下探至幼兒園階段,從娃娃抓起,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將通過學科競賽、綜合實踐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勇于質疑、樂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06
新版《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
正式出臺
日前,教育部印發修訂版《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凡在依法依規設立學校就讀的學生均須建立學籍;嚴肅、及時處理檢查中發現的人籍分離、空掛學籍等問題;轉入、轉出學校和雙方學校學籍主管部門應當分別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學生學籍轉接的核辦工作;進一步簡化跨省轉學材料,實現跨省轉學“一網通辦”。
嚴查人籍分離、空掛學籍等問題,或將預示今年陽光招生行動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就近入學”“教育均衡化”將會更加深入落實 。
07
深化體教融合
全員運動潮,來了!
新年以來,關于中小學體育改革的猛料一個接一個。
在教育部召開的全面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座談會上,提出要把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一件實事、作為事關強國建設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實。
此外,教育部還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機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
北京市教委日前官宣成立首屆北京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開展全市大中小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組織開展學校體育科研論文、體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體育優秀教材等征集遴選工作;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改革項目、體育師資培訓與教學交流、競賽或觀摩展示活動等。
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2025年,北京市教委將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作為頭號關注的內容,以體育運動為切口,提升學生心理韌性、抗挫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比如海淀區新學期將強化以跑步運動為主的中小學生日常體育鍛煉,2月17日一開學,各學校全員都要跑起來。2月17日-28日進入智慧體育陽光跑調試階段。后期,學生跑步數據將成為檢驗學校體育工作落實情況、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分析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的重要依據。
可以預見,新學期,北京中小學在體教融合上還將不斷發力。“京城教育圈”將持續關注,敬請期待。
08
打造跨學科、跨領域、跨層次的
人工智能教育體系
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掀起了“全民AI”的熱潮。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各類AI產品推陳出新,教育的邏輯被重新定義,人工智能正深刻地重塑我們的課堂與學習方式。
據了解,北京市在推進“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上做出了不少嘗試。去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市部分中小學出現了課間機器人的應用。課間15分鐘, 機器人會穿梭于走廊,提醒同學注意通行安全,同時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難題,輔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它還可以變身“運動伙伴”,輔助同學做簡單的運動項目,活躍氛圍、 舒展身體。
此外,人工智能還為學生提供了無限的工具與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通過個性化學習、教學輔助工具和智能體等應用,享受教育服務與支持,從而開啟一個跨學科、跨領域、跨層次的個性化教育時代。
當前,北京市持續推進北京數字學校轉型升級,打造“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的公共服務平臺;開發智能學伴,搭建AI教研大平臺、配備AI導師、研發AI助教,賦能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個性化學習;鼓勵教師運用數字化手段創新教學方法,如雙師課堂、翻轉課堂、在線協作、教學智能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可以預見,人工智能、數字化也將會貫穿在教育的各個過程,越來越成為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據業內人士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將在優化升級北京數字學校、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首都教育新地圖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編輯|京教君
來源|北京市教委官網、首都教育、北京日報等,由京城教育圈進行整理及補充,轉載需注明完整來源。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后,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里雨里,
京教君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