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張翼擅長郁病治療,結合自己40余年的臨床經驗,對藥物性味、功效之認識,每有獨特見解,善用藥對。
茲將其治療郁病常用藥對的經驗,簡介如下。
01
柴胡與白芍
肝為“體陰用陽”之臟。
柴胡辛散,主入氣分;白芍酸收,主入血分。柴胡疏泄肝氣,和肝之用,白芍養肝血、補肝體。二藥為伍,一散一收。
柴胡得白芍之收,疏肝氣不致太過而耗肝陰,白芍得柴胡之散,補肝體不致郁阻氣機,礙肝之用。
凡血虛肝旺、肝失疏泄之心煩急躁、胸脅苦滿、兩脅及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均可使用。
柴胡清熱解表用10~15g,疏肝解郁用10g,升降氣機用2~3g;白芍用6~10g。
02
香附與川芎
香附辛苦香燥,為行氣開郁之要藥,上行胸膈,外達皮膚,下走肝腎,外徹腰足,能行經絡滯氣,入血行血分之氣,可調經止痛,為婦科常用。
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上行巔頂,下達血海,旁通四肢,外徹皮毛,為血中氣藥。
香附偏于氣,川芎偏于血,二藥為伍,既理氣解郁,又活血止痛。治氣郁血滯之脅痛,及肝氣郁結之痛經、頭痛。
03
麥芽與青蒿
麥芽為補脾胃之輔佐品,而“實善疏肝”。
青蒿氣味芳香,苦寒而不礙胃,既能達表、逐肌間郁熱,又能入里、舒脾泄熱,專入肝腎三焦血分。
青蒿與柴胡均治瘧疾寒熱往來,但柴胡長于疏肝解郁,其性升散,有傷陰之弊。青蒿清暑泄熱,化濕而不傷陰,可清虛熱、涼血除蒸,而無升散劫陰之弊。
張老以麥芽、青蒿為伍,治肝腎陰虛之郁火。以麥芽疏肝理脾而不傷陰,還可除煩、止臟躁;青蒿入三焦血分,由里達表以透肌間郁熱。
二藥為伍,疏肝解郁,善散血分之郁熱。
04
丹皮與梔子
丹皮苦寒,色赤入血,可涼血活血,涼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妄行。
梔子瀉三焦之火,兼可除煩。
丹皮、梔子均可清熱,但丹皮清熱涼血,梔子清熱瀉火,丹皮入血分,梔子主氣分,丹皮可除骨蒸,梔子清熱除煩。
二藥為伍,主治肝膽郁熱之頭暈脅痛、口苦咽干、肌腠灼熱、心煩不寐、手足心熱。
本文摘自《氣血津液病證妙諦》,郭先陽、魏華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刪除
(哲醫論壇——讓門生受益,為患者解難!)
專家簡介:
于斌,醫師/藥師 雙職稱;三屆國醫大師/親傳弟子;嘉慶、道光兩代御醫/ 背景;哲醫八歸辨證法/創始人;國家中醫遠程網診技術/研發師;西藏崗堅藥師佛醫學/ 傳承人;臺灣徒手筋膜及針灸技術/培訓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遠程醫療分會/ 特邀專家
2003年跟隨國家首批國醫大師評選導師李俊德教授為師;
2007年拜師于上海同濟大學第一屆國家名老中醫顏德馨門下;
2009年至今先后修習藥師佛崗堅藏醫學,拜第三屆國醫大師王世民為師;
臨床經驗20年,首創“八歸辨證法”及哲醫網診技術。主攻糖尿病、癌癥、婦科、消化四大領域及各類疑難雜癥。
擅長范圍:
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消化:便秘/腹瀉、胃腸頑疾、胰腺炎、乙肝、膽囊炎、肝硬化;
婦科:閉經/崩漏、更年期、流產產后病、多囊卵巢、卵巢早衰;
癌癥:宮頸癌、乳腺癌、肝癌、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白血病等。
雜?。侯B固咳喘、結節、頑固潰瘍、痤瘡、痔瘡、抑郁焦慮、不孕不育;
專家在線,權威方案;主攻十大疾病,短期見效:
癌癥、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焦慮、痔瘡、痤瘡、多囊閉經、甲亢結節、胃腸炎、肝膽病;
往期經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