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感冒、咳嗽、發燒等小問題,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每個家庭都會備有一些常用藥品,而水銀溫度計更是家中必備的物品之一。
在使用溫度計的過程中,許多人可能都有過不小心打碎的經歷,水銀隨之灑落,面對滿地的碎片,許多家庭可能會選擇直接掃走或用拖把清理。
但這并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央視也曾發布提醒,打破體溫計后,切勿用掃帚清理,并提供了正確的處理方法。
那么,當體溫計破碎后,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水銀體溫計
市場上常見的體溫計主要有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兩種,它們在價格上有所區別,電子體溫計的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水銀體溫計則相對便宜,僅需幾元。
除了價格差異,兩者的使用方法也不盡相同。電子體溫計使用起來更為便捷,只需將其放在額頭或手腕處,按下按鈕,幾秒鐘即可完成測量。
然而,水銀體溫計的使用方法則相對復雜。在使用前,需要將刻度甩至35攝氏度以下,然后將溫度計置于腋窩下,等待大約5分鐘,取出后即可讀取人體溫度。
從使用便利性來看,電子體溫計似乎更勝一籌。但對于許多網友而言,他們更習慣使用水銀體溫計,這也是大多數家庭中常用的體溫計類型。
不過,水銀體溫計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其含有毒性。水銀,也稱為汞,是一種能夠在常溫下流動的金屬,其顏色類似銀子,也是唯一一種在常溫下保持液態的金屬。
水銀體溫計正是利用了汞的“熱脹冷縮”特性來測量人體溫度。通常情況下,它是密封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如果溫度計破碎,就需要格外小心。
一旦溫度計破碎,內部的水銀就會泄漏出來,而水銀在常溫下會揮發,產生的水蒸氣中含有劇毒,可以通過皮膚和呼吸道對人體造成傷害,導致中毒。
長期接觸水銀甚至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損傷,嚴重時可能致命。水銀的危害不容忽視,我們在日常使用中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信息來源
中毒事件案例
不要以為這些只是危言聳聽,在以往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因體溫計破碎而導致的汞中毒案例,都是因為未能妥善處理散落的水銀。
武漢的王女士在給女兒量體溫時不慎打碎了溫度計,她并未在意,只是簡單地用拖把清理了一下。然而,就在當晚,一家三口因汞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
2022年,一名男子不小心打碎了溫度計,在清理過程中,他的左手不慎被玻璃碎片劃傷,留下了一個小傷口,他并未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
簡單處理傷口后,他繼續正常生活。但不久后,受傷部位開始持續疼痛,無奈之下,他只能前往醫院檢查。
X光片顯示,該男子受傷部位有許多小點,醫生懷疑是水銀。由于情況復雜,醫生建議他前往骨科專科醫院進行治療。
但由于工作繁忙,他并未立即就醫,而是拖延了10天。直到左手癥狀加重,他才開始重視并準備接受治療。
手術中,醫生發現水銀已擴散至手部軟組織,導致組織壞死,肉眼難以確定水銀的具體位置。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能盡可能切除壞死組織。
幸運的是,手術成功清除了水銀和壞死組織,該男子體內也未檢測出汞中毒跡象。
信息來源
相比之下,湖南省的小智就沒那么幸運了。2016年,他在玩耍時不慎摔倒,導致溫度計插入眼眶,更糟糕的是,溫度計在眼眶中破碎。
由于這次事故,小智體內的汞含量超過了正常值,每年都需要定期接受驅汞治療。三年過去了,他仍未完全康復。
醫生介紹,因汞中毒而住院的患者眾多,大多數都是因為水銀溫度計破裂所致。有些孩子出于好奇,打碎溫度計后,甚至將汞珠吞下。
這也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水銀溫度計時,一定要格外小心,尤其是對于兒童,最好不要讓他們單獨使用水銀溫度計,以免發生汞中毒的危險。
信息來源
正確處理方法
如果不慎打碎了溫度計,也應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清理,切勿置之不理,因為水銀會揮發,長期處于含有汞蒸氣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汞中毒。
當然,也不能使用掃把、拖把、吸塵器或掃地機器人進行清理,因為這樣會增加水銀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其更容易揮發到空氣中。
央視曾發布報道,提醒人們如何正確清理破碎的溫度計。如果是在冬季,應先關閉取暖設備,然后打開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在處理地面上的水銀時,要戴上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接著,使用棉簽、硬紙板等物品將水銀收集起來,放入密封瓶中。
為了確保徹底清理,可以使用膠帶粘一下地面,以防縫隙中的水銀未被清理干凈。清理完成后,將裝有水銀的瓶子標記好,然后扔進有害垃圾箱。
需要注意的是,水銀不能倒入下水道或馬桶,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如果皮膚不慎接觸到水銀,應立即就醫,以免身體不適。
不過,我們在打碎溫度計后,也不必過于擔憂。一支溫度計中的含汞量約為1克,只要妥善處理,幾乎不可能導致重度中毒。
如果仍不放心,可以多開窗通風幾天,并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對于有小孩的家庭,也要提醒他們不要將溫度計當作玩具,以免發生意外。
結語
水銀溫度計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雖然價格低廉,但利弊并存。汞中毒的案例屢見不鮮,這也是提醒我們在使用時必須格外小心。
如果不慎摔碎,在清理時也要注意,切勿用掃帚清理,而是采用文中提到的方法,才是最為妥善的處理方式。也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幫助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