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臨近,春節假期也來到了尾聲。“超長待機”的蛇年春節假期,境內游、境外游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東南亞,卻因為電詐事件而栽了跟頭。
節前,因為演員王星被困泰緬邊境的妙瓦底園區事件,許多國人對泰國旅游顧慮重重,出現“退票潮”。
節后,攜程在2月4日發布的《2025年春節旅游總結報告》顯示,2025年日本已經取代泰國,成為春節期間最熱門的出境游目的地。而此前東南亞幾國一直是中國游客春節出境游的首選。
很多國人,都被各種東南亞電詐的恐怖傳言,嚇得避之而不及。我們注意到,對東南亞電詐的恐懼中,有不少都跟高科技有關,并存在大量的認知錯位。
比如說,社交媒體上流傳著電詐分子掌握了大量神乎其技的黑科技,包括真假難辨的數字人、采集并模擬本人聲音的deepfake視頻詐騙、“國內一瓶水,醒來到緬甸”的迷藥、錢變成比特幣轉到暗網……這些有些是切實存在的,有些則脫離了現實。
對東南亞電詐分子的科技恐懼,雖然能起到一時“勸退”的作用,但假消息的流行,也可能讓國人并不存在的假科技過度焦慮,卻忽略了那些被東南亞電詐分子利用的真漏洞。
今天咱們就來全面盤點一下,東南亞電詐恐懼中,都有哪些科技錯位?
東南亞電詐園區曝光之后,人們聞“詐”色變,難免草木皆兵。比如就有人懷疑,網絡上形形色色的主播、博主,其實是電詐分子制作的高仿真數字人,或者用deepfake深度偽造生成的,表面上是在家里唱歌跳舞,實際上人已經被控制在妙瓦底了。
不可否認,AIGC和deepfake換臉,確實已經被應用在詐騙活動中了。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詐騙分子利用這些圖片和視頻,主要是進行線上詐騙。比如用“假明星”來騙粉絲刷禮物,用克隆的聲音在通話視頻聊天中誘導受害者上當。
但想要把一個粉絲大活人騙到電詐園區,光靠算法生成的數字幻影,那是遠遠不夠的。讓人心甘情愿地跟隨詐騙分子的腳步,邁進線下電詐園區,其實靠的還是我們日常最容易忽視的社交軟件,比如微信、小紅書、QQ等。
電詐分子最常用的偽裝,是微信里的熟人,用看似再正常不過的日常聯系,悄悄地靠近我們身邊。比如給演員介紹拍戲機會,邀請律師參加海外行業峰會,組織粉絲前往愛豆的境外演唱會……
然而,我們更容易對deepfake等新技術產生警惕,鑒定一個主播、一段視頻是不是數字人,卻往往因為對工作/追星/出差等日常元素的信任,而輕信陌生的聯絡人。
哪怕已經建立了一段時間的聯系,如果沒有見過面,或者沒有共同認識的第三人,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身份和說辭,尤其是涉及錢財、陌生地點邀約的時候。
“殺豬盤”是東南亞電詐活動中臭名遠揚的一種。狹義的“殺豬盤”,指的是感情詐騙,電詐分子偽裝成白富美或高富帥,網戀一段時間之后,圖窮匕見,騙人轉賬或“奔現”綁架。
別以為只有“戀愛腦”才會上鉤,只要你有需求,找工作、追星、職場鍍金、海外求學,騙子包給你定制一場個性化騙局。受害者總是在遭受損失之后,才后知后覺上當受騙了。騙子的人設很難露餡,因為完全是照著你的興趣愛好、資產家庭、社會身份等來捏造的,讓你放下心防。
為啥東南亞電詐分子,比你還了解你自己?于是有人腦洞大開,認為電詐分子一定是掌握了黑客手段,可以窺探到你的隱私,從你的銀行賬戶了解家底兒,對你的求學經歷/職場信息/家庭狀況也了如指掌。
但仔細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個人身份、金融信息都是由專業機構來保存的,它們的數字化系統會采取多層防御,如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反病毒等,以及嚴格的訪問控制機制,對重要數據還會加密,防止被竊取或篡改。電詐分子要能搞定這些,何必費心編造“殺豬盤”呢,直接向大公司大機構投放勒索病毒,豈不是賺得更多。
所以拋開“電詐分子=黑客”的猜測,剩下的真相就是——定制殺豬盤的信息,很可能是受害者無意在社交媒體上,自己 “交”給騙子的。
如今隨便在網絡世界里晃悠一圈,點贊、評論、發個朋友圈啥的,都會留下大量數字足跡。而這些信息,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收集起來出售,成為“殺豬盤”的信息養分。比如你心血來潮曬的一次旅行照片,就暴露了生活習慣;無意中分享的一張消費截圖,就被扒出了興趣愛好和經濟能力。
所以,“殺豬盤”所依賴的隱私信息,并不是靠黑客對你的設備下魚鉤、放木馬而得來的,而是電詐分子以有心算無心的結果。
網上沖浪想要完全不留下痕跡,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數字足跡”,點擊發送按鈕之前多想一下。要是還覺得費勁,那就加入“momo大軍”吧。
最恐懼的情緒,會催生出最無厘頭的猜想。東南亞電詐事件,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會把人困在電詐園區里,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很難被解救出來。在極度擔憂中,經久不衰的“迷藥梗”又死灰復燃了。
傳聞電詐分子會用一種神奇的迷藥,一碰就暈,一喝就倒,再將暈倒的受害者送到妙瓦底,所謂“國內一瓶水,醒來到緬北”。不會還有人信世界上有這種迷藥吧,不會吧?
對麻醉技術的錯位想象,由來已久,也早就被科普作者們辟謠過好多次了。簡單來說,把人迷暈是一個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在專業手術室里,麻醉師都得用專業儀器,全程關注病人的意識情況,不時地調整麻藥劑量,才能保證人一直處于麻醉狀態。麻藥多了,人就可能致死;麻醉久了,還可能窒息。所以,喝一杯水就從國內一下子暈到緬甸,根本不可能。
還有人說,電詐分子用的是特別先進的迷藥,大多數時候人是暈的,但在經過邊境的時候,又能清醒一陣子,應對邊警的問詢。這么強大的“選擇性迷藥”,人類還沒發明出來呢。
絕大多數受害者,都是自己千里去往妙瓦底,迷暈他們的不是化學藥水,而是電詐分子的花言巧語。
搞錢,是東南亞電詐分子的主要目的。被關在妙瓦底的受害者,其家人都被勒索要十幾萬去贖人。但怎么把錢搞到手呢?
此前有新聞報道過,電詐分子通過比特幣在多個數字錢包之間瘋狂跳躍,把原本的加密信息和審計線索給清除了,最后就難以再追查到錢財去向。大家氣憤之余,會認為受害者的錢,也是通過虛擬幣和暗網洗錢這種見不得人的方式,被偷偷轉走的,賬戶里的錢就此人間蒸發了。
可是仔細想想,大部分受害者的錢財,都是從銀行卡轉賬出去的。隨著反詐工作的開展,受害者直接轉賬給電詐分子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了,但架不住詐騙分子又開拓了新的行騙陣地,比如騙人安裝非法的交易app、理財app,登陸非法網站等。
受害者往往會聽信電詐分子的說辭,心甘情愿地把錢轉進這些平臺。然后,錢就不由自己控制啦,至于騙子再用虛擬貨幣來轉移這些錢,那都是后話了。杜絕財務損失,要從源頭做到,不給未經查驗的陌生網站/應用打錢。
寫到這里,大家想必發現了,東南亞電詐分子并不是縱橫暗網的黑客,也不是神奇迷藥的發明家,而是窺探你社交媒體賬號的一雙眼睛,是引誘你前往陌生地點、點開陌生鏈接的一個微信頭像。
防范電詐,不能全靠腦補,認為電詐分子又掌握了什么超前的黑科技,時時處于恐懼和焦慮之中。反之,唯有消除對科技的錯位想象,了解真實的電詐手段,才能在早就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里,對各種隱私安全風險保持敏銳的自我覺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