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北京解放軍305醫院內傳來了一則消息,那就是敬愛的周恩來周總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去到了另一個世界繼續革命,享年78歲。
得知此消息后,說是舉國同悲一點都不為過,老百姓們痛哭流涕自發的走上大街表示哀悼,各級干部們長嘆不公,反問蒼天為何不讓好人長命。
當然了,尋常人是如此,作為周總理多年的革命戰友,宋慶齡同志的心情更是無以復加,原先炯炯的眼眸變得無神,原本挺拔的腰桿也瞬間佝僂了不少,她踉踉蹌蹌的趕去了周總理的追悼會,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會議才剛剛進行了一半,宋慶齡同志便憤然離開了現場,不僅如此,就在這之后她還公然提出了辭職,那副模樣簡直讓人不可置信。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追悼會上究竟發生了什么,竟能使得一向和藹的宋慶齡先生都如此憤慨呢?
周宋友誼
周總理與宋慶齡的友誼起始于上世紀20年代中期,也就是黃埔軍校成立之際,當時正值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的招生、招聘自然面向的是國共兩黨的青年才俊,而剛剛從法國留學歸來的周總理也就這樣被孫中山選中,并成為了軍校的政治部主任。
軍校開張后當即受到了廣大愛國志士的追捧,報名參與之人絡繹不絕,而周總理自然是十分忙碌,但忙歸忙成績卻是不少,因此為了表彰他的功勞,孫中山先生便介紹其與自己的愛人宋慶齡見了面。
宋慶齡對周總理的印象極佳,曾多次夸贊他是中國革命未來的中堅力量,周總理對宋慶齡亦是如此,他曾多次在黨內表示,中國有孫中山、宋慶齡這對夫妻是我們的幸運。
雙方就這樣建立起了初步的友誼,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很遺憾就在1925年之際,偉大的革命領袖孫中山因病逝世于北京,丈夫的離世令宋慶齡備受打擊,不料更讓她無法接受的還在后面。
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頓時亂作一團,汪精衛、蔣介石這兩個中山先生的學生為了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雖說蔣介石很快取得了勝利,但他的舉動卻令世人寒心,他不單公然違背了革命的綱領,還對共產黨人揮起了屠刀,為了穩固權利無所不用其極。
要知道蔣介石不單是中山先生的學生,更是宋慶齡的妹夫,如此行徑著實令宋慶齡心痛不已,深感絕望的她儼然喪失了斗志,于是乎為了撫慰傷疤,也為了替中國找尋新的出路,宋慶齡只得離開祖國遠赴蘇聯、歐洲學習。
這四年對于宋慶齡的影響很大,不僅讓她知曉了中國革命缺少什么,更是令她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濃濃的信賴之情。
信賴是一切合作的開始,而這也就是宋慶齡與周總理之間的友誼愈發深厚的原因所在。
上世紀三十年代,在白色恐怖席卷上海之時,宋慶齡無所畏懼的與我黨展開了聯系,先是用她的地位為我黨帶來了諸多支援,隨后亦是幫助滬上的地下黨同志與中共中央建立了聯系。
1936年,為了提高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的地位,宋慶齡同周總理寫了信,這才讓黨中央提前做好了準備,將美國記者斯諾接來了陜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宋慶齡與周總理始終保持著聯系,她的態度很堅決,那就是支持我黨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在她的斡旋與張學良、楊虎城的一致努力下,這才爆發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事變”,這才迫使蔣介石答應了抵抗日軍的“兵諫”。
七七事變爆發后,宋慶齡幾經輾轉,從上海遠赴香港避難,路程遙遠相隔萬里,卻依舊無法減輕周總理對其的擔憂之情,而宋慶齡也沒有讓組織上失望,在香港的她籌備建立起了保衛中國同盟,聯系到了全球的華人華僑為抗戰捐錢捐物捐藥品,至于這些援助亦是被她通通交給了我黨。
1949年初,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尾聲,勝利在望周總理亦是沒有忘記宋慶齡,他親自向上海方面發電,用極其尊敬的口吻邀請對方趕赴北平參與、指導政治協商會議。
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或許是出于對丈夫病故地的陰影,或許是礙于局勢的艱辛,宋慶齡并沒有選擇此時赴京,還是直到上海解放后,周總理再次派遣夫人相邀,她這才放下了全部的顧慮啟程北上。
抵達北京后,毛主席和周總理就在火車站臺等候,三人一見面便是相談甚歡,無論是個人感情還是國家大事都是如此。
新中國成立之后,周總理和宋慶齡的關系依舊十分要好,在工作中為了幫助周總理擺脫外交困境,宋慶齡一馬當先成立了期刊《中國建設》,周總理亦是投桃報李,不僅經常予以關心,在創刊五周年之際他甚至還親自題詞道“繼續做好同各國人民增進了解和友誼”。
帶病赴會
二人的這份友誼一直持續了幾十年,還是直到1976年時才被病魔分開,時年元旦,正當全國人民都在喜慶新年之際,周總理的身體卻是再也堅持不住,解放軍305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排下,該消息也很快傳給了周總理的親朋好友,當然,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宋慶齡。
聞聽此消息后,宋慶齡倍感擔憂,聽聞鴿子蛋能夠幫助癌癥病人恢復身體,一向信奉西醫的她居然破天荒的找來了不少鴿子蛋,隨即派人送給了周總理。
禮輕情意重,這份掛念令病危的周總理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笑意,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正在工作人員為其煮蛋之際,噩耗卻突然從病房內傳出,原來周總理竟已然停止了呼吸。
見此情形全醫院無不聲淚俱下,工作人員們亦是亂成一團,以至于都沒人將這個消息告知宋慶齡,還是直到次日清晨,宋慶齡這才從廣播里聽到了好友病故的消息,聞言她瞬間癱倒在地,豆大的淚珠滴滴落下,扭曲的五官令旁人心疼不已。
見狀負責照料宋慶齡的工作人員趕忙上前安慰,不料下一秒她竟語出驚人,來了一句要立刻啟程趕赴北京,要去參加周總理的遺體告別儀式,要最后見這位老友一面。
這可愁壞了一眾人等,倒不是說此舉有什么問題,著實是宋慶齡先生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八十三歲高齡的她走路都費勁,更何況是情緒激動下的長途跋涉,幾番顛簸下難免不會出現問題。
于是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好請來了醫生,由醫生告知宋慶齡不能出行,醫生拍馬趕來,不想竟看到宋慶齡正在提筆,上前看去這是一篇名為《懷念周總理》的“訃告”,大體意思是:
人民將永遠懷念周總理,因為他不單單是一名共產主義政治家,更是因為他為國為民不遺余力的人格魅力,周總理愛人民,人民也愛周總理,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見文醫生同樣是泣不成聲,緩了好一會后這才堪堪開口,希望宋慶齡先生能夠保重身體,那么面對眾人的阻攔宋慶齡又會作何決定呢?
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問題,但宋慶齡卻絲毫沒有猶豫,她先是正色的對著屋內眾人表達了悔意,后悔之前沒能去看望周總理,隨后又嚴聲做出決定,那就是不管怎樣自己一定要去!
二十多年前赴京,出于對丈夫的懷念宋慶齡面露懼色,如今她卻是滿臉堅毅,在養女的陪同下,她邁著大步于10日上午抵達北京,見到了身披黨旗的周總理。
看著那副蒼老、病態的面容,宋慶齡的淚水再次決堤,因為她無論如何也不能將眼前這個人,與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聯系在一起。
這些年為了國家解放、人民生活,周總理付出了太多太多,故而,情到深處宋慶齡便不由得說了一句“周總理,你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可國家和人民卻少了一個好幫手啊!”
這句話無論怎么理解都沒有歧義,都是一個老朋友、一個中國人應當應分的感謝,但誰知正是因為這句話卻讓宋慶齡先生遭到了非議,一些心胸狹隘的小人故意曲解了她的意思,不單說她是擺架子、耍官威,還說她出席告別儀式帶隨從的行為是舊官僚主義。
聽聞此話宋慶齡頓感氣憤,礙于場合這才沒有發作,只是和身邊人委屈的解釋了一番,又是說自己年紀大了找人攙扶合情合理,又是說哪有什么隨從,那都是周總理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是來送送長輩最后一程僅此而已。
這些話其實根本不用解釋,只要是還有良心的人都能理解,不過讓宋慶齡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的忍讓反倒是讓那群小人更加猖狂,居然在之后的追悼會上再度發出了挑釁。
憤然離席宣布辭職
當時的經過是這樣的。
1976年1月15日,在鄧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周總理的追悼會于人民大會堂內舉行,參與會議之人眾多,宋慶齡亦是其中之一,在整個追悼過程中,現場的氣氛都格外悲痛,她本人也不由得再度落淚,哽咽著向老友告別,可哪成想這一舉動竟再度引起了昨日那伙人的注意。
這次還不單是偷偷說,為了彰顯自己的“立場”,他們居然還同身邊人“介紹”起了宋慶齡的情況,又是說宋慶齡拉幫結伙是“總理派”,又是說她作風奢靡極要面子,隨身攜帶秘書、助理、隨從,更有甚者幾人還“看熱鬧不嫌事大”,見宋慶齡依舊不言語,聲調還越來越大,就差沒貼在她耳邊謾罵了。
如此行徑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宋慶齡也終于是爆發了,她狠狠瞪了幾人一眼后憤然離席,并在眾目睽睽之下快步走出了追悼會現場。
這一幕可讓鄧穎超、鄧小平等人詫異不已,他們趕忙向之前坐在宋慶齡身邊的幾人詢問情況,不料卻正好問到了那幾個惹是生非的小人,出于畏懼擔責,其中一人竟公然顛倒黑白,說宋慶齡是官威太大聽不得建議這才惱羞成怒。
這話別人能信,鄧穎超卻是打死都不相信,她本想親自去問問情況,卻礙于丈夫的追悼會離不開人這才派了幾名工作人員前去,然而讓幾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才剛一抵達宋慶齡的住處,屋內便傳來了對方怒氣沖沖的聲音。
只聽宋慶齡先生既委屈又憤慨,她先是說那群人完全是在一派胡言,自己與周總理相識了半個世紀,前來送老友最后一程怎么就變成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了呢?隨后又表示自己的年紀已經大了,與其在這里受小輩的污蔑,莫不如辭去職務一身輕松,回到上海頤養天年。
聽到這幾句話,門口的幾人是又驚又怕,他們根本沒敢進門,趕忙就將該情況傳回了鄧穎超那里,聞聽此話,鄧穎超等一眾中央領導人同樣是怒不可遏,他們在第一時間便抓住了那幾個造謠誹謗的小人,并勒令他們去向宋慶齡道歉,直到獲得原諒為止。
見中央領導暴怒,幾人不敢耽擱立刻快步趕往,然而,他們終究還是慢了一步,還沒等抵達目的地呢,中央方面便收到了宋慶齡先生的辭職信,等到中央反應過來派人去問時,宋慶齡一行人更是早已啟程回了上海。
就因為幾個無恥小人的誹謗,竟氣走了共和國的名譽主席,這可讓中央領導人們倍感焦急,無可奈何之下,他們只得選擇從長計議,一面派人前去上海安慰,一面在媒體上針對此事進行澄清。
所幸宋慶齡先生并非是那般不識大體之人,她的此舉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周總理的名譽,因此在不久之后她這才原諒了那幾人,并最終回到了工作崗位之上,繼續起了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如此敢愛敢恨的偉大女性,著實令人欽佩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