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底,北京中南海,一位姓賀的男人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見面后二人的情緒都很激動,尤其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先是稱“賀曉秋的兒子自己必須要見一面”,隨后更是不住的說著曾經(jīng)的往事,表示男人的父親曾兩次救過自己的性命。
在這之后,毛主席再度召見了這位賀姓男子三次,每一次都表現(xiàn)的格外熱情,最后一次時不但讓江青準備了家宴,甚至還破天荒的給到了男人兩項特權。
要知道,毛主席向來都是認理不認親的,莫說是旁人,就算是長輩七叔公,當年想要點特權都遭到了主席的駁斥,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名男子是誰為何能有如此待遇,主席口中的賀曉秋又是誰,二人當年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湘潭往事
原來,這位被毛主席熱情接見的男人名叫賀鳳生,家住湖南省衡陽市,他從1960年11月初便從家鄉(xiāng)出發(fā),一路搭車、搭船,輾轉(zhuǎn)近一個月這才抵達了北京。
到了北京后,賀鳳生二話沒說就直奔中南海而去,他手拿特產(chǎn)的樣子像極了求人辦事,所以剛一到門口就被兩名衛(wèi)兵給攔了下來,并詢問他有何貴干。
賀鳳生很實在,直接就說自己要找毛主席匯報工作,一聽這話衛(wèi)兵頓感荒唐,先不說這個農(nóng)村來的小伙看起來不像是官員,不太可能有什么緊急的事情,就算有中南海也不是菜市場,匯報工作也該逐級上報,要是誰都想找毛主席直接說話,豈不是亂了套?
想到此處,衛(wèi)兵直接將心中的話告知了賀鳳生,告訴他主席很忙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他本以為這么說賀鳳生就會知難而退,怎料對方竟直接拿出了一封信,信上的落款不是旁的,正是毛主席本人的簽名!
見此情形,衛(wèi)兵深知另有隱情,他不敢耽擱立刻將此事匯報給了上級,最終傳到了毛主席的耳中,聞言,毛主席立刻就猜到了來人的身份,這才出現(xiàn)了開篇時的那一幕,先后四次見面,又提出了給予特權。
不過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一聽毛主席這話賀鳳生非但沒有驚喜,反倒是十分詫異,顯然他并不知道毛主席和自己父親的往事,而見到對方如此,毛主席亦是長嘆了一聲,隨后娓娓道出了那段塵封已久的過往。
據(jù)毛主席說,按輩分賀曉秋應該算是自己的表弟,二人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嬉戲、一起上學,感情很是要好,后來毛主席離開家鄉(xiāng)外出游歷,賀曉秋還像個跟班一樣非要一起去,不料此舉卻遭到了家族長者的反對,稱如今的局勢太過混亂,毛澤東脾氣太過執(zhí)拗他們勸說不了,絕不允許賀曉秋也跟著冒險,家里至少要留下一個男丁。
礙于規(guī)矩的束縛,最終賀曉秋也沒能跟隨毛主席,進而錯過了大展宏圖的機會,這一別就是多年,還是直到1917年1月,也就是毛主席母親生日當天,這對好兄弟才迎來了再一次的相遇。
當天,毛主席從長沙趕回老家給母親籌辦生日,不料卻正好撞見了拿著禮物而來的賀曉秋,多年不見甚是想念,二人在一起交談了很久,賀曉秋為毛主席講述了家族、家鄉(xiāng)近幾年的變化,毛主席亦是沒有藏私,拿出了珍藏許久的新思想書籍送給了對方,并囑咐稱希望賀曉秋能夠多多鉆研,今后能為中國的改變做出助力。
毛主席的話賀曉秋深以為意,他也真的從書籍中學會了很多,例如共產(chǎn)主義思想、改造中國的理論、資本的罪惡等等等等,當然了,這也就是之后除了親情外,他力挺表哥,不懼生死也要救其性命的原因之一。
時間來到1925年,這時的毛主席已然成為了我黨的高級干部,當時的他接到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去到湘潭老家了解農(nóng)民詳情、大搞農(nóng)民運動,而這也讓他與賀曉秋再次相遇。
與上次不同,這次見面毛主席并沒有閑聊,反倒是拜托起了表弟,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在家鄉(xiāng)動員群眾,勸說父老鄉(xiāng)親參加農(nóng)民運動。
聞言起初賀曉秋是有些畏懼的,畢竟這個舉動說好聽了是運動,說不好聽的不就是“起義造反”嗎?但所幸,這些年來對新思想、新文化的了解讓他終究下定了決心,畢竟人終有一死,總要活出些意義。
帶著這份抱負,賀曉秋主動請纓開始了動員農(nóng)民的行動,在他與毛主席的共同努力之下,果不其然,很快大量的農(nóng)民群體就被拉到了共產(chǎn)黨這邊,研究起了拿著槍桿子起義的事情。
兩次救命
這邊毛主席的任務如火如荼,而另一邊的湖南軍閥趙恒惕卻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熟讀史書的他太明白農(nóng)民的力量了,也知道一旦讓這群人成了氣候,自己這個“大帥”將會走到盡頭,于是乎不敢耽擱,他立刻就采取了行動,派遣大批官兵遠赴湘潭意圖逮捕毛主席。
此時的毛主席并不知道軍閥們的計劃,他還在鄉(xiāng)村之中賣力的講解著共產(chǎn)主義思想,然,說時遲那時快,一伙荷槍實彈的敵人眨眼就抵達了村口,聞訊這可急壞了一眾警衛(wèi)和百姓,毛主席亦是束手無策,他甚至已經(jīng)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
所幸就在這時賀曉秋站了出來,他想到了一個妙計,那就是找一個八抬大轎將毛主席抬出村去!
為何這么做呢?原因很簡單,世人皆知毛主席是窮人的代表,是勞苦大眾的領軍人物,這樣的人想來出行也該是步行或是騎馬,怎么可能會坐八抬大轎呢?
顯然賀曉秋正是利用了“燈下黑”的原理,這才將毛主席明目張膽的送出了村子,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才剛一出村另外一伙敵人就攔住了一行人的去路,他們的態(tài)度很堅決,就是想打開轎簾檢查一番。
賀曉秋深知只要簾子一打開鐵定就露餡了,危急時刻他也只好選擇了冒險,一面拿出了兜里全部的積蓄送給敵人頭目,一面講出了自己的身份,說自己是賀家人,車上坐的是賀家老爺子希望能夠通融通融。
在賀曉秋金錢、地位的雙重施壓下,敵人這才退去,毛主席亦是這才撿回了一條性命。
這是第一次救命之恩,第二次則是在秋收起義前夕,彼時“五卅慘案”、“4.12政變”相繼爆發(fā),共產(chǎn)黨人的情況岌岌可危,基于這種情況,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領導們便做出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決定,而毛主席負責的依舊是湘贛地區(qū)。
任務起初進行的很順利,可很快意外就到來了,毛主席才剛剛進入湖南境地就被一伙國民黨特務盯上了,他們在后面追毛主席在前面跑,情況著實是危險至極,幸虧就在這時毛主席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表弟賀曉秋就住在附近。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上次救下毛主席性命后,賀曉秋的身份就暴露了,敵人將他也列入了通緝名單之中,為了活命賀曉秋只好賤賣了產(chǎn)業(yè)、田地,帶著全家遠赴南縣避難,沒想到在這里竟再次遇到了毛主席。
見面后對于賀曉秋的遭遇毛主席深感愧疚和同情,不過現(xiàn)在卻不是拉家常的時候,該怎樣逃出重圍才是重中之重,為了想出萬全之策幾人急的是焦頭爛額,最終還是賀曉秋腦子機靈,這才研究出了一條逃跑線路。
根據(jù)敵人的位置,賀曉秋前躲后躲、七拐八繞終于將毛主席送進了山里,在山路中他又是連拉待拽,這才在最后關頭甩掉了追兵,幫助毛主席逃出了生天,不僅如此,看著表哥一行人面色蠟黃,賀曉秋還咬了咬牙,從里懷中掏出了最后幾塊大洋交給了對方,并且囑咐主席要注意身體。
對此毛主席萬分感動,可此時的他卻不知道,正是這幾塊大洋卻再度救了自己的性命。
從南縣逃走后,沒過許久毛主席一行人便再度遭遇了敵情,敵人雖然不知道他的身份,卻看他氣度不凡,蠻不講理的選擇了抓捕,被捕后領頭的官兵本想著殺良冒功,找一個僻靜之處直接將毛主席槍斃,幸好就在這時,毛主席靈機一動拿出了那幾塊大洋給到了一位看守的士兵。
士兵見錢眼開果斷答應幫忙,而在一番緊張刺激的追逐下,毛主席這才再度逃出生天,這才平安來到了根據(jù)地。
這么算來賀曉秋應該是救了毛主席三次才對,不過大恩不言謝,毛主席也沒想那么多,他只知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位表弟是自己的恩人,自己今后一定要盡全力予以回報。
兩項特權
在這之后,先是反圍剿、長征,后是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毛主席與賀曉秋就逐漸斷了聯(lián)系,還是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圓滿落幕后,賀曉秋這才再度得知了這位表哥的消息。
聞訊賀曉秋無比激動,得知表哥真的完成了最初的理想,他難掩內(nèi)心的喜悅,故而當即他就修書一封給到了對方,訴說了自己的思念,也表達了由衷的敬佩。
見到親人、恩人的來信,毛主席也十分高興,他立刻回了一封信,而這也就是后來賀鳳生帶來的那份證明。
不過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雖說書信往來頻繁,但賀、毛二人卻始終沒有機會再見面,直到賀曉秋死前亦是如此。
1960年11月初,賀曉秋因病臥床不起,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時日無多,也對始終沒能再見主席深感遺憾,所以為了圓夢他就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賀鳳生,希望他能夠代替自己去最后見一面毛主席。
帶著父親的愿望賀鳳生不遠萬里趕赴北京,可很不幸,當月26日,也就是賀鳳生抵達北京的當天,賀曉秋便離開了人世。
這一消息還是直到與賀鳳生的最后一次會面時毛主席才堪堪知曉,聞訊他老人家很是悲傷,眼淚在眼眶中不停打轉(zhuǎn),緩了半晌后這才開口說了一句“這個曉秋,怎么就不知道拍個電報,見不到最后一面,讓我送個花圈也好?。 ?/p>
毛主席與賀曉秋之間的情誼顯而易見,但是,這卻并非是他為賀鳳生頒發(fā)特權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qū)嶋H上與親情無關,而是和賀鳳生的一番直諫有關。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就在二人最后一次見面時,毛主席敏銳的察覺出了賀鳳生有話要說,在他的首肯下,賀鳳生亦是說出了一件事,那就是老家縣里的食堂問題。
原來,從前幾年開始,縣里搞起了公社化,竟然將鍋碗瓢盆、鐵鍋、菜刀全都充了公,不讓老百姓在家吃飯,只能去公社中的大食堂一起吃。
這本來也沒什么,吃什么不是吃啊?大家一起吃還熱鬧,可問題是食堂里的飯菜就不是人吃的東西,頓頓白水煮蘿卜,還把大米飯蒸兩次,蒸的米粒又圓又大,實際上卻是根本吃不飽。
基于這種情況,不少老百姓都選擇了抗議,但這不抗還好一番抗議之下飯菜竟更差了,有時候連蘿卜都吃不上!
賀鳳生越說越生氣、越說越生氣,緊接著作為生產(chǎn)隊隊長,他又給出了自己的猜測,稱很有可能是有些干部中飽私囊,將老百姓的口糧全都占為了己有,這才造成了所有人都吃不飽的局面。
一聽這話毛主席頓時來了精神,他是既愧疚又氣憤,愧疚的是疏忽大意讓某些害群之馬傷害了老百姓,氣憤的是這群人什么都敢干,甚至連老百姓救命的糧食都敢侵吞。
想到此處,毛主席先是暫時告別了賀鳳生,隨后又派人實地調(diào)查了一番情況,最終在圓滿解決問題后這才再度找到了賀鳳生,既承諾了問題已經(jīng)解決,大食堂已經(jīng)解散,又夸贊了對方敢于直諫的做法,而為了今后能夠聽到更多來自基層的聲音,給予特權一事才終于浮出了水面。
毛主席給到賀鳳生的特權有兩個,一個是有困難可以隨時找自己解決,另一個是基層有什么情況可以不經(jīng)請示直接向自己匯報。
沒錯,這特權并不是什么吃飯不用花錢,又或是什么免死金牌,完全就是兩個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為了老百姓的公平公正互相做出的承諾,在這之后賀鳳生也真的為毛主席提出了不少建議,甚至在那段混亂的時期亦是如此,而這般為了黎民百姓不惜以身犯險的舉動也當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