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到處都是中吹,從媒體到機構再到個人,全都“叛變”了,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讓整個西方世界集體懵逼,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驚天逆轉。
2025年,中國的農歷新年才剛剛開始,西方國家就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件是英國媒體BBC制作了一個紀錄片,名叫《中國制造2025》。
在這個紀錄片里,沒有陰間濾鏡,沒有斷章取義,沒有刻意的詆毀抹黑,唯一剩下的只有對中國的稱贊和欽佩,他們說中國的無人機統治著全球的天空,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引領著世界的潮流,說中國的Deepseek開啟了新的技術革命,他們全方位無死角的稱贊中國的創新速度和產業深度,拳拳愛國之心溢于言表難以掩飾,仿佛他們不叫英國廣播公司,而叫CCTV。
看到這種魔幻的畫面,西方網友瞬間沸騰,他們紛紛指責BBC收了錢不按良心辦事,甚至有網友極度懷疑BBC已經被中國黑客盜號,現在發的內容根本無法代表他們本來的意志。
正當大家還在討論BBC到底是收錢了還是被盜號的時候,又一家西方機構選擇了公開“跳反”。
這家機構叫德意志銀行,是全球著名的研究機構,他們的研究團隊公開表示: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突變時刻,2025年,將是中國企業和中國資產崛起的一年。
而且和BBC不同,為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他們還特意發了一個研究報告,用詳實的內容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我系統地看完了他們的報告,總結出了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他們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斯普特尼克時刻。
那什么叫斯普特尼克時刻呢?答案是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衛星,這一歷史性的突破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因為這意味著歐美國家在航天科技領域已經開始掉隊,這一事件讓美國被迫加大在科研和教育領域的投入,從而開啟了激烈的太空競賽。
放在今天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不只是航天領域的事情,而是在工業生產能力、軍事科技、AI技術等領域全面的出現了質變,黑科技的不斷井噴讓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實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這會導致全球投資和國際格局出現劇烈的變動,如果美國拿不出對等的回應,那中國將會很快成為全球新的領頭人。
第二,他們重新審視了中國制造的實力。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西方國家一直認為中國的制造業是以量取勝,廉價的勞動力是中國制造業強大的核心原因,但到了2025年,他們驚訝的發現,中國不僅占據了全球35%的工業產能,在很多高端制造領域,中國竟然也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
比如說我們的電動汽車、半導體、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我們能以遠低于西方同類產品的成本,做出性能類似甚至更強的技術創新,如果放開自由競爭,西方國家幾乎毫無抵抗之力。
最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2025年初,在短短一周的時間里,中國竟然先后拿出了六代機和DeepSeek這兩樣劃時代的產品。
他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在高端制造領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擴張,這種速度將難以抵擋。
而且他們還不是口嗨,而是有數據支持的,根據他們的統計,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擁有全球70%的專利,在5G和6G通信設備領域,差不多也是一樣的場景,在整個2023年里,中國一個國家申請的專利數量就占到了全球一半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全方位的包圓全球的高端技術。
如果考慮到中國龐大的教育人口和中國人優異的學術表現,這種趨勢將會一直持續,中國制造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將不太可能被遏制。
而且德意志銀行仿佛知道中國人在想什么似的,針對幾個國內最關注的問題,他們也做出了專門的回應。
比如說第三,中國GDP增長放緩的問題。
看到市面上大量出現看衰中國經濟潛力的言論,德意志銀行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中國2024年的GDP增速還有5%,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增速,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1980年代,當時日本的GDP增速大概只在4%附近,可即便如此,人們依舊認為那段時間是“日本的經濟奇跡”。
怎么到了中國身上,5%的增速反而會被認為增長乏力了呢?對于這一點他們感到不可思議,而且他們認為,以中國遠超日本的體量,長期維持在4%-5%左右的增速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了,因為中國一年的GDP增量就等于一個法國,而法國是五常國家,世界排名第七的經濟體。
為了防止杠精去抬杠,他們還給出了一個非常精準的判斷,他們認為,現在的中國非常像1980年的日本,而不是1989年的日本,二者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因為1989年的日本,產業轉型的路子幾乎被美國堵死,已經處于經濟泡沫破滅的前夕,那時候的日本如果用一天的時辰去進行比喻,那就是已經臨近黃昏,再往后就一直都是下坡路。
而1980年的日本則完全不同,那時候日本正在進行產業升級,大量高端產品風靡世界,比如說日本汽車、挖掘機、攝像機、以及錄音器等等,都是那個時候席卷全球的。
他們認為現在的中國和1980年的日本非常類似,都是處于經濟騰飛的前夜。
而且為了防止杠精進一步抬杠,他們還明確指出,把中國比作1980年的日本,并不意味著中國會走和日本一樣的老路,因為在80年代,日本被美國人算計,前后簽訂了《美日半導體協議》和《廣場協議》,直接導致日本產業轉型的失敗,國家失去了向上攀升的窗口期。
反觀中國的情況,則是截然不同的局面,面對美國的制裁和阻止,中國人沒有低頭認命,反而是臥薪嘗膽,獨立自研,六代機和Deepseek的出現,已經證明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出現了重大失敗,一旦跨過了這個關鍵的黑暗節點,中國很快就能一飛沖天。
第四,他們還回答了中國的人口問題。
現在很多人認為,生育率的降低會影響中國的經濟潛力,但是德意志銀行認為,我們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在過去那個時代,人口降低或許是影響非常深遠的大事,但是這幾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大爆發,人口減少的弊端將會被智能化給抹平,他們指出,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國擁有全球70%的份額,是毫無爭議的巨無霸,一旦中國將人工智能大面積應用于工業領域,中國的產能甚至有可能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更重要的是,中國還在積極地推行一帶一路政策,會有充足的人口和市場來消化中國的產能。
第五,他們回答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
相比起國內某些群體的擔心,德意志銀行反而對中國經濟非常自信,他們認為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根本就不會影響中國的大局,因為是美國更加依賴中國,而不是中國更加依賴美國,特朗普目前只敢加10%的關稅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和之前的預期有很大的距離,這深刻說明特朗普追求的并不是全面和中國脫鉤,而是用關稅來當作武器,以增加自己后續談判的籌碼,他們認為特朗普在2025年上半年就會盡快和中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從而專心把精力放在美國和西半球方面。
你看看,別人德國人都能看出美國人色厲內荏的本質,反而咱們國內一些人卻總是不夠自信。
我知道看到這里,大家一定會感到好奇,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西方國家的媒體和機構全都變成了中吹?其實答案很簡單,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入關之后,自有大儒來為我辨經。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的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你不用去和外人爭論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因為自然會有其他人來為你辯論。
西方之所以進入2025年之后輿論會發生這種驚天逆轉,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2024年我們帶給他們的震撼實在是太多了,除了他們提到的六代機和Deepseek之外,整個2024年,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們累計展示了九天無人機、機器狼群、殲35戰斗機、殲15T彈射艦載戰斗機、殲20s戰斗機、虎鯨號大型無人作戰艇、無偵10無人機、鳴鏑22空天飛行器、玄鳥空天戰斗機、四川艦兩棲攻擊艦、紅旗19反導導彈、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彩虹7無人機、055驅逐艦的13、14號艦等軍事科技。
同時我們的嫦娥六號還登陸了月之暗面,并以打水漂的方式精準返回了地球。
不僅如此,我們還在2024年10月16日公開宣布,將探索宇宙起源、探尋地外生命,并公布了一個長達25年的宏偉計劃。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技術積累很可能已經到了質變的時刻了,一年掏出這么多的黑科技,干出這么多的堪稱偉大的事情,哪怕西方人再遲鈍也應該清楚,中國的實力已經是今時不同往日。
當他們開始接受這個既定事實的時候,就會集體變成中吹,客觀理智的看待我們的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