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保始之征,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于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
“保始”就是開始的起心動念,開始的動機,也就是所謂人生觀的開始,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之征”是后果,一個人要有始有終,就是孔子講過的,“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我們有時候慷慨答應一件事,說一句話很容易,不能過了幾天,把自己原先講那句話的動機就忘了。所以孔子說,一個人經過長久的時間,不忘平生之言,講的話一定做到,有始有終,能做到的話,就是了不起的人了。我們平常讀到這一句,不覺得重要,如果人生的經驗多了,就曉得“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句話,是非常難辦到的。
譬如交朋友,或男女由愛情結成夫妻,過不了多久,都會發生問題,絕對不是最初相愛的那個樣子,這就是久而忘記了平生之言。開始的時候可以為你死呀為你活呀,什么都做得到,最后為你半死半活都做不到。人就是會忘記平生之言,所以我們一個人講一句話,不要輕易說話,更不要輕易發一個動機;因為“保始之征”很難,也就是有始有終很難。
“不懼之實”,在人生的途徑上,無所恐懼,勇往直前。一個人什么都不怕,不怕死不怕鬼,都容易;但是很怕人生。生活的逼人,環境的壓力,久了以后,你對于社會對生命,會產生一種恐懼,人會自然到這個地步;幾乎沒有一個人對人生的路途不產生恐懼的。古人的詩講,“世事茫茫難自量”,人都有這個感覺,前途如何,后途如何,不知道,所以人生就有很多的恐懼。
我們要做到人生“不懼之實”,就是要實際做到不懼。“保始之征,不懼之實”,這兩句話很重要,要想求好的結果,就要注意有好的開始,這就是保始之征。一個人確定了道德的途徑,要不懼一切,不怕,無恐怖,這就是不懼之實;不管受什么挫折,都還是直正地走這一條路。下面他用勇士做比喻。
“勇士一人,雄入于九軍”,在戰場上作戰的時候,一個大勇士,發奮前沖,千軍萬馬在所不顧,一人一馬就沖進去,所謂“雄入于九軍”,這在中外軍事歷史上非常之多。那么這些人為了什么?“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為了成功,為了勝利,當時一股勇氣,生死都不顧。最后呢?如兵法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成功了,成名了,這是慷慨、專心、視死如歸的一股勇氣。
一個人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忘掉了生死去拼命,博得成功而成名,那還算容易。但是,在人生的途程上,零割細刮地慢慢走,有時真受不了,會有恐懼之感。在這個時候能夠不恐懼、不憂愁、不煩惱,有始有終,就是了不起的人。
這一節說明怎么樣修止,怎么樣得天地之正,就是《大學》講的,所謂正心、誠意。怎么樣得正?必須要有勇氣,有決心,面對人生,面對自己確定的目的,一直地向前去,這樣的人,沒有不成功的。前面是說普通人,下面再進一層說。
——《莊子諵譁》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是由南師子女、社會賢達、眾多弟子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求真、求實、求信的理念,與社會大眾共同分享南懷瑾先生的智慧。
內容簡介:
南懷瑾先生關于《史記》重要篇目以及司馬遷寫史之深意的講述,透徹而珍貴,對于現代人認知中國歷史乃至傳統文化的精深內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對于南師講述史記進行了系統化梳理,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章介紹司馬遷寫史的獨特奇絕之處;第二章對于史記重要篇目的解密闡述;第三章介紹現代人為什么要讀史。本書方便傳統文化愛好者更加深入地領會《史記》背后的深刻見解,更深層地領略讀史的重要意義,且能古為今用,提升智慧洞察力。
點擊“點贊”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文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