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年的精心雕琢,耗資20個億,上海浦東矗立起一座世界級地標——上海圖書館東館。這座圖書館的建筑面積達11.5萬平方米,是中國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館內藏書近500萬冊,年接待讀者400多萬,近6000個閱覽座位,為每一位求知者提供沉思與啟迪的空間。
丹麥SHL建筑事務所汲取“太湖石”的靈感,將建筑雕琢成形,宛若一塊歷經歲月洗禮的玉石,以其獨特的形態和內涵,傳承并低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韻味。
踏入東館,藝術家徐冰的作品《鳥飛了》映入眼簾,800余個漢字如群鳥振翅,從巨書之頁沖霄而上,寓示思想自由翔于無際的知識天空。落地窗外,陸家嘴的天際線與室內光影交織,為閱讀添一抹生動。翻頁間,世界新意盎然;抬眼時,生活感悟油然而生。
圖書館的宏偉藏書背后,隱藏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圖書巡檢。傳統人工巡檢耗時耗力、準確率低,讓圖書管理員登梯查看動輒數米高的架上圖書,還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對于讀者而言,館藏豐富固然好,茫茫書海找書難。
隨著這座世界級地標的落成,上海圖書館東館也“聘請”了幾位“千里眼”管理員——獵戶星空與知書科技共同打造的大模型機器人-AI圖書管理員。
它們不僅能通過雙側攝像頭“盡覽”數米高書架上的書籍存放情況,還能智能避障,悠然穿梭于書海間“過目不忘”。支持條碼、二維碼、索書號和OCR圖像等多種識別方式,可覆蓋中外文圖書,平均每小時巡檢10萬冊,2分鐘內出結果,識別率大于98%。
巡檢完成,AI會進行數據匹配自動優化,輸出至圖書智能管理后臺,輔助圖書管理員高效發現錯放亂放的書籍,大幅提升了圖書歸位的效率。AI大模型還可以依據圖書的移動頻次,洞察讀者偏好,為讀者提供更精準的熱門圖書推薦,讓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場發現之旅。
近期,上海圖書館東館還將上線AI圖書管理員引領找書功能。基于精準的室內定位導航技術,在日常巡檢之余,AI圖書管理員將化身讀者的“貼心引導員”,“行走”于書架之間,引領讀者尋找心中的知識寶藏,大大節省了讀者的寶貴時間。
想象一下,在這座中國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內,每當夜幕降臨,最后一位讀者踏出門檻,AI圖書管理員就開始了它的夜間巡邏,以“科技之眼”守護這座知識的殿堂,確保每一個黎明到來時,每本書籍都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的探索者。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視頻,驗收AI圖書管理員上崗情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