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社火演出、文化底蘊深厚的非遺展演、穿越“那時長安”漢文化體驗……2月12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未央區人民政府在漢長安城舉辦“年始未央?福至長安”2025西安“山河詩長安”元宵節民俗文化展演活動為中外游客送上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年禮。
社火表演:鑼鼓喧天 龍騰獅舞迎元宵
下午3時,漢長安城里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一場熱鬧非凡的社火表演在這里隆重上演。伴隨絢麗彩綢,秧歌隊伍、舞龍隊伍載歌載舞,帶著濃濃的年味和滿滿的祝福,為新的一年拉開精彩序幕。
社火是習俗,是年味,是人間煙火,伴隨著人潮涌動,踩高蹺的傳統社火社隊以精湛的表演和濃郁的地方特色,為市民游客獻上了一場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
只見社火隊員們身著鮮艷的傳統服飾,手持彩旗、花傘,踏著歡快的步伐,依次登場。舞龍、舞獅、旱船等傳統社火節目輪番上演,現場觀眾陣陣喝彩。
精彩的演出、互動的體驗,贏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歡聲笑語不斷,傳遞著對新春的期盼與美好祝愿。
非遺展演:長安百戲 “上元節”盛景撲面而來
長安百戲,穿越古今;長安夜宴,盛景重現。活動現場復刻漢文化“元宵節”習俗,游客猶如穿越到“那時長安”,著漢服、行漢禮、猜燈謎、畫糖畫,“上元節”盛景撲面而來。
“太精彩了!”“木偶還能這么靈動!”木偶戲又被稱為傀儡戲,誕生于西周時期,在陜西以杖頭木偶為主,多流行于關中西部地區。
在非遺展區的木偶戲展臺前,今年78歲的李巧玲老師左手舉著木偶的中桿,右手拉著木偶的眼線和內桿,伴隨著音樂的節拍,或前進或后退,一會旋轉一會跳躍,木偶的紅色水袖在她雙手的牽引下隨之舞動,引得現場群眾連連叫好。
看到老師在茶上“拉花”的茶百戲、孩子們用現代工具制作古老糖畫、手藝人一針一線縫制錦囊香包、匠人用巧奪天工的刀法在西瓜上雕出鏤空的“非遺中國年”……市民游客紛紛對傳統文化發出驚嘆。
六大主題:文旅活動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相得益彰
據了解,此次活動推出“故事長安—老文化、新體驗;時尚長安—老遺址、新面貌;趣創長安—老傳統、新視角;智慧長安—老特色、新玩法;實景長安—老品牌、新活力;書香長安—老故事、新知識”6大主題20多項具有歷史文化同現代時尚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系列活動,為中外游客送上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年禮。
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ELISEEVA MARIIA(中文名字:茉莉)豎起大拇指說,“這次元宵節活動復古又新潮,仿佛穿越千年,我深刻感受到了長安節日文化之都的魅力。”
來自土庫曼斯坦的留學生DILDAROVA EJESH(中文名字:珍時)在未央宮前殿久久駐足,她興致勃勃地說:“這次元宵節活動,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輝煌,它見證了長安城的熱情好客和開放包容。希望下次帶家人朋友到長安來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現代時尚。”
未央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以傳統節日元宵節為契機,依托漢長安城世界遺產資源優勢,圍繞“山河詩長安IP塑造路徑”,旨在打造“一詩、一景、一節、一會”“四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山河詩長安”文化旅游新地標,讓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通過“山河詩長安”旅游感受長安厚重底蘊與文化魅力,探索承載著“詩與遠方”的廣闊天地。
文/圖/視頻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高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