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態環境保護愈發關鍵的當下,水質監測監控系統已然成為守護水資源的重要防線。它借助先進的傳感、通信與數據分析技術,多方面、實時監測水質狀況,為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保護提供有力依據。這套系統主要依賴投入式水質傳感器、岸邊站水質監測站和浮標式水質監測站這三種重點設備,它們協同合作,準確監測水中的各類關鍵指標。
投入式水質傳感器:深入水下的 “偵察兵”
投入式水質傳感器,宛如一位勇敢無畏的 “偵察兵”,能夠深入水體內部,獲取直接的水質信息。它體型小巧、設計靈活,可直接投入到河流、湖泊、水庫等不同水域的特定深度。在工業廢水排放口,投入式水質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廢水的 pH 值、溶解氧、電導率、濁度和水溫這常規五參,一旦發現水質異常,便可及時發出預警,為企業調整生產工藝、處理廢水爭取時間,避免對周邊水環境造成污染。
從技術原理來看,pH 值的測量利用的是玻璃電極法,當玻璃電極與水樣接觸時,會產生與水樣中氫離子活度相關的電位差,通過測量電位差就能得出 pH 值。溶解氧的監測采用的是電化學法,電極在水中會產生與溶解氧濃度成正比的電流信號,從而實現對溶解氧的精確測量。電導率的測定則是基于溶液的導電特性,通過測量電極間的電阻來計算電導率。濁度的測量運用的是光散射原理,當光線穿過水樣時,水中的懸浮顆粒會使光線散射,通過檢測散射光的強度就能確定濁度。水溫的測量較為簡單,通常使用熱敏電阻,其電阻值會隨溫度變化而改變,進而實現對水溫的準確感知。憑借這些技術,投入式水質傳感器能夠快速響應水體變化,并將數據及時傳輸回來,為水質初步評估提供手資料。
岸邊站水質監測站:穩定可靠的 “守護者”
岸邊站水質監測站如同一位忠誠且穩定可靠的 “守護者”,一般安裝在岸邊的固定位置。在城市飲用水源地的岸邊,岸邊站水質監測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持續監測常規五參,還重點對 COD(化學需氧量)、氨氮、余氯等指標進行精確檢測。這些指標對于評估水源地水質是否符合飲用水標準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居民的飲水安全。
岸邊站水質監測站內配備了專業的分析儀器和自動化采樣設備。在監測 COD 時,常用的是重鉻酸鉀法,在強酸性溶液中,以重鉻酸鉀為氧化劑,硫酸銀為催化劑,沸騰回流消解水樣,通過測定消耗氧化劑的量來計算 COD 值。氨氮的檢測多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水樣中的氨氮與納氏試劑反應生成淡紅棕色絡合物,該絡合物的吸光度與氨氮含量成正比,通過分光光度計測量吸光度即可得出氨氮濃度。余氯的監測運用的是 DPD 分光光度法,在 pH 為 6.2 - 6.5 的條件下,余氯與 DPD 試劑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通過測量吸光度來確定余氯含量。憑借這些專業的分析方法和設備,岸邊站水質監測站能夠對水樣進行更精確的分析,其數據穩定性高,為長期水質變化趨勢分析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浮標式水質監測站:流動水域的 “瞭望者”
浮標式水質監測站可在水面自由漂浮,堪稱流動水域的 “瞭望者”。在大型湖泊和跨區域的河流中,浮標式水質監測站能夠實時監測水質動態。例如在一些風景秀麗的旅游湖泊,為了保護湖泊生態環境,保障游客的游玩體驗,浮標式水質監測站會對懸浮物、硬度、透明度等指標進行密切關注。一旦水質出現異常波動,相關部門就能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浮標式水質監測站通常集成了多種先進的傳感器技術。懸浮物的監測利用的是紅外散射原理,當紅外光照射到水樣中的懸浮顆粒時,會發生散射,通過檢測散射光的強度來確定懸浮物的含量。硬度的測量采用的是離子選擇電極法,通過特定的離子選擇電極對水中的鈣、鎂離子等進行選擇性響應,從而計算出水質的硬度。透明度的監測則是利用光學傳感器,通過測量光線在水中的透過率來判斷水體的透明度。這些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會通過無線傳輸技術發送到監控中心,實現對大面積水域的有效監測。
這三種監測設備各具優勢,相互配合,構建起了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水質監測監控系統。從水體內部到岸邊,再到廣闊水面,對各類水質指標進行多方面監測。無論是在工業廢水排放的監管、城市飲用水源地的保護,還是在自然水域生態環境的維護中,水質監測監控系統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水資源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讓我們能更好地守護珍貴的水資源,確保水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