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形態
最近我到揚州、鎮江和常州走了一圈,感觸頗深。站在揚州和鎮江的立場上考慮,兩者如果想要謀求更好的發展肯定希望和周邊GDP更高的城市產生密切的互動。
放在揚鎮面前的,一個是西邊的南京(GDP:18500.81億),一個是東邊的常州(GDP:10813.6)。前者顯然是首選,畢竟是省會。
常州雖然優勢不大,但背后是非常成熟的蘇錫常都市圈,總GDP高達約5.4萬億,且向東一直到上海的城市綿延感是很突出的,它所帶來的能量的聚合是要更強一些的。站在揚州和鎮江的角度,向東的魅力并不比西邊弱。
所以從構建更強都市聯合體的角度來說,南京向東向北聯合揚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當年南京準備新建第一座機場的時候,就曾考慮過將其設置在六合與儀征的交界處。當然這件事最后并沒有成,不過我覺得就算當時考慮到過江有所不便,從聚合寧鎮揚的思路來說,也是可以放在江南龍潭一帶的,效果其實差不多。
如果這個構想當初能夠實現,那么南京就有了拉住揚州和鎮江的功能性紐帶,在三座城市之間構建起共同的功能節點,比如航空樞紐中心。甚至日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疊加航運樞紐、城際軌道樞紐等。
雄州、龍袍、儀征、龍潭、下蜀等地或許就可以憑借當時高速的城市化進程,通過約30年的持續發展,逐漸發展成類似今天蘇錫常頭尾相連的濱江都市連綿體,包括后來的青龍地鐵小鎮(原紫核)也會有更好的發展動力,我認為這才是寧鎮揚一體化應該具備的真正形態。
最新獲批的《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在龍袍和龍潭都各規劃了一處通用機場,可見在技術層面,這兩個區域的確是適合建造機場的。
只可惜如今看來完全可行的方案,在當年或許實現起來有較大困難,尤其考慮到跨江。南京1995年在祿口開建祿口機場,寧鎮揚一體化的構想實際上失去了最重要的功能聯系點,失去了構建三城命運共同體的絕佳機會。
但即便如此寧鎮揚依然有過相互靠攏的階段,而且其實“寧鎮揚同城化”的構想最早還是由揚州在2002年提出的,同年也是揚州城市大舉向西擴張的時期。
2002年,南京也在對東北部進行開發,2006年前后是棲霞城市開發非常密集的時期,新港和仙林基本都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只是再往后南京的開發重點就整體偏向于西南方向了,畢竟不管是機場還是新的高鐵站都位于老主城的南側。
而揚州也偏向于向東聯合江都和泰州,并與2010年在靠近泰州一側的邊界上建設了揚泰機場,鎮江也將鎮江新區放在了東邊。可以說后來的寧鎮揚三市在城市重點開發層面不僅沒有相互靠近,反而有些背道而馳。
新的機會
不過雖然寧鎮揚錯過了最佳的聯合形態,但不可否認的是,三市依然有同城和一體化發展的強烈需求,并且在近10年間發力很猛。2014年和2025年1月,相繼推出了《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和《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足見寧鎮揚在謀求聚合力的強切需求。
感覺變化最明顯的還是交通,構建了包括G42、G312、G40、G328、寧揚城際S5、儀祿高速、高鐵等。寧鎮揚之間的交通互動越發頻繁,而且都對國道(G312、G328)進行了快速化改造,通行效率接近高速公路的情況下還是免費的,由此帶來同城感的巨大的提升。
328國道寧揚交界至龍池互通段改擴建工程先導段已于去年9月底率先通車,大大提高了南京與揚州的同城化水平,基本消除了南京北大門六合與揚州之間的交通隔閡。根據我實際的體驗,流暢度非常棒。
這條通道向西直連六合的中心位置,并順接江北快速路,向東更直通揚州城南快速路,堪稱寧揚心連心。結合路線基本重合的G40高速,寧揚之間高效的車行通道有了多樣化的選擇。
關鍵兩市之間高速和國道的通行效率差距并不大,這使得更多人平時可以選擇免費的G328實現兩市之間的高頻互動。以揚州市中心的蘇北人民醫院到南京北大門的六合中心區域為例,免費的G328通行時間不到一小時。
實際上六合已經成為寧揚對接的重要支點,未來搭配北沿江高鐵和馬鞍機場,南京在長江以北的大型交通樞紐功能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將進一步拉近寧揚之間的體感距離。以后儀征坐飛機用不著去揚泰機場,不僅時間長,還有收費站。全程免費的路線則高達1小時18分鐘,真心有點遠。
而如果儀征走未來六合的機場,不僅時間只要49分鐘,而且全程免費,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南京六合這些年也加大了對于東部的投入,整體沿著S501構建了一條著重強調學科轉化的創新科技帶。南航國際創新港一期、南師靈巖產教融合研創區、南工職大龍袍校區等都位于沿線附近,可以說目前寧鎮揚互動的江北關聯點已經基本激活。未來六合東部S501沿線不僅是六合與仙林進行產業和學術互動的紐帶,也是南京與儀征、揚州互動的關鍵支點。
江南這邊,G312寧鎮段正在進行快速化改造。待全部完工后南京東部到鎮江市區的時間將大幅度縮減,根據目前的消息,預計2025年年底完工。
想要真正實現寧鎮揚的聚合,我認為遠期來看,龍袍和龍潭都是非常重要的拼圖。也只有寧鎮揚之間形成強有力的聚力,南京都市圈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擁有更堅實的底氣。或許南京的宏圖大志需要兄弟城市一同分擔、一同助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