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按:“100位編輯的年度之書”持續進行中,并將延期至3月2日閉幕。在展覽上,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書與做書的故事?!耳Q總請還錢》就是這樣一本書。
“甲方賴賬不還錢,那就給他出本書”——在展覽的互動墻上,大家紛紛留言,吐槽甲方也好,銳評現實也罷——“那些殺不死我的,還不如直接殺死我”。作者和編輯為《鶴總請還錢》在偏心書展布置了兩張留言大海報,前來逛展的朋友們把它寫得滿滿當當。現在又貼上了新的海報,為了讓所有積怨已久的乙方小伙伴有繼續發表心聲的地方。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遇見好甲方!
(圖源音樂派的小飛)
樂府文化與《鶴總請還錢》結緣,還要說到三年前的野生青年藝術展。當時編輯在野狗書店的攤位上看到一個裝著老式賬本的紙盒子,上面赫然貼著“鶴總請還錢”和“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一時手癢,忍不住翻開看看,結果看了開頭就忍不住追到了結尾,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咧嘴微笑?;氐郊液笄八己笙?、輾轉反側,忍不住報了選題,選題通過后馬上跟野狗書店老板要到了作者小保偉的聯系方式——如此這般,樂府文化有幸出版了《鶴總請還錢》。而說到這本書的誕生,繞不過獨立藝術家小保偉的一段心酸的要債經歷。
甲方賴賬不給錢,
那就給他出本書
幾年前,小保偉和朋友去西藏,給一個酒店畫壁畫,待了兩個多月,差不多畫了七十多個房間。但是畫完之后,酒店老板一直拖著沒給錢,每次跟他要錢的時候,他還會用不同的謊話來賴賬。
(鶴總用了各種理由賴賬,以上只是其中四種)
盡管小保偉用了各種辦法要賬,還是一直沒要到。一天晚上,他為了要帳這事煩惱睡不著,突然想到用自己擅長的畫畫來排解一下憂愁,就花了一個月左右時間來創作。
雖然被人賴賬這件事很讓人郁悶,但畫畫在很大程度上紓解了這些郁悶的情緒。藉由這個契機,小保偉做了很多一直想要做的創作實驗。比如把這個繪本形式做成帳本的樣子,這樣也跟故事主題是一致的。繪本里的那些賬本,是小保偉自己原來的一個舊帳本,他把內頁撕下來掃描進計算機,做了一些有趣的拼貼。文字和插畫的顏色是藍紫色為主,是模仿賬本常用的復寫紙的色彩效果,有一些復寫紙痕跡,還把“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做成了印章的形式,都是為了做出一個賬本的形式。作品完成后,他還專門找到一家老廠,買了他們庫存的帳本封皮和紙殼,自己裝訂成冊,這樣就做成了一個完整的、個人風格強烈的作品。
(《鶴總請還錢》內頁的“復寫紙”效果)
為了讓這個悲傷的故事不要那么沉重,他還用了一些有趣的手法,比如繪畫方式和字體都是模仿小朋友的感覺來的。他還用了一些有趣的諧音梗,比如這件事發生的地方是在西藏,他就想到一個成語叫“東躲西藏”,把故事里的地名叫成了“東朵”?!皷|朵”也剛好是他喜歡的一個名字,因為他心目中的西藏就像云朵一樣,美麗潔白,非常純凈的一個地方。
(鶴總騎馬這個畫面,不但是反諷,也是小保偉喜歡的諧音?!榜R上”)
角色的設定也非常有趣。真實事件里欠錢不給的酒店老板姓賀,小保偉就把他畫成了一只鶴,精明的一雙小眼睛,高高的額頭夸張地凸出來,據說“鶴總每撒一次謊、賴一次賬,額頭就多凸出來一些”。兩只青蛙就是小保偉和朋友了。這個設定的靈感,來自于一句俗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句話里的天鵝應該是高高在上的,給人感覺很美的。但反過來想,鶴也是跟天鵝一樣,很仙,從來都是正面的形象。按理說,鶴能讓青蛙來畫畫,那應該是青蛙的福氣,但在《鶴總請還錢》這個故事里,青蛙才是老實的那個,被精明的鶴算計了。小保偉在這里用了一個反向的表達,就是想用一種有趣的方式講述一個悲催的故事。
“把這件事變成了創作講給大家聽以后,我開心了好多,就好像終于找到了一個內心的出口?!毙”е耳Q總請還錢》去了很多藝術節和獨立書店。這個追債和賴賬的故事,似搞笑,實則辛酸,是每個普通人都可能經歷的遭遇,洋溢著來自民間的草根精神,詼諧風趣,笑中帶淚,率真樸實,看再加上獨特的老賬本形態,吸引了很多讀者前來駐足翻閱。小保偉也經常把藝術節上大家看繪本的照片發給賀總看,不過人家永遠都是那句:“兄弟,快了。”掐指一算,到現在已經好多年了,賀總依然沒把錢還給小保偉。
《鶴總請還錢》這樣一部作品,從形式到內容都非常成熟,原作的裝幀設計與作品本身已經融為一體,最終我們只做了些許微妙的細節調整。這樣一部渾然天成的作品,卻不是橫空出世的。現在回頭看看,在《鶴總》誕生之前,小保偉就已經做了很多創作練習,為后來的成熟作品埋下伏筆。
錯誤也值得被記錄,
畫畫要一點不一樣
小保偉是云南保山人,因為真名里帶個“偉”字,又是大學班里年紀最小的,舍友就給他取了這么一個“小保偉”的昵稱。這個名字很是順口,后來他開始玩微博,就順理成章地也用了這個名字,直到今天。
剛畢業不久的時候,小保偉的生計是畫壁畫(正是這個時候,他碰上了鶴總)。壁畫雖然也是畫畫,卻是不折不扣的工作任務,自由創作的時間很少。對于國畫專業出身的小保偉,畫畫幾乎變成一件奢侈的事——畫國畫需要很多準備:畫紙要擺好,筆墨也要備好,只能站在固定的地方畫,畫完以后還得一堆收尾工作……于是,他就逐漸改變了創作的方法——那時他剛好買了一個ipad,發現里面有些繪畫的軟件,就開始嘗試畫一些簡單的小插畫。Ipad畫畫非常方便,想畫就能畫,可以隨時隨地記錄一些日常。他剛來成都的時候,朋友很少,就通過日常圖文記錄的方式,把每天見到或者聽到的一些事畫下來,一天畫一個圖文小畫,這就是最開始的插畫作品系列《一夜一頁》。就這樣,小保偉初步實現了“繪畫自由”。
《一夜一頁》是小保偉的插畫日記,也是日常練筆,練筆的結果之一,就是作品集《新畫詞典》。這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作品。他剛開始畫畫的時候,常會手寫一些字,也常會出現一些錯別字,后來發現有些錯字會呈現出另外一個有趣的意思,就嘗試畫了一系列類似諧音梗的作品。碰巧要參加2019年的南京藝術書展,他索性就把這個系列做了一個集子,裝訂方式模仿了《新華字典》的樣式——“正確的東西都彼此相似,而錯誤的東西各有各的不同,如果說《新華字典》是教我們認識正確的字,《新畫詞典》就讓我們發現錯誤的有趣”。小保偉專門加入了一些“錯誤”的設計,比如重印的、漏印的、模糊不清的“錯誤”,如此這般,去表達一種錯誤的感覺。因為,“錯誤也是值得被記錄的”。
也是從《新畫辭典》開始,小保偉開始涉及“獨立出版”,從排版、設計、紙張選擇、裝幀工藝到洽談印刷,一部紙質作品從無到有的全部流程都是他自己完成的。小保偉說,自己做確實很難,來來回回要花費很多精力,所有的裝幀都要和內容做結合,“每做一個東西都有很多挫折,完全沒有經驗,對各種材質、工藝也不了解,最初的整個制作周期就是不斷回到原點”,但他還是希望自己來承擔這個工作,因為“只有自己才最清楚最后想要呈現的樣子”。但這也是“獨立出版”的快樂所在,因為一切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感覺去做,不用考慮其他因素,可以很自由、很任性地把裝幀設計當作一件作品去創作——《鶴總請還錢》就是如此。
(《鶴總請還錢》的原作裝幀,就已經十分完美了)
小保偉喜歡一些獨特的東西,本能地拒絕雷同。上初中的時候,他買新褲子的專輯,周圍的同學都在聽謝霆鋒和周杰倫,他反而想聽點不一樣的:“多酷啊,和其他磁帶都不一樣?!?(對樂隊的喜愛直到現在都沒有變,新褲子、痛仰、九連真人、五條人……這些樂隊他都喜歡,2020年的時候,他追看《樂隊的夏天》,專門為喜歡的樂隊創作了一組系列插畫。)
(為新褲子樂隊畫的漫畫)
在創作這件事上,他也想“畫點不一樣的”,盡量去做一些區別于其他藝術家的東西,但也沒有刻意去追求這件事,“船到橋頭自然直”就好了。鑒于自己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很不擅長用“說”來表達自己,所以小保偉筆下的大多數形象都沒畫嘴巴,再加上他喜歡極簡畫風,就常用“兩點一豎”來表示一張臉,故意用簡單的元素掩藏一些情緒。雖然沒有刻意為之,這個原本由性格生發的創作符號,現在卻成了他作品里標志性的元素,又像個“小”字,跟“小保偉”的“小”暗合,“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到了合適的時候,
就畫合適的作品
生活是小保偉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一夜一頁》是關于日常生活和感受的隨筆。《新畫辭典》看似是在諧音梗的世界里玩耍,其實是借助“錯誤的角度”表達自己的另一番生活觀點;《鶴總請還錢》是對一段糟心經歷的總結和排解,也是對欺騙行為的憤怒和抗議;有了女兒阿今之后,他很想畫下孩子的有趣生活,《阿今的貧夢城堡》就是為六歲的女兒創造的異想空間……一路走來,他沒有刻意去打造所謂的“創作風格”,只是致力于“保持讓自己創作起來舒服的一種狀態”,從自己的故事出發,畫自己的內心寫照。
小保偉最為人所熟悉的系列插畫作品《兩個小人》,就是小保偉以自己形象為參考,創作兩個一模一樣的小人形象,一個是現實中的自己,一個是內心世界中的自己,“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很多時候面對大眾是一個自己,獨自一人的時候有另一個自己。但兩個都是真實的自己”。這兩個小人,有矛盾,有無聊,有樂趣,有共處,彼此陪伴,彼此拉扯,日常的情緒彼此交織糾結,借以表達小保偉內心與外在的兩面,呈現自我真實的狀態。現在,這兩個小人也成了小保偉的標志性符號,無論是在獨立書店還是藝術展覽,常常能看到他們的影子。小保偉說,以前他會很在意創作風格是否獨特的問題,最近反而覺得,堅持真實的表達才是最重要的。
小保偉喜歡參加藝術節,除了展示作品,還能長見識,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同好,是很好的生活體驗,也給創作多了一種表達的渠道。作品做好一批,他就帶著作品去參展,但從不會大批量生產,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東西算是小眾的東西,做多了也沒那么多人喜歡,做少一點,賣完了就可以做新的東西,這樣會帶來最好的創作狀態。對于自己的作品能否有好的銷路,小保偉也抱著很佛系的心態?!叭绻阕鲞@本書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想讓很多人看到它、知道它,那你肯定希望能有一個好結果。像我的書,我知道它不夠大眾,我很明白它應該在什么地方,所以不太會有‘可惜’這樣的情緒。”
作為一個普通人,雖然無法完全專注于自己的小世界,但小保偉可以用畫畫平衡內心,“我對于變數沒有太大的恐懼,對喜歡的事情可以一直投入精力?!睆漠厴I到現在,差不多十年間,斷斷續續,瑣瑣碎碎,小保偉沒有停止過“自由創作”這件事。有段時間,他做全職奶爸,在家帶娃,閑時畫畫。親戚朋友無法理解“自由插畫師”是什么樣的工作,帶娃的壓力也讓自由創作變得有點難,但正是在與女兒的陪伴和相處中,他得到更多的靈感。“我的創作一直是隨著我的生活變化的。我也一直是把創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包括一些靈感和創作的時間都跟家人和家庭有密切的關系。”小保偉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兒,生活如此厚待自己,有全力支持他自由創作的妻子小福,還有活潑可愛的女兒阿今,正是得到最愛的家人的信任和勉勵,他才得以找到了創作與生活的平衡,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由創作者。
如今,除了自由畫畫之外,小保偉還做了與畫畫有關的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參與藝術游樂園“荒野之國”的項目設計(并被主理人喬小刀喜提“荒野之國國師”和“漏雨美術館館長”):
與奇點藝術節、VANS、野狗書店、麻油葉音樂、A4美術館、麓客島、WARM TREES、浮游面包、手心咖啡等多個品牌合作設計、展覽……
(小保偉×WARMTREES “兩個小人商店”)
(小保偉為麻油葉音樂創作海報)
(籬苑展覽“我長得很像我自己”)
和妻子小福試著做做“你好象”藝術商店:
不過,對于未來,小保偉沒有什么計劃,有靈感來的時候,就記在小本子上,這些想畫還沒來及畫的東西,先放在那里,“到了合適的時候就畫合適的作品”,一切都可以慢慢來完成。小保偉對生活的期許,大概也像畫畫一樣,一切由其自然發生,就很好。
作品已如此完美,
出版它是我們的幸運
說回到《鶴總請還錢》,這本書早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經在巡回展上大出風頭了:
所以,能遇到這樣一本可可愛愛、奇奇怪怪、讓人拿得起卻放不下的書,是我們的幸運?!耳Q總請還錢》從裝幀到內容都幾近完美,我們能做的并不多,比如:為它爭取出版資格,讓它成為一本正式出版物;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盡力呈現原作風采,不留太多遺憾;為它寫一版鮮活的文案,讓它被更多可可愛愛或奇奇怪怪的朋友看到:
在三元橋的跳海酒吧,為它舉辦一場“甲方乙方”故事會:
為它做一些可可愛愛、奇奇怪怪的周邊,參加做書的2024年“100位編輯的年度之書”展覽,讓業內同行看一看:
(圖源音樂派的小飛)
我們還想報名參加中國“最美的書”評選……總之,所有能做的,《鶴總》都值得。
有朋友問,雖然畫出了《鶴總請還錢》,但欠款至今沒要回來,想到這些是不是仍然很難過?小保偉說,已經不那么難過了,《鶴總》給他帶來的慰藉已經壓倒了那些難過,畫出《鶴總》這件事讓他覺得,生活中看起來很壞的事情,到后來也許可以慢慢變好。還有朋友問,《鶴總》這么受歡迎,要不要考慮畫個續篇?小保偉說,不管怎樣,《鶴總》也是過去的一段生活了,已經有新的創作靈感在等他完成?!暗搅撕线m的時候就畫合適的作品”,小保偉對生活的期許,大概也像畫畫一樣,一切由其自然發生,就很好。
小保偉,本名楊岸偉,插畫藝術家。1987年生于云南保山,現居于四川成都。曾受邀參加“荒野之國”藝術項目設計、奇點藝術節、亞洲藝術聯盟等。系列插畫作品有《兩個小人》《一夜一頁》《瑣碎事》《不高級動物》。繪本作品有《鶴總請還錢》《阿今的貧夢城堡》《新畫詞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