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一共有21位妃嬪(包括四位皇后),在這21位后妃中:
道光帝發妻孝穆成皇后、道光帝繼妻孝慎成皇后以及咸豐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均附葬道光帝的帝陵;至于咸豐帝的養母、恭親王奕訢生母—孝靜成皇后則是大清唯一一位被葬入妃園寢的皇后
除了孝靜成皇后外,慕陵妃園寢中還有葬有:
一位皇貴妃,慈禧妹夫醇親王奕譞的生母、光緒皇帝的祖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三位貴妃,一位是壽禧和碩公主的生母彤貴妃舒穆祿氏,一位是包衣出身的佳貴妃郭氏,而最后一位則是和珅的侄孫女成貴妃鈕祜祿氏
三位妃,一位是皇長子奕緯的生母和妃輝發那拉氏,一位是出身弘毅公家族的祥妃鈕祜祿氏,最后一位是侍奉道光帝時間最長、但是被驚嚇而死的常妃
四位嬪,一位是道光帝還是皇子時便為側福晉的恬嬪,一位是比道光帝小27歲、包衣出身的順嬪輝發那拉氏,一位是道光帝所有妃嬪中最為長壽的豫嬪,最后一位是光緒二年病逝的恒嬪
除此之外還有四位貴人、一位答應,其實這一位答應——睦答應赫舍里氏,原本在道光十年時已經被晉封為睦嬪,但是在道光十二年時被降為官女子,降為官女子兩天后便溺水而死。去世后的赫舍里氏原本是要送到六道口安葬的;但是道光帝在道光十五年時改變了主意,將赫舍里氏追封為睦答應。雖然是所有妃嬪中等級最低的,但是總歸是有了位份,所以這邊九月赫舍里氏便改葬到了慕陵妃園寢中。
若是赫舍里氏沒有被改葬慕陵妃園寢的話,道光帝便有兩位后妃在去世后沒有被葬入慕陵。如此一來,道光帝21位后妃中便只有曼常在劉氏被別地安葬。
在大清所有后妃中,凡是已經侍寢的后妃,在去世后沒有被葬入妃園寢的很少。像乾隆皇帝的祥答應便是其中一位,祥答應剛入宮時為常在,后被晉封為貴人,但因事而被降為常在,乾隆三十八年病逝后并沒有被葬入裕陵妃園寢,而是被安葬在了曹八里屯。
像雍正寵幸過的官女子馬佳云惠,雖然后來有了云答應(至于何時追封并不確定)的名號,但是在雍正九年四月病逝后被送到了六股道安葬,并未被葬入泰陵妃園寢中。
那么道光帝的曼常在劉氏,在道光一朝時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為何會成為道光帝所有后妃中唯一一位沒有葬入慕陵妃園寢的后妃呢?
曼常在劉氏的娘家其實在嘉慶朝之前,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的,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
劉思舜,正白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沈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子劉天寵原任游擊,曾孫劉嗣興,原任司庫
劉思舜便是劉氏家族在滿清入旗的始祖,劉思舜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沈陽,在滿清初期歸大清(后金),而被編入滿洲正白旗包衣。如此便可見,劉氏家族在大清是滿洲化了的漢人。其實像劉家一樣的家族有很多,比如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娘家——佟氏一族,原本是世居沈陽的漢人,后歸順太祖皇帝,而入漢軍旗;到了康熙朝后,佟氏一族(佟圖賴這一支)得以抬旗而入滿洲上三旗,如此便有了勛貴家族——佟佳氏一族。
只是劉氏家族遠不能跟佟佳氏一族相比,畢竟佟佳氏一族自歸順太祖之前便是沈陽巨富家族,后家族先后出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愨惠皇貴妃等諸多后妃以及朝廷重臣,成為滿清不可忽視的勛貴家族之一。
而劉氏家族在嘉慶朝之前,一直都是默默無聞:
劉思舜的兒子劉天寵位至從三品游擊
劉思舜的曾孫劉嗣興位至從七品司庫
而劉嗣興便是曼常在劉氏的高祖父,到了劉氏祖父這一輩時,家族的門第終于得以提升。
劉氏的祖父阿克當阿姨內務府筆帖式的身份入仕,先后任九江關監督、兩淮鹽政、總管內務府大臣、鑲白旗蒙古副都統、兵部侍郎等職。
總管內務府大臣,是內務府級別最高的官員,在滿語中稱之為“包衣大”,也就是奴仆的首領。自雍正年間開始便為正二品,而且向來都是皇帝的心腹來擔任此職,像乾隆寵臣和珅便曾擔任總管內務府大臣一職。
若是能擔任此職的話,不僅意味著得到了皇帝暫時的寵信,而且很可能很快便位至重臣之列。
阿克當阿確實,在此之后又擔任副都統、侍郎職,只可惜阿克當阿僅止步于侍郎,并未進入尚書之列。但即便是如此阿克當阿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朝廷重臣,讓劉氏一族的門第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正因為如此,劉氏家族開始同愛新覺羅家族聯姻。
阿克當阿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和碩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肅順為嫡妻;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和碩鄭親王爵位是滿清十二大鐵帽子王爵位中,唯一一個非太祖血脈的鐵帽子王爵位,其始祖為太祖皇帝的侄兒和碩鄭獻親王濟爾哈朗(順治帝輔政叔王)。肅順雖然沒有承襲鐵帽子王爵位,但是作為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兒子、和碩鄭親王端華的同母弟、道光帝的寵臣,肅順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更何況,肅順的同母兄端華,娶西寧辦事大臣鈕祜祿.福克精阿(開國功臣額亦都第三子徹爾格的后代)的女兒為妻,生子穆揚阿,而穆揚阿嫡妻是多羅克勤郡王慶恒的孫女,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穆揚阿的一個庶女入宮成為咸豐帝繼后——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
而肅順的一個妹妹嫁給了太仆寺卿薩克達.富泰,二人所生的女兒薩克達氏被道光帝看中,指婚給了皇四子咸豐帝;也就是說肅順是咸豐帝發妻孝德顯皇后的親舅舅。
而阿克當阿的女兒,能夠嫁給肅順,而且還是嫡妻,如此便可想而知在道光一朝時阿克當阿在朝中的地位有多高。
若是阿克當阿的兒子,能夠“虎父無犬子”,跟父親一樣在朝中位至重臣的話,劉氏家族便會成為大清的一個新貴家族。然而阿克當阿入仕的兩個兒子仕途都不順遂:
長子官明,位至藍翎侍衛;
兒子松寧,僅為拜唐阿(清朝的各個衙門們管事但是沒有品級者)
至于阿克當阿其他的兒子們,則都未入仕。
后繼無人,自然劉氏家族的尊榮與地位得不到好的延續。
而官明,便是曼常在劉氏的父親。
因為出身滿洲正白旗包衣,劉氏年滿13歲便可以參加內務府主持的選秀,道光十一年(1831年)劉氏參加了選秀,被選秀后入宮。按照清制,包衣出身的女子入宮后一般為官女子;若是得到一國之君寵愛的話,便會被封為答應或者是常在。
而劉氏,并沒有入宮為官女子的記載,所以劉氏很可能是直接以內廷主位的身份——曼常在,在道光十一年正月入宮的。而且劉氏在后宮的排位,在道光十年入宮的玲常在之前。玲常在是內務府總管尚志杰的玄孫女,而且其繼曾祖母是孝恭仁皇后的親侄孫女烏雅氏。
可想而知,道光帝此時對劉氏家族,對劉氏還是頗為重視的。
入宮的次月,其家族呈上了謝恩的折子;
而且根據《敬事房》的記載,道光十一年四月,也就是劉氏入宮三個月后,道光帝賞賜了劉氏繡綠緞八元花卉補子一副。可想而知,此時的劉氏確實還是很得寵的。
道光十一年的時候,統攝六宮的皇后還是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帝最寵愛的后妃鈕祜祿氏已經被晉封為全貴妃。
按照道光帝對劉氏的寵愛程度,劉氏很快便能被晉封位份;若是能夠生下皇子公主的話,其在后宮的地位自然更加穩固,也能讓自己的母族門第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然而從劉氏入宮這年年底開始,身體便不太好。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劉氏身體不適,根據太醫的請脈,劉氏:
“內熱受涼,咳嗽風疹之癥,以致周身痛癢,咳嗽胸滿,發熱惡寒”
道光十三年六月時,太醫再次為劉氏請脈,請脈的結果是:曼常在患有暑病。
入宮后便身體欠安,多有病痛,自然會極大地影響劉氏的得寵程度。
而也是在道光十三年,孝慎成皇后病逝,道光帝寵妃全貴妃晉封為全皇貴妃統攝六宮(道光十四年,孝慎成皇后的喪期還未過,全皇貴妃便被正式冊封為皇后,成為道光帝第三位皇后)。
而事實證明,自這一年開始劉氏確實徹底失寵了,道光十三年九月,在清宮檔案中便已經沒有了“曼常在”的名字,而是出現了“劉答應”。
而且在這年十二月的敬事房檔中,給后宮各位小主的賞賜中,道光帝的旨意是:劉答應不與賞賜,其他的小主按照慣例賞賜即可。
“劉答應不賞,其余照例賞。欽此
可見此時的劉氏,不僅被降為答應,褫奪了封號,而且連基本的后宮賞賜都沒有了。
至于劉氏因何事而惹怒了道光帝,便不得而知了。
若是劉氏能夠安分守己,在答應的位份上安度余生的話,去世后最起碼還能以“劉答應”的位份被葬入慕陵妃園寢中。然而道光十五年,劉氏再次被降低位份,被直接降為了官女子。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四日,道光帝下旨:將劉答應降為劉官女子,身邊只留一位宮女伺候,另外兩位太監輪流侍奉。
在道光帝下旨將劉答應為劉官女子的這天晚上,皇后因遲奏被道光帝狠狠地斥責了一頓。
此時在位的皇后已經是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帝十分寵愛的皇后,而即便是道光帝如此寵愛孝全成皇后,還是因為劉氏的事情而將孝全成皇后狠狠的斥責了一頓,可想而知道光帝對劉氏一事有多生氣。
第二天,道光帝便下旨傳諭后宮諸妃,以及乾清宮、圓明園、壽康宮等處總管知曉此事。
朕因劉官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遲,昨晚當面將皇后申斥,宮中事務豈容片刻耽延。再,.....定將位分全行革去,仍加重責。若是總管、首領、太監等,從重枷責,立即發遣,永遠不赦。
劉氏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讓道光帝如此生氣呢?
這年三月,鑾儀衛副首領說劉官女子身邊的太監,得了劉官女子娘家人的好處。但是這位太監的口供是“冤枉”二字,而且還提到了:從二月十四日開始(劉氏被降為劉官女子這天),劉官女子的家人再沒有送信到宮里來,也沒有再叫我去要東西。
可想而知,劉氏之所以被降為官女子,是因為同娘家人來往,而且還派人往宮外送東西。
按照清制,后宮妃嬪不得私下往宮外送東西。
劉氏此舉惹怒了道光帝,最終落得一個被降為宮女的結局。
道光二十年,劉氏的妹妹也參加了內務府主持的選秀,但是因落選而沒有入宮。
至于劉氏,也沒有再恢復位份,不過這一年道光帝還是按照慣例給了劉氏份例:
緞一匹,春綢一匹,宮綢一匹,紗一匹,紡絲一匹,杭細一匹,棉花二斤。
但是無寵,還被降為官女子,可想而知劉氏在后宮的生活有多艱難。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劉氏病逝;六月十三日時,劉氏每月的吃食份例等便停了。
劉氏雖然已經被降為官女子,但畢竟侍奉過道光帝,去世后理應被葬入妃園寢中。但是大清后妃的園寢中,從未出現過官女子。只是在乾隆朝之前,出現過“格格”(雍正的泰陵妃園寢中便有四位格格)。“格格”在乾隆之前,指的是位份最低的后妃,但是自乾隆朝開始便沒有了“格格”這一等級,能夠被葬入妃園寢中等級最低的也要是答應。
劉氏不僅是官女子的位份,而且還出身包衣,再加上得到了道光帝的厭惡,所以即便是去世后道光帝也沒有再追封其位份。劉氏自然便不能被葬入慕陵妃園寢,至于葬在何處便不得而知了,很可能被安葬到了六股道或者是曹八里屯。
而劉氏家族,也因為劉氏的失寵,其門第只得到了短暫的提升。
哪怕是有鄭親王府這個姻親關系在,劉氏家族也漸漸地沒落了。尤其是在咸豐十一年,肅順被慈禧太后處死后,劉氏家族便更加沒了指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