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移民觀察員無憂,科普華人移民的博主。
中國知名高校復旦大學,近日在官方微信號上發布了一則消息,稱“面向海外一流高校,中國籍優秀本科畢業生可來復旦直博”。
消息中提到,“為拓寬博士研究生優質生源渠道,提高人才選拔質量,復旦大學2025年繼續面向海外高校中國籍優秀本科畢業生招收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p>
此次招收海外中國籍留學生直博的一共有18個專業,包含哲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等。
招生采取“申請—考核”制方式進行選拔。總成績100分,材料審核成績占20%,綜合考核成績占80%。由5到7名高級職稱教師組成的專家組,對申請人進行綜合考核。
考核形式由院系根據學科特點決定,其中面試暫定采取網絡遠程方式舉行,一般不少于30分鐘,申請人先結合PPT匯報5到8分鐘,之后接受專家組提問。面試環節由專家組成員現場獨立打分,取平均分作為申請人的成績。
該消息一出,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其中一種聲音聽起來就比較尖銳:“留學生多是學習差的有錢人,這種招生方式不需要經過全國統考,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strong>
這樣的評論,可以說既不了解中國高校招收直博生的流程,也是對留學生群體有著嚴重的認知偏差。
直博生既從本科階段直接進入博士階段學習的學生,一般來說,如果一位中國內地的學生想要報考,也沒有類似于高考一樣的全國統考,而是走“申請—考核”制。自己先向學校提出申請,然后遞交相關資料,比如本科成績單、導師推薦信、英語水平證明、學術論文等等。接著學校會安排面試或者筆試,考試沒有統一標準,由每個學校自己決定。
這其實與招收海外留學生直博的流程是大差不差的,關鍵還是看學生本身是否足夠優秀才能通過考核。
復旦的這次海外直招也是設立了高門檻的,第一,申請人必須具備中國國籍;第二,申請人本科階段就讀的海外高校原則上同時進入主流世界大學排行的前100名,或就讀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可能是因為對流程的不了解,導致了某些網友認為這是在給留學生們“開后門”,讓他們能夠更輕松獲得國內優質教育資源,就跟這些年流傳的“華僑生400分上清北”的傳言一樣。
另外,這樣的評論也體現了多年來對于留學生群體的污名化,將他們打上了“學習差的有錢人”這樣的標簽。
由于中國人的收入增長和對優質教育的巨大需求,留學生群體也在迅速增長。這其中當然有部分屬于在國內高考卷不過,只好選擇去海外讀書混張文憑的人。但也不乏成績優異,想要繼續深造選擇留學的人。
我們從主流世界大學排名中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還是歐美高校占多數。想要學習領先的知識,還是得在這些高校進行深造,與全球優秀人才一起交流碰撞才行。高等教育,不能只搞“內循環”,否則只會固步自封,坐井觀天。
對一個群體的長期污名化,更是一個社會的頑疾。
對污名化最為積極的人,并不是不知道不能“一蒿子打倒一船人”的道理,而是為了尋找自身的歸屬感而特意將人群劃分為“我們”和“他者”。他們認為:凡是出國留學,接受西方教育的,那都是“他者”。然后這些“他者”回國之后在某些方面還更有優勢,這不是崇洋媚外嗎?
所以他們不顧常識,也要對留學生群體進行污名化。只要把標簽貼上,那么這個群體的優點就會被忽視,而缺點將被無限放大,形成惡性循環,成功劃分為“他者”和“異類”。
對此,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也站出來為復旦大學發聲,為留學生的污名化正名。
他說:“不要把留學生和‘混文憑’‘有錢’簡單地畫等號,出國留學是我國拔尖科技人才重要成長通道之一,你能說楊振寧、施一公不愛國,沒給國家做貢獻嗎?”
陳志文還指出復旦此舉有著重要的國際政治背景。美國等西方大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對中國實施了一系列遏制政策,對中國學生赴美學習理工科、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尖端領域進行嚴格限制,甚至拒絕發放簽證。這種“掐尖”策略導致許多中國學生在完成本科后無法繼續深造。復旦大學的直博政策正是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回流的重要舉措。
“這種時候,我們得把這些優秀的孩子接回來,讓他們在這些重要領域繼續深造,為國家做貢獻,是不是?”
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請不要在對任何群體“污名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