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正處于人口紅利期的印度,一直想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過去外界曾普遍認為,隨著中國產業轉型和升級的加速推進,將有更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印度、越南等國家轉移,但美國媒體突然發現,新的“世界工廠”并不在印度,中國西部正在不知不覺中強勢崛起,那么,印度為何沒有成為第二個“世界工廠”?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優勢又在哪里?
印度沒有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
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南瀕印度洋,北與我國接壤,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具備一定優越性,是連接東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的重要節點。且印度境內平原眾多,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廣闊。同時印度人口眾多,2023年,全國總人口已經達到了14.38億,并且印度年輕人口比例非常高,2022年,平均年齡為28.7%,15歲到64歲人口比例高達63.6%,這也就意味著,印度具備更多勞動力,印度也自信憑借這一優勢,能夠在全球勞動力市場分工中占據優勢。同時人口多,也就代表著擁有更廣闊的消費市場,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便是消費、投資和出口。
過去,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和豐富資源,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領域,中國也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工業產值遠超美日德三大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總和,中國也因此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
憑借這些優勢,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0年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并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穩坐長達十幾年,2023年GDP已經達到了129.43萬億元,連續多年對全球的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30%。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國內產業結構也在發生重大轉變,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我國的部分產業以及過去海外投資產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廉價勞動力地區轉移。起初很多人認為,印度具備充足的人口優勢,很有能力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投資市場。但目前來看,印度要想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所面臨的挑戰遠比想象的還要多。
首先,印度雖然人口基數龐大,但優質勞動力并不多,該國基礎教育投入不足,居民受教育程度非常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印度國內仍有26%的成年人文盲,導致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就業困難,大量人口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 并且青年失業率非常高,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3月,印度15至29歲青年失業率高達83%,人力資源存在巨大浪費現象,對印度的產業和經濟發展自然會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印度境內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電力供應不穩定,交通體系不完善,城市擁堵現象嚴重,行政管理效率還非常低,各部門協調困難,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印度工廠的生產效率。
再就是印度投資環境非常惡劣,過去幾年,印度龐大的人口和潛在發展優勢,吸引了很多海外投資,比如蘋果、緯創、微軟、富士康、亞馬遜、三星等,包括我國的小米、vivo等,涉及行業包括電子計算機、汽車、服務、貿易、建筑開發等多個領域,但印度總是找各種理由沒收投資方資產和進行巨額罰款,并且印度還經常無故拖慢工作進程,無法按時交付訂單,這一情況,導致大量外企紛紛逃離印度市場,據聯合國最新數據顯示,從2023年到2024年底,已經有3200外商選擇從印度清場。惡劣的投資環境,注定也將嚴重影響印度的工業發展。
對于我國來說,隨著產業升級轉型,本土勞動力成本上升,制造業外流也是必然現象,但這也會導致我國的制造業在產業中的比重下降,長此以往很有可能產生制造業“空心化”現象,如今的美國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我國人口紅利并沒有消失,而是在轉型,由人力資源型優勢向人力資本型優勢轉變。而過去沿海地區由于地理位置顯著,對外開放優勢明顯,自然成為了我國最先發展的地區,比如山東、江蘇、上海、廣東等地區,而如今隨著全球產業結構進入深度調整周期,向西開放也成為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國中西部地區也成為了這一戰略最前沿和新發展高地。
中國中西部發展前景廣闊
我國中西部地區面積廣闊,土地成本低,自然資源豐富,具備充足的發展空間,且相較于沿海地區,這里勞動力成本低,更適合承接我國東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且有了此前的經驗,在中西部地區的相關產業發展也將更加游刃有余。
早在1999年,我國就曾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這也是作為國家層面最早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之一,這一戰略涉及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廣西、新疆、西藏、內蒙古12個省區市,在此戰略實施下,我國西部地區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經濟結構也得到了合理調整,為接受部分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基礎。
與此同時,我國2004年還首次提出了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所涉及地區包括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六省,旨在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各省市發奮圖強,促進中部六省共同發展。如今,這一戰略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武漢都市圈、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南昌都市圈、 長株潭都市圈等各大都市圈之間協調聯動,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越發顯著,與東部地區的產業互補性也更強。
在此情況下,也將有更多企業選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不僅鞏固了 制造業在我國的地位,同時也激發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潛力,更有利于我國平衡地區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并不會發生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