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有一個村莊,叫上甘嶺。這個村莊面積很小,大約有4平方公里,只有十余戶人家居住在村莊里面。在朝鮮,這樣規模的村莊數不勝數,名不見經傳。
但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戰役,讓這個村莊變得家喻戶曉,讓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國四星上將、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牢牢地記住了上甘嶺這個名字。
一切,都得從1952年秋季說起。
當年9月18日,志愿軍在沿“三八線”附近地區的整個戰線上,有選擇地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軍隊多次實施具有戰役規模的進攻作戰,攻占了“聯合國軍”許多營以下陣地。這就是“秋季戰術反擊作戰”。
范佛里特為了改變“聯合國軍”在戰場上的不利局勢,決定發起一次進攻。為此,他致信遠東美軍司令馬克·韋恩·克拉克,說:“為了扭轉局勢,我們必須首先采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使敵人陷于被動的防守地位,目前我們都是為應付敵人的進攻而采取防守行動,致使我們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來所有戰斗中人員慘重的傷亡。”
范佛里特
范佛里特將這次進攻命名為“攤牌行動”。“攤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玩牌到最后,把所有的牌都擺出來,決定最后的勝負。由此可以判定,范佛里特對這次進攻寄予厚望。
克拉克經過反復權衡,批準了這一行動。
10月14日,美軍出動320門大口徑火炮、47輛坦克、50余架飛機,正式發起了“攤牌行動”。美軍進攻的目標,正是位于朝鮮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597.9高地像是一個三角形,美軍稱為三角形山。537.7高地則被美方稱狙擊兵嶺。這兩個高地位于上甘嶺村莊的前方,正是志愿軍第3兵團15軍的防御陣地。
志愿軍15軍軍長叫秦基偉。在眾多英勇善戰、歷史悠久的志愿軍部隊里,15軍的資歷比較淺。它的前身,是抗戰時期太行軍區的地方武裝,在1947年8月15日合編成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彼時,9縱僅約2萬余人,武器裝備很差,有些戰士只有大刀長矛,甚至還有不少戰士沒有任何武器,只能徒手作戰。
秦基偉
1951年3月25日,在秦基偉多次請纓的情況下,15軍奉命入朝參戰。其后,15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表現得中規中矩,沒有十分突出的表現。
誰能想到,一場巨大的考驗隨著美軍的“攤牌行動”,如山崩海嘯而來。上甘嶺,這個曾經寧靜祥和的朝鮮小村莊,轉瞬之間淪為了戰爭的風暴中心。
戰役伊始,每天都有數十萬發炮彈,如奪命流星般瘋狂砸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還有成百上千噸炸彈,似死神的鐵拳,無情地捶打著這片土地。
上甘嶺
15軍的防御陣地瞬間被炮火硝煙完全吞噬,原本堅固的工事在一輪又一輪的轟炸中被一次次夷為平地,腳下的土地被反復炸得翻江倒海,地表的巖石被炸成了細碎如塵的粉末,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硝煙味和濃烈的血腥味。
戰斗進入第四天后,變得越來越慘烈。志愿軍的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甚至在一天之中幾度易手,每次易手往往伴隨著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拼殺。如果我們俯瞰當時雙方激烈廝殺的陣地,會發現陣地上尸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土壤。哪怕用“地獄”兩個字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在戰斗中,美軍炮兵投彈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達到了每秒6發炮彈。在如此密集的炮彈之下,志愿軍駐扎的兩個高地連山頭都被削去了一層,怎么可能還有生命存活呢?美軍感到大惑不解。在經過一番探測后,他們發現,志愿軍在高地上挖了密密麻麻的坑道,極大地減少了傷亡,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
不過,即使有坑道戰術,戰爭的殘酷依然超乎想象。隨著戰斗的持續推進,敵人的攻勢愈發猛烈。志愿軍的傷亡數字在不斷攀升。到第七天,第45師幾乎耗盡了所有的有生力量,全師已經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營了。
千鈞一發之際,志愿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迅速做出了扭轉戰局的關鍵決策,下令正在換防去后方休整的李德生所率12軍兩個師四個團即刻停止休整,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前線,投入到這場生死之戰中。為了加強志愿軍的火力支援,他增調了一個喀秋莎炮團,配屬秦基偉統一指揮調度。
志愿軍炮兵
前面說過,上甘嶺的面積并不大,不利于部隊大規模展開。因此,志愿軍和美軍在戰斗打響后,都有一個不斷增兵的過程,類似于“添油戰術”。戰斗的規模,也從最初的營師級規模戰斗,發展到軍師級規模的戰役。
最終,以美國為首的 “聯合國軍”投入了3個步兵師,外加8個團、2個獨立營、1個空降兵團。武器裝備數量:火炮324門,坦克181輛,飛機100架余架,兵力達到6萬多人。
志愿軍則以15軍、12軍為主體,投入3個師加1個團,總兵力達到4萬多人。
最終,在經過漫長而殘酷的 43 天激戰,志愿軍擊敗了以美國為首的 “聯合國軍”,以11529人的傷亡代價,斃、傷、俘敵25498人。
從傷亡率來看,志愿軍的傷亡率是20%多,而“聯合國軍”的傷亡率超過40%。40%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因為,此前美軍最高傷亡率只有32.%,是發生在太平洋戰爭中的硫磺島戰役。
在上甘嶺戰役里,志愿軍15軍一戰成名。秦基偉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斗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后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